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日期:2010-04-0419:52:49

(188)

当然,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打起来。

10月22日晚7时,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呼吁赫鲁晓夫“停止和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两国稳定关系的这种秘密鲁莽并富有挑衅气味的威胁”,要求苏联放弃世界霸权的计划,结束危险的军备竞赛,从古巴撤走导弹并保持克制。

10月23日,美洲国家组织开会,同意了美国的封锁政策。同一天,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强烈抗议美国侵略古巴和别国的行经,坚决谴责这些行动并阻止美国政府发动热核战争。”

10月24日,由8艘航空母舰和68个飞行中队护卫的美国舰队开始封锁古巴附近海域。

苏联政府一下子软蛋了,立刻通知美国,12艘原计划前往古巴的苏联船只已经停止了前进。同时,苏联政府表示,如果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将导弹从古巴撤出——苏联明白,自己实在不是美国的对手,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了。

美国人也不愿意打仗。27日,肯尼迪要求苏联在48小时之内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就取消隔离措施。

第二天,肯尼迪得到了赫鲁晓夫在电视讲话中的公开回复:苏联政府已经下令拆除导弹,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古巴导弹危机,历时一个星期。别看烟雨在这里站着说话不腰疼,显得很轻巧,其实当时包括美苏领导人在内的全世界都紧张坏了。10月24日前后,两个超级大国都曾经动过使用核武器,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念头。只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毕竟都不是希特勒,最后大家选择了克制。

这次危机,美国人逼得苏联服软认输,赚足了风头;苏联呢?先是睁眼说瞎话,否认往古巴运了导弹,等到谎言被戳穿以后,又只好低头认输。憋了一肚子的气的苏联,从此下定决心跟美国搞起了军备竞赛,就这么一直搞一直搞,一直搞到29年后寿终正寝。

苏联跟本帖关系不大,烟雨还是回过头来说古巴:

导弹危机期间,古巴对美国的态度比苏联还强硬——反正你都在猪湾搞入侵了,索性大家就统统撕破脸。卡斯特罗就表态,大不了打核战争。反正光脚不怕穿鞋的,要死大家一起死。

可是苏联家大业大,不敢像古巴这样把什么都豁出去,所以赫鲁晓夫不顾古巴的强烈反对,把导弹撤走了。

这么一来,古巴领导人觉得自己被老大给卖了。卡斯特罗对米高扬说,导弹撤走之后,古巴人“被一种失望、混乱和痛苦的感觉吞噬了。”格瓦拉则更是怒气冲冲地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肉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米高扬毫不示弱,“我们看见你们准备漂亮地死去,但是我们相信,这不值得漂亮地死去。”

就这样,到头来大家谁都没死。苏联人撤走了导弹,美国人没有再入侵古巴,古巴呢,老老实实地继续搞建设。

日期:2010-04-0521:12:36

(189)

导弹危机过去了两年多。

1965年4月,古巴领导人惊讶地发现,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古巴共和国工业部部长,中央计划委员会主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切.格瓦拉同志不见了。

10月3日,在古巴***中央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卡斯特罗当众宣读了格瓦拉的告别信,人们这才知道,格瓦拉走了。

写到这里,烟雨终于要好好说说这个格瓦拉了。

几十年来,格瓦拉不仅是个职业革命家,而且成了流行文化的偶像。即使是篇幅浩繁、人物众多的《拉丁美洲五百年》,不单独好好说说他老人家,也实在说不过去。

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ErnestoRafaelGuevaradelaSerna)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的一个显赫家庭里。他爸爸这一支的祖上当过西班牙殖民政府的巴拉圭都督,他妈妈那一支此前提到过,出过西班牙最后一任的秘鲁总督。

1948年,格瓦拉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医学,就学期间游历了南美各地,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的苦难。1953年6月毕业后,他妈妈担心他被贝隆政府抓壮丁,去军队当军医,就让他离开阿根廷,再次到处去游历。

1953年7月7日格瓦拉出发,12月24日到达危地马拉,他在这里又经历了前面提到过的,阿马斯推翻阿本斯,结束危地马拉革命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格瓦拉成为了共产主义者,此外,他还获得了一个绰号“切”(西班牙语che,用于人们打招呼,类似于“喂!”)。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见到了正准备打回加勒比,解放全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大家一见如故,格瓦拉就加入了卡斯特罗的队伍,参加了“726运动”,后来又在马埃斯特拉山里打起了游击,直到1959年初古巴革命胜利。

古巴革命胜利之后,格瓦拉历任很多要职:他第一个职位是卡瓦尼亚堡军事监狱的检察长,据说,他在任期间处死了600多巴蒂斯塔时代的政客和丨警丨察;1959年10月,不懂经济学的格瓦拉被任命为古巴国民银行行长,后来兼任中央计划委员会主任,1961年,又兼任了工业部长。

格瓦拉是个绝对的原教旨革命主义者——把革命看得高于一切,而蔑视一切享受。他生活节俭,从不去夜总会,从不去海滩,连电影都不看,一到周末就去甘蔗园参加义务劳动。

作为一个革命者,他这样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当然是很不错的,但问题是,作为一个领导人,他也用原教旨主义去要求别人,这下子就麻烦了:

在经济建设中,他主张取消一切物质刺激,比如加班费,长工资什么的,按他的构想,老百姓只要展开足够多的“劳动竞赛”,就能够保持旺盛的干劲;他甚至一度想取消货币,在古巴提前实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

在对外关系上,他觉得苏联在导弹危机前后的表现太软蛋了,所以古巴要比苏联更革命,对苏联要强硬,他还主张输出革命,希望古巴老百姓勒紧裤带,援助亚非拉第三世界的革命运动。

卡斯特罗也是个革命者,可是,他是个理性得多的革命者。所以,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分歧越来越严重。

于是,1965年4月1日,格瓦拉给卡斯特罗留下了一封热情恳切,但是有很多不满的告别信以后,只身乘飞机离开古巴,前往非洲的刚果。

日期:2010-04-0621:39:29

(190)

4月23日,37岁的格瓦拉抵达刚果(金),参加了反政府的游击队,准备继续在这个非洲国家闹革命。7个月以后,屡战屡败的格瓦拉只好离开刚果(金),在坦桑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到处游荡。

在此期间,卡斯特罗曾经多次力邀格瓦拉回古巴,但都被格瓦拉谢绝了。

烟雨猜测,原教旨主义革命家格瓦拉应该是觉得,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又长工资又发加班费,还拍电影印小说,已经“变质”了。

1966年11月,格瓦拉来到玻利维亚,带领游击队员在丛林里打起了游击。

得知格瓦拉来了,烟雨在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玻利维亚总统,靠政变推翻民革运上台的巴里恩托斯下令杀死格瓦拉。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派遣特工人员来帮忙。

1967年10月8日,由于游击队的叛徒告密,玻利维亚的特种部队在伊奎拉地区(LaHiguera)的游击队营地里生擒格瓦拉。第二天,格瓦拉被枪毙,时年39岁。

拉丁美洲五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塘烟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拉丁美洲五百年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