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阿马斯上台之后,立刻废除1945年宪法,停止土地改革,把150万英亩的土地还给联合果品和危地马拉的大地主,把交通的垄断权还给中美洲铁路公司,外加很多新的优惠:比如规定联合果品的所得税率不超过30%,而且这个优惠税率一直适用到1981年。

随后,阿马斯逮捕阿本斯的支持者,取缔工会和农会,重新建立独裁统治,直到1957年他本人遇刺身亡。

历时10年的危地马拉革命,就此以失败告终。

说起来,从1945年到1954年这10年,称得上是危地马拉老百姓日子最好的10年。

这10年期间,国家的GDP翻了4倍,外贸额翻了4倍,实现了粮食自给,人均收入增长了一半,工人的最低工资翻了4倍,私人投资增长了13倍。要不是冷战刚开始的美国神经过敏,生怕这个中美洲小国改变颜色,投靠到USSR的阵营里去,这次革命也就不会夭折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烟雨就不多做评论了,直接开始说下一场革命。

下一场革命发生在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混得最惨的国家——1880年代输了硝石战争,1930年代又输了格兰查科战争。两场败仗让玻利维亚没有了出海口,丧失了一半国土,想过日子就只能靠挖矿。

三大家族式的锡矿公司(阿拉马约:C.S.Aramayo;帕蒂尼奥:S.I.Patiño;霍赫希尔德:M.Hochschild)控制了玻利维亚的经济命脉,其中帕蒂尼奥公司的老板(也叫帕蒂尼奥)更是一个人就占有了玻利维亚全国财富的47%,他的年收入超过政府的年收入,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每年他给他一个儿子的零花钱,比玻利维亚全国的教育经费都多。

与此同时,20万矿工却在湿度达到95%的矿坑里作业。他们中的60%有肺结核,靠酒精和古柯叶自我麻丨醉丨。矿工下矿之后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然后就死于尘肺病、肺结核、酒精中毒或丨毒丨品过量。

农村的情况更惨:占全国人口8%的地主阶层,占有全国95%的土地,人均占地500公顷以上。由于欠债,农民们经常被迫无偿为地主劳动。

总而言之,1950年的玻利维亚不像个20世纪的国家,倒跟中世纪差不多。

二战结束后,全世界殖民地和半殖民国家先后掀起了要独立、要民主的社会运动,这是当时的国际大趋势,玻利维亚也不例外。

1951年,左翼的佩斯.埃斯登索罗(VictorPazEstenssoro)当选总统,但右翼的乌里奥拉.戈伊蒂亚政府拒绝政权交接,而是把权力交给了军人执政委员会,逼得埃斯登索罗被迫流亡国外。

1952年4月8日,安东尼奥.塞勒姆将军和托雷斯.奥蒂斯将军准备派军队进驻首都,镇压左翼准备发动的叛乱。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军队调动令成了玻利维亚革命的导火索。

日期:2010-04-0320:24:26

(184)

4月8日,就在两名将军发出调动令的当天,玻利维亚首都苏克雷的工人们开始举行示威游行,军队随即倒戈支持工人。次日,军队和工人一起攻击苏克雷的军事机构和公丨安丨设施,史称“4月9日革命”。

革命当天,左翼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MovimientoNacionalRevolucionario,简称MNR,“民革运”)宣布拥戴流亡的埃斯登索罗为总统,组织新政府。不久,埃斯登索罗回国,开始领导玻利维亚革命。

1952年4月17日,新政府主持成立了玻利维亚总工会;7月,颁布了新选举法,规定玻利维亚的成年公民都拥有选举权;10月31日,宣布将三大锡矿公司收归国有;1953年7月,下令解散旧军队,建立新军队;8月2日,颁布土地改革法,没收大庄园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帮助印第安人重建村社;1956年1月,颁布教育法。

与此同时,政府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发展轻工业和机器制造,组织石油勘探,开发东部地区,发展农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

1956年,埃斯登索罗的总统任期到期,由于宪法规定不能连任,就由他的同事西莱斯(HernanSiles)继任。1960年,埃斯登索罗再次当选。

不过,玻利维亚的革命措施也就到此为止了——到了50年代末,执政的“民革运”日趋保守,主张与美国结盟,废除工人监督,冻结工人工资,逐渐招致了老百姓的不满。1964年,埃斯登索罗的总统任期再次到期,他试图篡改宪法,谋求连任,结果到了11月,副总统巴里恩托斯(RenéBarrientos)发动政变,埃斯登索罗和“民革运”被迫下台,玻利维亚的革命就此结束。

玻利维亚革命的结束,可不是美国绞杀的结果——美国在玻利维亚没有多么重大的利益,也不认为这个靠锡矿过日子的安第斯山脉国家有什么战略意义,所以不仅没有反对革命,而且还给了“民革运”资金、技术和其它支持,“支持民主和自由事业”嘛!

玻利维亚革命的结束,归根结底是民革运的埃斯登索罗那帮人不争气,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最后触犯众怒,被迫下台。

相对温和的玻利维亚革命雷声大,雨点小,而且虎头蛇尾:土地改革做得不彻底,锡矿收归国有不成功——新成立的“玻利维亚矿业集团公司”资金不足、设备简陋、技术缺乏、效率低下,几十年间一直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地。

只要再多说一个事情,就能证明玻利维亚革命的成果的确是微乎其微:1967年,拉美的职业革命者切格瓦拉来到了玻利维亚,发动游击战,准备解放革命后依然备受压迫的玻利维亚人民,结果死在了这里。

如果说危地马拉失败的革命,揭开了二战后拉美革命时代的序幕;玻利维亚虎头蛇尾的革命,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第三场革命,则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加勒比海的古巴。

日期:2010-04-0320:26:42

(185)

20世纪初古巴独立之后,经历了一连串的独裁统治:先是埃斯特拉达,帕尔马(TomasEstradaPalma),然后是格拉多,马查多(GerardoMachado),再然后是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FulgencioBatista)。

巴蒂斯塔第一次执政是1933年靠政变上台,直到1944年大选落败下台;1952年3月,巴蒂斯塔再次靠政变上台,解散议会、废止1944年以后的进步法律,制定“宪法条例”,颁布反劳工法。1953年,宣布左翼的古巴人民社会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1954年,禁止罢工和群众集会。几年之内,古巴有几万反对者被捕被杀,几十万人流亡海外,几百万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到了有个火星就会爆炸的地步。

1953年7月26日,时年26岁,出身种植园主家庭的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AlejandroCastroRuz,1926年8月13日—)率领着164个人攻打圣地亚哥的德古巴市郊区的蒙卡达兵营,打响了古巴革命的第一枪。

卡斯特罗出师不利,很多同伴被击毙,他本人也被捕。在受审期间,卡斯特罗发挥了他作为律师的口才特长,发表了著名演讲《历史将宣判我无罪》,随后被判处15年徒刑。

与此同时,古巴出现了名为“7,26运动”的政治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压力下,巴蒂斯塔被迫在1954年11月提前释放了卡斯特罗和他的同伴。

1955年,卡斯特罗和他的弟弟劳尔迁居墨西哥,组建军队,准备打回海岛去,解放全古巴。在墨西哥期间,两兄弟结识了一个满腔革命激情的阿根廷年轻医生格瓦拉(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ErnestoRafaelGuevaradela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

拉丁美洲五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钱塘烟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拉丁美洲五百年第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