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经济上的损失也很惨重,国家财政再次破产,同样连绵不绝的政变一直闹到1954年,独裁者斯特罗埃斯纳(AlfredoStroessner)上台。
要说这一仗的胜利者,那就是借此加强了对两个国家的资本控制和经济剥削的美英垄断资本了。
有人可能会问——巴拉圭拿到了盛产石油的北查科地区了啊!怎么还说它失败了呢?
哦,这是因为,战后发现,此前石油探勘的结果是错的——实在不好意思,这地方没什么石油。也就是说,两个国家白打了。
就是这么回事。
日期:2010-03-2522:22:05
四十一、又见考迪罗
(174)
《拉丁美洲五百年》第六篇“风风雨雨一百年”的开篇,又是一连串的暴打:从巴拿马到墨西哥再到格兰查科,从南到北折腾个不停。
说完了暴打之后,按惯例,烟雨要回头说说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事情了。
二十世纪前半期拉美政治的最大特点,是又有一大批个性鲜明、独立特行的考迪罗在各国纷纷登场亮相。
大家还记得拉美各国独立初期时,出现那么多考迪罗的原因所在吧?
——政局动荡。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情况也差不多,拉美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考迪罗们再次集中出现。
这次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主要是经济上出了严重问题。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拉美各国的经济运行还算正常,尽管只是欧美列强的原材料产地吧,但是只要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列强持续对拉美投资,“出口”和“投资”这拉动GDP的三架马车中的两架跑得还够快,拉美各国的日子就还能过得下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欧洲五大强国打成了一锅粥,这下一来,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就减少了:以巴西为例,1913年,欧洲列强发放的公共债务有1900万美元,1914年下降到420万,到了1915年,干脆下降到零。
投资少了,但出口的形势还不错:委内瑞拉开始出口石油,加上秘鲁出口的铜矿,玻利维亚出口的锡矿和智利出口的硝酸盐,都是战争期间的紧俏物资。
一次大战把偌大一个欧洲给打穷了。战争结束之后,欧洲丧失了对拉美产品的购买力,美国接过了接力棒。除了大量购买拉美的初级产品之外,美国也开始增加对拉美的投资。1926年到1928年,美国投资10亿美元,号称“百万美元的舞曲”(thedanceofthemillions)。借助于美国的投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这几个拉美的大国,也逐渐开始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一切都显得还算比较美好,直到1929年。
——1929年,大萧条开始了。
大家都是从念书的年纪过来的,相信谁都都没少在课本里看到对大萧条的描述,连美国和西欧那些老牌强国都被大萧条搞得吃不上饭。可想而知,靠着强国的投资和进口活着的拉丁美洲就彻底完蛋了:
从1929年到1932年,拉美出口的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平均下跌50%以上,像阿根廷,出口额从1929年的15.37亿美元,跌到1932年的5.61亿美元,硬是从发达国家的行列掉回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队伍,到今天都没回去。
别的国家也没好到哪里去:1929年到1933年,巴西的出口额下降59.5%,乌拉圭下降80%,古巴下降90%,整个拉丁美洲下降的平均数是65%。
这日子没法过了。
投资没了,出口没了,要想维持经济,自然只有靠最后一架马车——内需。
为了拉动内需,拉美开始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和“进口替代农业”的过程。说得通俗点,就是原来要从外国采购的东西,统统改成自己生产自己用。这么一来,像巴西、墨西哥、智利、古巴、秘鲁、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和危地马拉等国的经济终于慢慢恢复了。
没有恢复,或者恢复得慢的国家呢?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考迪罗们就此趁乱上台。
日期:2010-03-2523:16:20
(175)
跟拉美独立之初的那些考迪罗们相比,20世纪的这些后生晚辈,没有经受过拉美独立运动的洗礼,没有领导国家走向富强的政治抱负——他们基本上都是些反动落后的独裁者,再加上拉美独立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封闭性,很多考迪罗就成了目光短浅,不学无术的烂人,搞出了五光十色,惊世骇俗的光辉业绩。
篇幅所限,烟雨只准备介绍几个最有特色的考迪罗。
第一位,就是多米尼加大名鼎鼎的特鲁希略。
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RafaelLeonidasTrujilloMolina,1891年10月24日—1961年5月30日),幼年资质平平,16岁开始当了个收发摩尔斯电码的电报员。
1916年,由于多米尼加共和国还不上美国的债了,美国就出兵占领了这个岛国,还建立了一支多米尼加伪军。
2年后,特鲁希略瞅准机会参加了伪军,由于胆大心细,精明能干,1924年美军撤走的时候,特鲁希略上校被美国人任命为伪军的头头。
1930年,多米尼加爆发了反对总统埃拉西奥.巴斯克兹(HoracioVásquez)的叛乱,特鲁希略受命镇压叛乱。可是当反叛军进逼首都圣多明戈的时候,特鲁希略选择了跟反叛军合作,孤立无援的总统只好下台跑路。
在这一年5月1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标榜中立的特鲁希略以95%的高票当选。这个得票率显然高得不正常,所以很多人都怀疑特鲁希略是通过军队操纵的选举,但是凡是敢公开这么怀疑的人,都被特鲁希略轰到国外去了。于是。8月16日,身披写着“DiosyTrujillo”(西班牙语,“上帝和特鲁希略”)绶带的新总统宣誓就职,时年38岁。
特鲁希略就此开始了对多米尼加长达31年的独裁统治。
特鲁希略在这个小岛国大搞个人崇拜:1931年8月16日,特鲁希略当政一周年时,他宣布解散其它政党,让他的“多米尼加党”成为了全国唯一合法的政党。到了1936年,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戈被改名为“特鲁希略城”(CiudadTrujillo)。随后,报纸上开始提出“特鲁希略万岁”(VivaTrujillo)的口号,教堂里也被迫贴出了"Diosencielo,Trujilloentierra"(西班牙语,“天上有天主,地下有特鲁希略”,或者译为“天老大,特鲁希略老二”)的标语,他的马屁班子甚至提名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然负责发奖的瑞典人没理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955年特鲁希略办了个博览会,花了3000万美元,他的宝贝女儿安葛丽塔(Angelita)当选“博览会皇后”,他的半文盲老婆则被称为“作家和哲人”。
1937年,为了驱逐境内的海地人,特鲁希略从10月2日到8日期间,派出军人在多米尼加和海地边境上到处拦截肤色较深的人。拦住之后就要求对方用西班牙语说“荷兰芹”(perejil)。由于海地人讲法语,只能把“荷兰芹”念成pèsi,这下就露了馅,立刻会被多米尼加军人用砍刀砍掉脑袋。6天期间,大约1.7万到3.5万海地人被杀,史称“荷兰芹大屠杀(英文,ParsleyMassacre)”。
顺便说一句,特鲁希略倒台后,新政府答应向海地赔偿,总计52.5万美元,每名受害者家属赔30美元,但由于海地政府贪污严重,最后每个人收到的赔款是2美分。
日期:2010-03-2623:57:50
(176)
特鲁希略统治多米尼加长达31年。在他的统治下,多米尼加没有政治自由,也没有什么公民权利,谁敢说特鲁希略的坏话就抓谁,更重要的是,经济现代化的大部分成果,都被特鲁希略和他的家族给贪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