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跟古巴的起义军取得联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把一封信交给了个叫罗文的信使,罗文完成了使命。这也就是前几年被大肆鼓吹的《把信送给加西亚》,那本畅销书对“做事不必用大脑,老板让干啥就干啥”的没脑子员工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鼓吹,因此深得全世界霸权式老板的赞扬和推广。
不过,美西战争爆发后,古巴的起义军就只能把主角的位置让给美国和西班牙的正规军了。
这场仗的主战场有两个——菲律宾和古巴。菲律宾不属于拉美,烟雨就不多说了,只说古巴战场:
战争开始后,美国派出两支舰队封锁古巴沿海,西班牙则派出6艘军舰,避开了美国舰队的封锁,抵达古巴圣地亚哥港,准备支援正在古巴打仗的西班牙陆军。
5月24日,桑普森指挥的美国大西洋舰队7艘军舰开始封锁圣地亚哥港,后来封锁舰只增长到24艘,这么一封锁,西班牙的军舰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成了瓮中之鳖。
6月22日,美国陆军第5军的1.7万人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下,在圣地亚哥登陆。在古巴起义军的配合下,从7月1日开始,后来当上了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率领的美军开始进攻圣地亚哥。可是,他们遭遇到了人数只有美军1/10的西班牙守军的顽强抵抗——西班牙守军依托战壕的优势,以微小的代价在一天之内击毙击伤美军1385人。一时间,美国人在陆地上无法前进。
突破口最终出现在了海上。
日期:2010-03-1121:40:27
(157)
7月3日,企图突围的西班牙舰队和美国舰队在圣地亚哥附近海域开战。双方军舰数的比例是西班牙的9艘对美国的24艘,战局可想而知——仅仅4小时之后,美国以2艘军舰轻伤,死伤各1人的微小代价,击沉西班牙军舰7艘,俘虏2艘,击毙600人,俘虏了包括舰队司令塞尔维拉本人在内的1800名西班牙军人。一句话,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了。
7月11日,美军完成了对从陆地和海洋两方面对圣地亚哥的合围,7月16日,被团团围困的西班牙守军只好开城投降,2.4万人成了美国人的俘虏。
仗就这么打完了。
10月1日,美国和西班牙开始了谈判,谈到12月19日,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
合约规定:
第一条:西班牙放弃对古巴主权的一切要求和权利。
第二条:西班牙将其管辖的波多黎各岛、西印度群岛中的其它岛屿以及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让给美国。
第三条:西班牙把菲律宾群岛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二千万美元。
等等。
这样一来,古巴在名义上独立了。可事实上,古巴被美国军事占领了三年,直到1902年5月20日,美国将古巴政权交给1901年12月31日当选的古巴总统埃斯特拉达.帕尔马,并且宣布撤军之后,古巴才算真正独立。
不用说,“真正独立”后的古巴成了美国的小跟班。
关于古巴独立,最后要说的是华工的作用:
1840年以后,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东南沿海很多老百姓为生计所迫,成了欧美的“契约华工”——也就是俗称的“猪崽”——漂洋过海去美洲当苦力。
从1847年英国帆船“阿盖尔公爵”号从厦门贩卖365名“契约华工”(途中死亡35人)到哈瓦那开始,华工就开始了在古巴的血泪史。1847年到1859年,到达古巴的华工有42501人,运送途中死亡的则有7722人。
华工在古巴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不仅要拼命干活,而且像奴隶一样动辄就被工头带上枷锁镣铐。为了反抗,仅1856年这一年,华工中就发起了2起暴动,还有129名华工奋起杀死了工头。
1868年古巴起义刚开始的时候,就有1000余名华工参加了起义,他们在战场上发扬了咱们中国人奋不顾身不怕死的光荣传统。在1870年初的战斗中,548名装备简陋的华工对抗2000余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一个叫塞巴斯蒂安.谢安的华工,光用枪托就砸死了3个敌人。
1874年2月16日,在前面提到过的拉斯.关息.马斯战役中,也有500华工参战,并且担当了最为危险的殿后的任务。
在长达30年的古巴独立战争中,华工自始至终参加了战斗。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纪念在30年战争中牺牲的华工烈士们,哈瓦那树立起了“华人纪功碑”,用贡萨洛将军的话说,“在古巴的独立战争中,没有一个中国人成为叛徒,也没有一个中国人成为逃兵。”
古巴的30年独立战争说完了,十九世纪的拉美历史也就说完了——简直就是折腾个没完的100年啊!不说废话了,明天烟雨就为您揭开拉美20世纪的新篇章。
日期:2010-03-1220:33:56
第六篇:风风雨雨一百年(1900—1999)
三十八、运河催生巴拿马
(158)
拉美20世纪历史的开篇,按时间顺序,烟雨就从巴拿马和运河说起。
如果大家看看世界地图的话,会不会觉得拉丁美洲大陆的形状有些像梅斯蒂索女郎的身材呢?臀部丰满(巴西东北部),腰很细(中美洲),腿很长(南美南部)。
这样一个大陆轮廓,就导致任何想要东西向横穿拉美大陆的航线都变得很漫长:比如要从美国的东海岸航行到西海岸,加拿大那边的海里都是冰,轮船走不过去,所以船只就只好一路南下,远道绕过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差不多快到南极洲了,才能掉头北上。耽误的时间,消耗的资源都很要命。
自然而然地,大家就想从中美洲那个纤细的女郎腰部打主意——能不能凿条运河,让船不用绕到南极去呢?
早在西班牙征服美洲的时候,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者,超级大牛人埃尔南.科尔蒂斯就曾经提出过修建运河的主张。后来,德巴尔沃亚征服了巴拿马,凿运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1523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也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正式提议开凿中美洲运河。
当时西班牙人列出了四个备选地点: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哥伦比亚西北的阿特拉托河附近、尼加拉瓜地峡和巴拿马地峡。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察,西班牙人就沿着山脊铺了一条鹅卵石的驿道,算是标出了开凿的地点。
等到了18世纪,开凿运河的事情才被西班牙提升到了日程上。1771年,勘查了特万特佩克地峡,1779年,勘查了尼加拉瓜地峡,到了1814年,西班牙最终决定开凿运河。
可这时候,运河又开凿不了了——拉美独立战争开始了,整个拉美兵荒马乱,运河的事情只好靠边站。
1825年,新成立不久的中美洲合众国正式向美国提出了援建运河的请求。1826年6月,玻利瓦尔又在巴拿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相同的请求。刚好在同一时期,美国人也有了在中美洲开凿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的计划。
这样一来,美国和拉美一拍即合,开始从西班牙人最初的四个备选地点里挑选运河的开凿地。
相比之下,巴拿马地峡最窄(才61公里宽),尼加拉瓜地峡有尼加拉瓜湖和圣胡安河,这两个地点就从四个备选方案中脱颖而出;后来,从1850年到1855年,哥伦比亚又在巴拿马建造了横跨地峡的铁路,由于有这么个交通上的优势——可以用铁路运出开凿运河时挖掘出的土方,巴拿马就成为了开凿运河的首选方案。
不过,巴拿马运河毕竟是个耗资巨大,旷日持久的巨型工程,因此,哥伦比亚也好,美国也好,都是反复论证,长期准备,迟迟没有动手,结果,运河的开凿最后倒被法国人抢了先。
日期:2010-03-1221:32:50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