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十三王救天京
再表天京方面。
同治元年二月,湘军在克安庆后,主力由江苏布政使曾国荃的率领下沿长江北路东下,连陷安徽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等地。彭玉麟率水师策应,从安徽烈山下驶,夺江心洲、蒲包洲,进泊天京护城河口。五月,曾国荃率陆军倚附水师,驱军直入,逼扎雨花台,距南城不及四里。
太平天国领导人虽然估计湘军在夺取安庆等地后,必顺流而下,但从未想到来的如此之速,因此京中并无准备,十分惊慌。其时,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掌握在洪仁发、洪仁达手里,干王空有其名,实际已难参与大事,只是担任些主管科考的文衡正总裁之类的职务。洪秀全又提拔西王萧朝贵的儿子主持军政大事,封为传救世圣主先师天兄基督太子圣旨、九门御林宿卫右弼军正军师、天京神策右弼军正掌率、朝纲又正掌率、天父天外孙天兄天王天甥、开朝圣神雨雹英忠军师、奉天佐主顶天扶朝纲忠武幼西王。诏命全国悉听节制,如有不服的,当合朝共诛之。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懂得什么?权利自然落到天王兄弟、女婿及权臣手里。天王本人又沉湎女色,半步不离开宫门。如此,天京自然朝政不明,武备不修。
却说天王接报,连忙下诏命正在上海、松江前线指挥作战的李秀成及镇守浙江金华的侍王李世贤等部火速带兵回援天京。太平天国后期将领乏人,除这二人可供逐策外,已经无兵可救了。
可李秀成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上海战事正在酣,如要退出,前功尽弃。李世贤驻守金华,自身压力也非常巨大。左宗棠在湖南招募的“楚军”五千人后,于同治元年一月从江西进入浙江,并代替死难的王有龄担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此时,正在与英法等国谈判,组成组成中法混合军,称“常捷军”,又扩充中英混合军,先后进攻宁波、金华、绍兴等地。
前线紧急,天京也不轻松。曾国荃进天京城外后,率军三万设中军大营于雨花台,在城外挖掘长壕,构筑堡垒,采用安庆战术,作久困之计。而曾贞干率湘军十营五千人分守大胜关,阻遏太平军援军。水师彭玉麟率炮船停泊长江水面,与陆师互相策应,保护粮道。
天王派差官捧诏到松江军营,诏令一天三道,不由得李秀成不救。五月十八日,太平军从松江撤退,李秀成回苏州商量大计。随后,在苏州召集了有慕王谭绍光、孝王胡鼎文、听王陈炳文、纳王郜永宽等参加的军事会议。
李秀成首先指出:湘军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我劳彼逸,水道难争;且湘军初来,其势甚锐,不可与争锋;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过了两年,敌人久顿坚城,必无斗志,然后一鼓把它打垮。
大家一致赞同。这种策略实质上是一种折中主义,天王旨意自然不好公然违抗,但与湘军对阵又是李秀成最惧怕的事情,准备等湘军久攻不下,其势衰竭时一鼓作气,解救京围。为示自己并非坐观成败,实为天国大业着想,李秀成还把老母和家眷送到了天京。
洪秀全还是不容这种坐视不救的行为,湘军大兵压境,京里人心浮动,洪秀全的性格也更加火暴,闻奏大怒,下诏严责李秀成,语气凌厉,不容推辞。诏中说:“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
接到天王这道严诏,李修成不得不放弃会议的主张。七月十日,他又在苏州召集补王莫仕暌、堵王黄文金、襄王刘官芳、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德、奉王古隆贤开军事会议,计划调集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等十三王军队去救天京。当时天王采取强本弱枝政策,把陈玉成、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以分权力。李秀成指挥发生困难。因此,他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强调必须团结一致,始有胜利可望。
八月中,李秀成统率军队从苏州出发,到东坝集合,分军两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直向雨花台而来。
这次,李秀成可算是倾整个苏浙之兵前来,除各地镇守的兵力外,机动兵力全部集中,人数达二十多万,号称六十万。
太平天国的命运可说是决此一战。
在雨花台外,太平军连营五、六十里,扎营数百座,东至方山,西至板桥镇,旗帜遮天蔽日,刀枪如林似海,与天京城内的太平军遥相呼应。湘军相顾失色。
闰八月二十日,太平军开始总攻。李秀成督率大军对湘军的东、西两路发动进攻,西路为曾贞干的防线,曾贞干见太平军势大,不敢出击,凭着深沟高垒,坚壁固守,等太平军攻近,则突以枪炮轰击。太平军火力不足,无法掩护前进,只得炮起则伏,炮停则又冲杀,这样昼夜不停。
李秀成以主力围攻东路曾国荃部,几万太平军为前部,人人背负木板,以挡湘军火器,手拿干草,以填外壕,蛇行前进,一齐对湘军发动冲锋。湘军于壕边、垒内以强大火力还击,洋枪洋炮,骤如飞蝗,尽向太平军身上倾泻,木板难以阻挡大炮的威力,大片士兵倒下,后继者又前赴后继,向前冲杀。战至二十九日,太平军已死伤上万人,但湘军亦有损失,副将倪桂节被击毙,曾国荃本人也被洋枪击中,左颊负伤。
曾国荃确为悍将,不顾血流满颊,仍然忍痛骑马,巡视各营,以安军心。
不久,侍王李世贤率部三万余人从浙江赶到助战,加入围攻东路的阵营。湘军壕垒外,太平军如蚁如蝇,往来冲突,壕垒内,湘军枪子如雨,排炮如雷,太平军终无法接近壕边。李秀成又令于壕边叠板为墙,明着是为阻挡炮火,暗地里在其下挖掘地道,以图接通湘军营盘。曾国荃针锋相对,以对挖的形式进行破坏,并熏以毒烟。太平军的地道战术失败。
九月十日,李秀成、李世贤再次并力猛攻,太平军用丨炸丨药轰塌湘军雨花台大营附近的营墙两处,数千名太平军敢死队乘机突入。湘军面临绝境,也疯狂堵截。太平军往返冲杀多次,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防线。
湘军人数虽少,却久经战火锤炼,特别是经安庆血战,早就勇不畏死,太平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李秀成见此法不成,又生一计,命西路军挖开长江江堤,试图破坏湘军粮道,湘军水师出动配合陆师战于江岸,西路军无法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