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沿江西上,经巴县,到达江津,在这里石达开拟定了一个新的军事计划,即以主力攻打綦江,而虚攻江津。江津比邻长江,如果攻下也是无船可渡,綦江却位于长江支流綦河的上游,是内陆小城,綦河里有不少船只,如果攻下綦江,就可以征用綦河中的船只,改装成炮船,顺流而下,进占重庆,或横渡长江,深入四川腹地。
计划虽妙,奈何清军早已有备,佯攻江津的队伍本为调动清军的支援力量,围城打援。清军早已接受教训,坚守不出,这路太平军只得退回,与主力会攻綦江。
綦江虽是小城,防守也非常严密,待石达开亲自麾军好不容易攻克外城时,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到深沟高垒的内城。这样,太平军攻克的仅仅是外城,内城安然无恙,太平军根本无法在綦江立足。而同时,清军的援军已到,并知道了太平军的作战意图,扣留綦河中的船只,封锁了沿途水路。
石达开得到消息,知道即使打下綦江,也难以按预定计划行军。因此放弃继续攻打綦江,全军转道南下,直插贵州。
抢渡长江不成,石达开军开始改变战略,准备入贵州,再取道云南镇友入四川叙州府、驻军於横江、双龙、捧印等场,锐意渡金沙江,以图奇袭成都。
这样一个千里大迂回,实际上是抢敌机先,横渡长江,进军四川腹地。如果抢渡成功,石达开军处处受制的局面当有改观。
所以一路之上,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可以说是一场抢渡和反抢渡的斗争,太平军随时准备寻觅适当的渡口,抢渡长江。清军则沿长江北岸向上游移动,时时进行堵截。双方隔着长江对阵,一在陆上行军,一在江里乘船,尽管太平军行军神速,还是落敌后阵,让清军有充足的时间在长江沿岸布防。
凭借长江天险,抓住太平军无船只可渡的弱点,阻止石达开渡江,这是清军的战略目标。有湘军水师的支援,清军防守起来游刃有余。
而相反,没有水军的石达开,进入了四川,犹如龙入浅滩,施展不得。这是石达开的悲哀,处处奔命,却处处受制,至死也未能渡过长江。
同治元年八月(1862年),石达开率军进入贵州,甩掉了集结在川南长江沿线的清军主力,分攻桐梓,遵义,仁怀等府,这一带清军甚少,没遇到什么阻挡。全军到达大定时,两年前离开广西的曾广依正在附近活动,听说翼王亲自到来,十分高兴,率领部下前来归队。石达开与赖裕新、李福猷早已商定了分兵作战的计划,这时有了熟悉贵州情况的曾广依作为向导,就决定立即执行。全军分为三路,以天台左宰辅赖裕新部为前锋,南趋水城,郎岱。人台左宰辅李福猷部为后队,经宣威向昭通趋金沙江。自己率领中军,绕道黔滇,向叙府以上的金沙江,也就是长江上游寻觅渡口。
赖裕新深入贵州后,一直打到郎岱,安南,永宁,九月下旬,进入云南,经沾益,平彝,直趋东川,与石达开另一支由云南镇雄向东川迂回的中旗部队会合后,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按石达开事先的部署进入了四川凉山宁远府。之后与石达开本军失去联系。
李福猷进入云南,一路迂回,十月中旬抵达金沙江边。他们击败了扼守的清军,但由于找不到船只,无法渡江。不久接到石达开的命令,前往横江与本军会合。
本来横江是个比较理想的渡江地方,横江只是金沙江南岸的一条支流,但注入金沙江时,水流甚急。涨水期间,如果从横江驾船而下,可以利用流水的冲力一直冲到北岸,瞬息可达,敌人虽有炮船,也无法阻拦。不过石达开到达时,正值冬季,水浅流缓,行船难以充分利用水流的冲力。太平军虽征集几十条小船,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均遭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决定在这里坚守到明春涨水,再进行抢渡。接下来,他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尽力征集改造各种船只,训练水战人员,制造弹药,以便来年一搏。
骆秉章得知石达开屯聚横江,大为恐慌。其时,湘军已经收复安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北京就义,天京外围被清军团团围困,苏南、浙北的太平天国忠王部也陷入困境,清庭可以腾出余力支援四川。骆秉章也深知道横江的重要,调集了四川境内一切可以调动的队伍来和太平军决战,一定要抢在春水涨发之前,拔除横江阵这个据点,以消灭心腹之患。
两军对垒强者胜,清军发挥炮火的优势,对太平军阵地狂轰滥炸。太平军占据有利地形,坚守营垒。尽管清军尽管炮火厉害,太平军阵地巍然不动。
双方激战二十多天,难分胜负。
正在这胜负难分的关键时刻,石达开部下冯百年忽然率兵三千余人哗变。原来,清军在太平军内部实施了反间计,用重金收买了冯百年等人,乘石达开正率领太平军在前线激战,乘机哗变,在双龙场纵火内应,鼓躁攻击。
双龙场是石达开部队的大营所在,是太平军的总指挥部。内乱一起,军心动摇,部队腹背受敌,无法继续坚守,大营不久即被清军攻陷,太平军全线崩溃。
石达开被迫从横江一带撤退,第二天,退入云南境内。
此横江之战,太平军伤亡惨重,军火器械损失较多,部队实力大减。
就在这时,石达开得到赖裕新部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的报告,心中振奋,决定跟踪前进,渡江入川,与赖裕新会合。却不知道这时候赖裕新已在渡过金沙江后遭被当地土司围攻致死,赖裕新部主力被歼灭。
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石达开率领余部沿着赖裕新所经的路线前进,直趋金沙江。
为了迷惑清军,石达开采取了声东击西的部署,他命令李福猷率领三万余人的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向贵州进军,转而向四川进发,造成回攻川东和东趋湖南的声势。清军果然中计,一时都把李福猷部误认为是石达开的本军,各部清军纷纷追赶。等到弄清楚时,石达开早已率主力四万多人在几乎未遇阻拦的情况下渡过金沙江。
但很可惜的是,李福猷从此再也没有与石达开部会合,在清军围剿下,李福猷部一路突围,进入广东,十月,兵败,李福猷在广东连州被俘牺牲。
石达开虽分兵三部,但势成孤军,最终都难免全军覆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