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还真别说,袁老四用人也有一套。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这才脱颖而出的。当时小站练兵主要依靠三批人,第一批是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毕业生,如后来的“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士珍和冯国璋被袁世凯分别委派负责督操营务处,而留学德国、当时推为军事第一的段祺瑞则被委派为炮兵营统带,袁世凯对他极为信任,“教练新军之事,一以委诸”;

第二批是原来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这些人也大都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袁世凯对这些军校毕业生还是十分识人善用的;

第三批人则是那些湘淮勇营的旧军人,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袁世凯收留,自然愿意为袁世凯卖命,袁世凯也就笑纳了。

日期:2008-5-811:57:20

另外,还有个人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袁世凯的老朋友、后来的大总统徐世昌先生,他被袁世凯请来做参谋营务处总办,负责全军的庶务和军需工作。至于那些洋教习们,袁世凯也颇能驾驭,当时新建陆军的技术训练和规划,都是在这些德国人的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操场训练、作战演习、炮兵教习、礼节及军械、骑兵战术、德文教习甚至号兵乐队等,袁世凯对这些外国专家十分重视,敬重有加,但也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来。

比起那些油滑的英国法国人来说,日尔曼人还是比较讲规矩和效率的。正因为如此,袁世凯编练的新军带有很深的德国烙印(当时的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嘛)。说句题外话,在辛亥革命中很多地方新军投入革命阵营,主要是其中的很多军官是从日本回来,受了革命思想的影响,而袁世凯的军队直接师法德国,没有必要引进留日学生(日本军事也是师法德国)。

袁世凯不但善意选拔重用人才,还注重培养人才。他在小站练兵的第二年,便办起了德文、炮队、步队和马队四所随营学堂,合称随营武备学堂,他从军队里挑选了两百多名粗通文字的士兵,派入随营学堂学习军事,各学堂一律聘请德国退役军官担任总教习,段祺瑞担任学堂总办,规定学制两年,除了学习德文的派到德国留学外,其它人都选充新建陆军的下级军官。在学习期间,袁世凯对学员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季度就要大考一次,袁世凯亲自选定监考官、阅卷官和巡查官,一切规矩如同科考。

为了鼓励学员好好学习,袁世凯还从每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三分之一(200两银子)作为奖学金,奖给那些成绩优异的学员。在这批人中,也涌现了很多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如傅良佐、吴光新、曲同丰等,这批人中,还有一些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如孙传芳、张树元等。由于当时段祺瑞是随营武备学堂的总办,这批人名义上也算是段的学生,因此在袁世凯死后,这些人又同段祺瑞保持了非同一般的关系。从士兵到将军,应该说这些人的风光和袁世凯的栽培是分不开。

袁世凯在训练士兵方面也很细致,他针对士兵们大都不识字的情况,特意让他的老友兼笔杆子徐世昌编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歌曲,如《劝兵歌》、《对兵歌》、《行军歌》等,以激发官兵们的训练热情,并潜移默化的灌输忠义诚孝思想。应该说,下面这首《劝兵歌》编得的确不错,试录如下:

谕尔兵,仔细听:

为子当尽孝,为国当尽忠。

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饷来养兵。

一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

如再不为国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当兵自看轻。

一要用心学操练,学了本事好立功。

军装是尔护身物,时常擦洗要干净。

二要打仗真奋勇,命该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缩干军令,一刀两断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粮饷全靠他们耕。

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帮忙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妇女,哪个不是父母生。

尔家也有妻和女,受人欺辱怎能行。

五莫见财生歹念,强盗终久有报应。

纵得多少金银宝,拿住杀了一场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违令罪不轻。

要紧不可说谎话,老实做事必然成。

七戒赌博吃大烟,官长查出当重刑。

安分守已把钱剩,养活家口多光荣。

你若常记此等话,必然就把头目升。

如果全然不经意,轻打重杀不容情。

一篇劝尔要紧歌,务必字字记的清。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到操场上和兵营里一看,满目都是洋教习、新进军官、精神饱满的士兵、崭新的枪械大炮,战马嘶腾,好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模范军!

日期:2008-5-912:09:00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患。这支军队有袁世凯太多的痕迹,正如旁人指出的,“北洋军人,多系卵翼于袁世凯,对上只知服从,服从之外,更有‘报恩’之观念,牢不可破。”

据说,袁世凯曾在军中明目张胆地树立个人权势,当时各军营都供有袁的长生禄位牌,灌输“袁大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为袁大人卖命”的思想。还有人说,每天上下操集合时,官长都要问士兵:“咱们吃谁的饭?”士兵们齐声回答:“咱们吃袁宫保的饭!”官长又问“咱们给谁出力?”士兵们又齐声回答:“咱们替袁宫保出力!”如此一来,这支新建陆军便成了袁家军,官兵们“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此事须考证)。怪不得后来其它人根本无法调遣这支部队。

实事求是的说,袁世凯练就的这支新建陆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支现代化陆军。就像李鸿章办北洋舰队一样,为了建立小站的这支模范部队,袁世凯也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甚至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毫不夸张的说,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凭借这个资本,袁世凯从此便声誉鹊起,扶摇直上,一飞冲天了。

但是,这凡事它有好也有坏,袁世凯是有成绩,但其为人还是跋扈了点,因此招来很多人特别是满清贵族的妒忌,一时间谣言四起,说袁世凯要反清叛逆云云。据说当时袁世凯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荣禄也听信谣言,前去小站查看,若一旦发现有谋反迹象的话,就立刻剪除袁世凯。

不料荣禄去了小站后,发现袁老四训练的这新建陆军还真是军容整齐、器械鲜明¬、壁垒一新---完完全全的一支英武之师,当时就给荣禄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荣禄作了一辈子的军人,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现代化的新式部队,爱才之心油然而生,回去后不但未对袁世凯痛下杀手,反将他引为心腹,大加重用。由此,袁世凯便投到了荣禄的门下。

众所皆知的是,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开始表现也很积极,维新派亦将之引为知己,并向光绪皇帝大力推荐了他。只可惜后来风云突变,袁世凯为了自保,将谭嗣同夜访之事向荣禄全盘托出,导致六君子喋血街头,光绪皇帝也被软禁瀛台。

袁世凯靠出卖维新志士而染红了自己头上的顶戴,在戊戌政变后,袁世凯得到了慈禧太后和荣禄的信任,在后来的军队调整中,荣禄将甲午战争后的那些残兵败将重新编为武卫军,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荣禄自己掌握了武卫中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则被编为武卫右军并发展到了17000人,这两支军队是武卫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时值乱世,枪杆子里出官衔,袁世凯就靠着这支部队,机会接踵而至。早在1897年,袁世凯便被擢升为直隶按察使,仍主持练兵;1898年变法时期,袁世凯又升任工部右侍郎。1899年,山东义和团运动兴起,由于原山东巡抚毓贤剿抚不当,袁世凯便奉命率武卫右军由小站开往山东德州,以会操为名进行镇压,袁世凯也由此出任山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并正式跻身于晚清政坛。当时袁世凯不过四十刚出头,已经是远胜于他家的那几个进士、举人大老爷了。

1900年,由于袁世凯手段强硬,义和团在山东呆不下去,便转入直隶、天津境内,清廷再出昏招,义和团竟然进入北京,局势完全失控,结果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太后慌了手脚,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窜到西安。这时袁世凯却按兵不动,只管保住一方平安,这义和团的老家反风平浪静。说的也是,庚子之役,荣禄的武卫四军几乎全军覆没,唯独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不仅完整保存下来,还乘机将山东旧军三十四营淘弱留强,编为二十个营,定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带到保定后进行训练。至此,以小站新建陆军为骨干的武卫右军反而发展到19600余人。

瞧瞧,你说这袁老四厉害不厉害?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金满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第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