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月末,李璟命皇四弟李景达挂帅出征,率军抵御后周。数日后,李景达率两万大军渡江北上,有从周军手中夺回扬州的意图。这一来,使守扬州的韩令坤非常恐慌。因为在此之前,南唐的右卫将军陆孟俊也已经率一万兵马,从常州杀了过来,韩令坤生怕自己孤军深入,被人关在门里,所以不等唐军攻来,就主动弃城而逃,这样扬州又被唐军轻而易举地夺了回去。
这个消息传回寿州,使柴荣异常气愤,但是韩令坤不战而逃确实也有他的难处,不好过于责怪。于是柴荣只好一面急遣使者,勒令韩令坤回师夺回扬州,又一面派大将张永德率军赶去增援,同时又命赵匡胤另率一军进驻六合(扬州西130里),以策应韩令坤的右翼。
赵匡胤此时威名已盛,作风十分彪悍,韩令坤本是他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但也毫不讲情面。率军到达六合之后,立刻就传出将令——周军胆敢退回六合者立斩。这一来,韩令坤的退路就被截断了,只得返身去与陆孟俊争夺扬州。
就在韩令坤与陆孟俊争夺扬州的同时,李景达也率大军到了六合。但李景达跟南唐主李璟不愧是一奶同胞的亲哥俩,胆小程度一般无二,听说赵匡胤比他早到了一步,竟然不肯向前走了,便在距六合二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与周军对峙。
这时有人劝赵匡胤应该趁唐军立足未稳,给与迎头痛击。但赵匡胤却十分老辣,分析道:“唐军安营扎寨,这是对我们心存恐惧,本应迎头痛击。但我军兵少,只有数千人,一旦主动攻击,就会被他们看出弱点。他们为救扬州,不可能永远跟咱们对峙下去,早晚要对我军进攻的,那时才是我们取胜的最好时机。”果不其然,数日后,李景达迫于压力,只得拔了营寨,向周军攻来。赵匡胤立刻挥动全军,对唐军发起猛烈进攻,大胜一场,临阵斩杀唐军达五千余人,其余者则赶到了长江边上,因为没有那么多渡江的船只,唐军之间互相争夺,又淹死不少。这一战,赵匡胤以区区数千兵马,大败唐军两万精锐,又为后周立下一大功劳。
与此同时,韩令坤也在扬州城东大败唐军,并生擒了唐军主将陆孟俊,又将扬州夺了回来。这一来,更使周军在江北一带声威大振。然而,此时柴荣却在寿州遇到了麻烦。这倒不是因为唐军在这里能有什么作为,而是因为周军围困寿州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耗尽人力,但仍然被刘仁赡挡在城外,粮草已经渐渐接济不上了。而进入四月之后,连日来天降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攻城的器械和士卒都损失惨重,给后周的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好在此时赵匡胤和韩令坤,都在江北一带打了胜仗,这样在军事上还不算十分吃紧。
进入五月,寿州的攻城战仍然没能取得很大的进展,粮草更加吃紧。柴荣有心撤军,但又不甘心解除寿州之围,正在进退两难之时,后方突然传来消息,皇后符氏忽染重病。柴荣闻讯后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符皇后可不是一般的人,她本是天雄军节度使、魏王符彦卿之女,早年嫁给李守贞之子李崇训为妻。后汉年间,李守贞在关中造反,郭威带兵去平叛,破城之日,李崇训尽杀家人,又提剑来杀符氏。但符氏已经知道了消息,便躲在屏风之后。李崇训着急自杀,也就不等符氏了,自己自刭而死。等汉军进城之后,在城中大烧大抢,大搞三光政策。符氏也被一队乱军发现,这队乱军正准备对她进行那种禽兽不如之事时,符氏却一脸庄重,厉声对那些乱军喝道:“我父亲与郭公本是故友旧交,你们胆敢冒犯于我,小心他砍掉你们的脑袋。”这群乱兵闻言后谁也不敢再动,反把她保护起来交给了郭威。郭威听说符氏的事迹后,觉得她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到处变不惊,很了不起,便将她收作义女,不久后又将她嫁给了柴荣为妻。
符氏为人贤良淑德,又能识大体,早年柴荣受王峻打压时,心情一度十分苦闷,符氏始终都陪在他的身边,出言宽慰,使柴荣苦闷的心情缓解不少。这小两口一直十分恩爱,所以柴荣听说符皇后病重,便急忙命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自己则带一部分兵马撤回了大梁。这样,柴荣的南唐之征算是暂时先告一段落了。
日期:2009-03-1103:13:55
172
就在柴荣撤回中原的前一个月,南唐大将柴克宏在常州(今江苏常州)大破吴越军,临阵斩杀逾万人,吴越的余部逃回国去,这样南唐的东线威胁就没有了。而南方亲附后周的湖南政权也在此时爆出了内乱,岳州团练使潘叔嗣因为不堪武平节度使王逵的勒索,一怒之下把他杀了,之后就将湖南的大权奉到了周行逢手里,但没想到周行逢为了向人表明自己没有参与杀害王逵的心迹,所以又设计斩了潘叔嗣。这样湖南的局势就乱得一踏糊涂,也就没有精力再去与后周合击南唐,南唐的南线压力也随之解除了。
南唐在同一时间解除了东、南两个方向上的威胁,这样也就有使它能集中精力去对付北线的周军。而到柴荣撤走之后,就连淮南的形势也发生了不利于后周方面的变化。先是后周的彰信节度使李继勋率部立营于寿州城南,但营寨还没扎稳,刘仁赡就突然率部从城中杀出,李继勋抵挡不住,仓惶退走。这一战,周军损失了几百士兵,虽然不多,但这是周军自进入淮南后的第一场失利,对士气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再有就是淮南百姓对后周的抵抗斗争愈演愈烈。早在周军进入淮南之前,由于南唐以茶、盐强行换取当地百姓的栗、帛,又在此处大兴营田,搞得当地百姓反政府的情绪十分强烈。以至于周军到了之后,当地百姓群起响应,箪食壶浆相迎,场面还是非常感人。如果能拍成纪录片,对教育下一代都是很有意义的。可惜周军的整体素质也实在是成问题,入境之后就开始大肆劫掠。柴荣在时,多少还能控制一下,到他走后,这些官兵更加无法无天,整天大烧大抢,视黎民如土芥。这一来,淮南百姓大失所望,只好“相聚山泽,立堡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白纸为甲胄”在广阔的战斗天地中,跟周军展开殊死的搏斗。
这样的地方武装力量当时有很多股,规模有大有小,武器也不统一,但因为身上穿得都是纸制的甲胄,因此被时人统称为“白甲军”。白甲军的来源多是当地百姓,战斗力并不强,但是作战勇敢、熟悉地形,又深得游击战争的要领。所以周军屡次派军围剿,收效甚微,往往还会为其所败,被搞得十分被动。
另外,南唐毕竟是江淮大国,虽然屡遭周军的打击,但也绝不肯甘心坐以待毙,所以在柴荣返回中原后,南唐皇帝李璟就在国内发起战争总动员,重新纠集了一支兵力多达五万之众的大军,仍以齐王李景达挂帅,再次渡江开进淮南,以援救寿州。
七月,李景达带着大军来到濠州,并驻军与此。然后分出一支兵马去援救寿州,在紫金山(东北十里处)安下营寨,与城中的守军互举烽火,遥相呼应。这样一来,就给城外的周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刚刚上任的后周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向训,深感周军在淮南一带兵力过于分散,很怕会被唐军逐个击破,所以急忙遣使向柴荣告急,并请求先从扬州撤军,去寿州与李重进部会师。此时,正是符皇后病重之时,柴荣脱不开身,只得同意了他的请求。
向训接到柴荣旨意后立刻从扬州起兵开拔,向寿州靠拢。消息传出去后,身在淮南各处的周军也不敢留在原地,纷纷放弃攻占下来的州县,匆忙向寿州回撤,场面一度非常混乱。这对于南唐来说本来是个很好的战机,但统兵的李景达一脑子懦夫思想,到这时候居然还怕如果杀伤周军过多,会加深两国间的仇恨,所以急忙传令各路唐军各守营寨,千万不要擅自出击,免得将周军激怒。这就使各路周军得以从容不迫地从各处撤回寿州,也就使南唐在寿州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七月二十一日,柴荣的妻子符皇后因病医治无效,在滋德殿逝世,年仅二十六岁。这个事情让柴荣悲痛欲绝,但是柴荣并没有被此击倒,反而化悲痛为力量,在大梁连发旨意,免去淮南百姓欠南唐的赋税,释放关在狱中的犯人。这几道旨意发出之后,又把淮南的民心争取过来了。同时南唐君臣,从上到下,暮气深沉,不思进取,一心只想守住故地,根本就不敢存克敌制胜的念头,以至多次坐失良机。所以没过多久,周军又将淮南的形势稳定住了。
八月七日,南唐将领林仁肇、郭廷谓率水陆军抵达下蔡(寿州以北淮河渡口),想要从这里进入寿州增援。张永德率部阻拦,林仁肇仗着人多势众,传令猛攻,并先派小船满载干柴,顺风纵火,打算烧毁周军在这里建造的浮桥。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办法,但没想到老天并不保佑他,突然间风势逆转,这些小船没等接近浮桥,就被风刮了回去,反把唐军的战船烧毁不少,只得暂时败退。而张永德则利用这个时机,变魔术一样打造了一条长达千尺的铁链,在距浮桥十余步的地方,横亘两岸,把淮河拦腰切断,这样南唐的舰队就无法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