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日,李重进在正阳大破唐军的消息传到了柴荣那里。此时柴荣已经走到了永宁镇(今安徽阜阳市东南),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很显示出其做为一代明君的风范,并没有因为这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欣喜若狂,反而非常平静地对左右人说道:“我听说李谷从寿州撤军时,很多逃难到城里的百姓都回到了村庄。可这次唐军既然战败了,那这些百姓岂不是又要逃回城里吗?如果咱们长期围城,这些进城逃难的百姓只有饿死,我很替他们难过,所以应该先派出使者对他们进行安抚,以减少这些不幸地发生。”于是便派出大量的使者,先于大军到达寿州城外,对当地百姓进行安抚,为稳定当地的社会环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正月二十二日,柴荣抵达寿州城下,在淝水以北扎下营寨,传令各部从四面将寿州围住,并于次日传出旨意,从宋、毫、陈、颖、徐、宿、许、蔡等州召集民夫达数十万人之多,配合后周大军,对寿州城发起不分昼夜地疯狂猛攻。

在这个时候,周军已在寿州城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寿州毕竟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军事重镇,城防非常坚固,城内的守将刘仁赡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面对强敌,毫无畏惧,每日不避矢石,亲临城头,组织军民悉力防守,所以柴荣一时间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而在此时,在临近寿州的一些州县内,仍有一些唐军驻守,随时都有可能对周军造成威胁。所以柴荣也觉得很有必要将这些唐军铲除,这就给当世另一位英雄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人当然就是日后的北宋太祖——赵匡胤。

日期:2009-03-0920:52:54

170

清流关位于今天安徽省滁州市的西北,在它身后也就是滁州了,这也是南唐的一座军事重镇。至于有多重,就不用多说了,因为从滁州再往东南方向走100里,就是南唐的国都金陵,往东走200里就是南唐的东都扬州。攻下滁州,不但能解除南唐对寿州城下周军的威胁,更可以随时从这里出发,去攻打南唐的两座国都,由此可见,此处无论是对南唐还是对后周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二月五日,赵匡胤奉命领军奔袭清流关。清流关位于滁州城北22里处,关口依山势(滁州境内的清流关山)而建,全部用巨石垒成,极其坚固,素有“金陵锁钥”之称。再加上皇甫晖手中握有重兵,所以这一仗也是非常难打。

皇甫晖手中的重兵有多“重”,历来说法不一。《默记》中称有十万之众,《宋史》更称有十五万,数字十分夸张,《旧五代史》中所录最少,还有一万五千人。孰是孰非,搞不清楚,这里就存疑了。但看得出来,驻守在清流关的兵力肯定是不会少的。

事实上,赵匡胤这一仗打得并不是很顺。他到达清流关的第一日,就与皇甫晖硬碰了一仗,两军列阵相对,激战多时,最后是周军吃了点小亏,不得已撤出了战斗,唐军也收兵回营。这个结果,让赵匡胤感觉到压力很大。因为这一次出征,柴荣仍给他两万人马,在兵力上赵匡胤并不占有优势。而且守清流关的皇甫晖既是一员猛将,又占有地利,如果不以奇计破敌,这个仗真就是很难打赢。

正在赵匡胤为如何攻破清流关而煞费苦心之时,又有一个的情况出现了。这就是当地有个教书先生叫做赵学究(本名已不详),是早年为躲避战乱而从镇州(今河北正定)逃难过来的。这个赵学究觉悟还是很高,虽然现在身在南唐,但仍心系故国,听说赵匡胤带兵来打清流关,便主动寻到军中,对赵匡胤说道:“赵大帅,听我说,清流关里兵将多。如果你非要在这里来突破,恐怕你前方的道路将会很坎坷。”

赵匡胤听罢立刻大义凛然地说道:“赵先生,我清楚,前方的敌人不是纸老虎。可为了南唐的百姓能够得解放,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上。”

赵学究听罢则称赞道:“赵大帅你的风格真是高,那么现在我就给你支个招。”于是便对赵匡胤讲,清流关虽筑于关山之间,看似无路,其实山下却有条非常隐蔽的小径直通山后,这条路平日无人行走,就连当地的守军也不能识得。而此时关内的守军认为我军新败,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我们就正好可以利用他们这种盲目乐观的心理,绕到山的背后,趁山后的西涧水涨时,偷偷潜伏在关下,然后再斩关而入,不愁不能旗开得胜美名扬。

赵匡胤听罢大喜,便求赵学究为其指路。赵学究也不推辞,便派专人为周军带路。当天夜里,赵匡胤誓师出征,并在事先分出一部兵力留在关前,命他们在明日再向唐军挑战。自己则率大队人马,随向导悄悄地沿着山间的小路绕到关后。这天夜里,清流关后西涧(小沙河流经滁州境内的一段河流名为西涧)水势大涨,赵匡胤便趁这个机会,领着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地从西涧浮水而过,潜伏在关后山侧。

第二日一早,周军留在清流关前的那部人马按事先约定好的计划再度向唐军叫阵。皇甫晖并不知赵匡胤已经绕到了关后,便提着大队兵马出关应战。也就在这个时候,赵匡胤率军从关后突然杀出,一举攻入清流关内。

这一来,皇甫晖被吓得大惊失色,但他也确实是员悍将,立刻带兵返回关内,与周军展开激烈巷战。两军都是拼死厮杀,但在这个时候,唐军被人攻入关内,军心已乱,最终还是没能敌过周军,全线溃败。皇甫晖无奈之下,只得领着残部仓惶逃回滁州。

然而等他刚逃进城,赵匡胤就已带兵追了过来,并挥军涉水而过,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晖本来打算砍断桥梁,坚守城池,但这时赵匡胤已经渡过护城河,这一招就不起作用了。

皇甫晖为人也是十分强悍的,此时见赵匡胤打到了城门底下,便不肯再让,反倒登上城楼对赵匡胤喊道:“为人者各为其主,你我并无私怨,你若是条好汉,便容我列队出城,与你一决生死。”

赵匡胤很有大将风度,微笑允诺,传令部队后撤,放唐军出城。皇甫晖见状也在城中整理好部众,列队出城,刚将阵势排好,赵匡胤便突然发飚,一手夹住马颈,一手高举长剑,大喝道:“我只取皇甫晖一人性命,其他人非我敌手,切莫过来送死。”说着一夹马腹,如闪电般冲入敌阵。

要说皇甫晖在当世也是很有名气的一员战将,武功应该不会太低。但他毕竟年岁大了,又苦战多时,已然力竭,面对赵匡胤,竟然毫无抵抗能力,未及躲闪,就被赵匡胤一剑劈中面门,随后跌落马下,被周军生擒活捉。这一来,唐军大乱,全线溃散,应援都监姚凤未能逃走,也被生擒,滁州顺利被周军攻克。

数日之后,赵匡胤命人将皇甫晖押送到寿州大营移交给柴荣,柴荣也亲自召见了皇甫晖,并向他询问滁州之战的经过。此时皇甫晖伤势非常严重,是卧在担架上见的柴荣,说起那日交战的情况,皇甫晖也是十分感慨,说道:“并不是我不愿报效国家,只是因为两国士卒之间差异太大。我以前在中原的时候,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即便是跟契丹也交战过多次,但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强悍的战士。”说着就极力称赞赵匡胤的英勇。

赵匡胤是柴荣慧眼简拔出来的干部,而且在这次使用过程中也是极其得力。这时听连敌人都在夸奖他,柴荣更加觉得有面子,心里非常高兴,就传旨赦免了皇甫晖的罪过,给他医治。但皇甫晖的伤势过重,没过几天,就因伤重而死了。

攻陷滁州后,赵匡胤就暂时留守在那里。接连的两场胜利,已使他威名大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去怀疑他的能力。而赵匡胤自己,也是十分得意,每次出战都命人把自己的战马、铠甲、武器擦得锃光瓦亮,又用彩带装饰,看起来夺人眼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摆酷”。这时就有人劝他,说:“将军,你现在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大人物了,应该爱惜自己,像这种做法会给敌人提供攻击你的目标。”赵匡胤却满不在乎,说道:“我就是要让敌人知道我是谁。”

赵匡胤在滁州停留的时间不长,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深得柴荣的倚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但他在滁州期间,有两件事是不得不说的,一件是他攻陷滁州几天之后,他的父亲马军副都指挥使(也属禁军,但属侍卫司,与赵匡胤不是一个系统)赵弘殷也在一天夜里率军来到滁州,派人传话给赵匡胤要求入城。可是赵匡胤却不肯让他进城,对来人说道:“父子虽是至亲,可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半夜不能打开城门,所以我不敢开城放老爹进来。”

这件事情对赵匡胤来说有好有坏,从好的那方面讲,这使柴荣对他更加信任,同时也对赵匡胤得来个不徇私情的美名。但是这件事过去不到半年,赵弘殷就病死了,不知道跟赵匡胤不放他半夜进城有没有关联。要是有,那还真不如徇一回私情算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对赵匡胤来说也是非常重要,这就是他在滁州期间,招纳了一个对他一生都影响非常大的人,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他就是号称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开国头号功臣——赵普。

日期:2009-03-1005:06:04

171

赵普,字则平,于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1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