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闽国是由大唐福州节度使王审知在福建一带建立的割据政权,其国土大致等于今天的福建全境。闽国的建立与唐末农民大起义有直接的关系。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河南有一个叫王绪的屠户,也响应黄巢的号召,紧握时代的脉搏,拉起一支队伍,走上了造反的康庄大道,王审知和他的哥哥王潮都是这支队伍中的军校。

王绪这支队伍的规模不大,在秦宗权称雄于中原期间,王绪很怕被他吞并,就拉起队伍向南挺进,一直打到福建境内。其后王绪和王潮先后战死,王审知就被众人推举为首领,并成功地占领了福建全境,后来又被唐朝政府授予了官职,从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大唐国内的一方诸侯。

王审知出身贫寒,很关心民间疾苦,对自己要求得也很严格,衣服破了打个补丁再穿,也不图虚名,曾说过:“我宁愿做开门的节度使,也不愿做关门的皇帝。”是个很有见识的人。所以在王审知统治闽国的二十多年内,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可到王审知去世后,这一切就全变了。

王审知生前一直奉中原为正朔,并没有自建国号,但他的长子王延翰即位之后,立刻就建国号为大闽,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如同天子,又广纳美女充实后宫,更在福州城外的西湖四周修筑宫室达十余里,结果即位仅两个月后,就被弟弟王延钧发兵袭取了福州,并将其当众斩于紫宸门外。

王延钧上台之后,那股恶劣地作风比他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外断绝了与中原王朝(此时为后唐)的联系,自称“闽国皇”,对内则是横征暴敛,残虐无度,并大兴土木,广造宫殿,在宫中昼夜欢宴,喝醉之后,就和嫔妃宫女们裸体追逐取乐,丝毫不讲精神文明。最可笑的,是他迷信僧道,把境内的土地分为三等,上等的全部分给僧院和道观。这些和尚老道得了好处,自然要拿好话哄他,说他能先当六十年太平天子,然后在上天去当大罗仙主。王延钧听完大喜过望,只等当完天子再去当上帝,行事更加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可是最终他只在闽国称霸了十年,就被自己的儿子王昶杀了,提前去天上当大罗仙主去了。

王昶弑父篡位之后,继承他老爹的遗志,在宫中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曾造三清金像,一次就耗费黄金数千斤,军国之事,不分大小,都由一个叫陈守元的天师禀告玉皇大帝裁定。他只管两件事,一件是跟后宫的嫔妃们游戏,另一件就是征税。王昶征起税来非常有力度,什么烟、酒、糖、茶、鸡、鸭、鱼、狗,套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征不到的”。为了确保税收,王昶又开始严格控制人口,百姓有隐瞒年龄者杖背,隐瞒人口者处斩,逃亡者灭族。在王昶的残暴统治下,闽国上下民怨沸腾,朝野不安,老百姓都没有活路了。好在王昶只当了四年皇帝,就被他的两个叔叔王延曦和王延政联手除掉,算是大义灭亲了。

可惜王家的遗传基因好像是出了点问题,王审知为人不错,可是他的后代却全部突变。王审知那两个儿子上台以后也是换汤不换药。这哥俩干掉王昶之后,由王延曦当了皇帝,紧跟着就开始分赃不均,又大打出手,几次交兵不分胜负后,王延政干脆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公然称帝,另建了一个殷国,从闽国分裂出去。可是到了第二年(944年),闽国的控鹤军指挥使朱文进发动政变,把福州闽国皇帝王彦曦给杀了,并自立为帝,然后尽杀王氏子孙。他这个做法又让建州殷国皇帝王彦政无法接受,便再次率兵攻打福州,去讨伐朱文进。

李璟就是在此时派兵攻打闽国的。其实在这个时候,形势对南唐来说,还真是很有利。因为虽然打不打得下闽国,对南唐来说意义都不大。但毕竟那也是块挺大的地盘,俗话说得好,是不是兔子先别腰里再说。关键还在于闽国自王审知死后,十几年间,经过君臣相煎、父子相残、兄弟火拼这一场场大乱,早把王审知留下那点家底败得一干二净,应该是不难把它弄到手里。

保大二年(944年)十二月,李璟派枢密副使查文徽和洪州营屯都虞候边镐带兵攻打闽国。这个时候,王延政已经将国内的形势控制住了,开始招募兵马,对南唐军队进行抵挡。但是闽国百姓对王家人已是深恶痛绝,所以听说南唐大军攻入闽国,都争先恐后地为其伐木开路,又送粮送饷,场面还是非常热烈。唐军也很顺利地再次年的八月,攻克了建州,将闽国灭亡。可是唐军在战胜之后,就开始在建州大烧大抢,把宫殿全部烧光,廛市也付之一炬,加上那些天连逢大雨,气温很低,瘟疫开始流行,死了很多人。这一来,建州百姓大失所望,而李璟又因为诸将有功,并不加以怪罪,这就更使闽国上下,人心不附。

当时在福州城里还有闽国的残余势力,李璟不懂用兵之道,不准诸将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福州,直到保大四年(946年)的六月,才派枢密使陈觉到福州对城内的守将李弘义劝降。李弘义知道他的来意,故意板着脸见他,竟把陈觉吓得不敢开口。等陈觉回去之后,又擅自发兵进攻福州,却被李弘义打了个大败。结果南唐只得再度发兵,李弘义独木难支,便向吴越求援。本来南唐这次准备的还是很充分,吴越派出的兵力又不强,所以还是很有希望打赢这一仗的,结果由于诸将争功,指挥者无能,却在保大五年(947年)的三月,被吴越军打得一败涂地,一战阵亡两万余人,损失辎重武器数十万件,将国库耗之一空。

福州这一战的失利,它的影响就不仅仅在战场上了。因为就在福州之战的同时,后晋被契丹灭亡了,随后耶律德光因无力统治中原,只得灰溜溜地撤了回去,但刚走到河北,就突然暴病身亡了。这一来,中原无主(详见五代风云卷)。这就给李璟入主中原造成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时南唐有一个叫做韩熙载的大臣,原来是后唐的进士,因父亲被李嗣源所杀,才投奔了南唐,他从中原出走时,曾对友人说道:“吴若用我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他到了江南21年,才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极力上书请求李璟出兵北伐,并指出:“如今中原大乱,万民无主,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陛下不肯在此时出兵,一旦有豪杰兴起,等名分定下来,事情就不好办了。”李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这时候已被福建的事情绊住了手脚,根本抽不出兵力。而就在耶律德光北归的同时,南唐就在福州大败,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北定中原了。

这次机会的损失,对于南唐来说,当然是非常可惜,但也不是再就没有机会,因为中原在后汉的统治下,也是乱得一塌糊涂,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内乱,南唐也就仍然有趁机渔利的机会,可是李璟并没有安心等待,而是在不久之后,又选择了向楚国动兵。

日期:2009-03-0506:46:44

167

南唐和后周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当年郭威率兵赴关中讨伐三镇之叛时(详见五代风云卷),李璟就曾经派兵干涉过。后来慕容彦超在兖州造反,李璟又派兵在南线策应。这两次南唐出兵的规模虽小,但都属于那种趁火打劫型的,性质还是比较恶劣,所以也让后周方面觉得十分反感。但这两次交恶,还不是他们之间矛盾的根源,真正造成两国间必有一战的根本原因,是缘于他们在当时政治版图中的特殊地位。

后周做为中原大国,一向以中原正朔自居,有一统天下的主观意愿。而南唐做为南方第一大国、天下第二强国,同时又一向是以李唐的正统传人自居,也有恢复本朝宗社的强烈愿望。这两国辖境紧紧相连,东西相接边界长达两千余里,几乎又是一个南北朝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的交战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王朴在《平边策》中,也是把南唐定为了首要的敌人,并指出了战胜南唐的具体手段。他认为,南唐地域辽阔,在长江的南北两岸,以及淮河的南岸都占有大量的国土,而且这个国家又比较富庶,很难将其一次性地彻底消灭掉,所以应该利用两国拥有大段边界这一特点,不段发兵对其骚扰。南人柔弱,只要周军一出动,南唐必定要派出大量兵力救援,那么国力自然就会得到消耗,这样反复多次,等南唐的国力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派出大军,一举把它彻底消灭掉。

看得出来,王朴提出得这个战略构想确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在这个时候,周军的作战能力要明显强于唐军,所以后周只要是派兵进入南唐,南唐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进行防御,不然就无法对抗周军的进攻。但这样一来,又会大量消耗本国的国力,怎么都是被动。这对于后周来说,确实是个用力少而收功多的绝佳策略,所以它也成为了柴荣对南唐用兵的基本策略。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初一,柴荣正式任命宰相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并以忠武军节度使王彦超为副部署,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位将领,出兵攻打南唐。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