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秦、成、阶、凤四州不是蜀国故地(前蜀时由王建取自于岐帅李茂贞之手,前蜀灭亡后又回归中原),所以那里的百姓对中原还是很有感情。而且此时蜀主孟昶已经亲政多年了,国内日渐腐败,对外围这四州也加大了掠夺力度,这就引起了当地百姓们的强烈不满,于是就有秦州人向柴荣献上四州地图,要求后周能发兵收复中原旧地。

柴荣见民心可用,也是非常兴奋。同时既然他有心要一统天下,后蜀当然也就是他早晚要去征服的对象,所以柴荣便想利用这个机会,先行将秦、成、阶、凤等四州收复回来,作为日后大举伐蜀的桥头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任命凤翔节度使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以宣徽南院使为兵马都监,正式发动了以收复秦、成、阶、凤为目的的西征之战。而这一战,也将后蜀的亡国之兆尽显无遗。

早在后周出兵之前,蜀主孟昶就已经得知了秦、阶、成、凤等州民心不稳,后周有对其相机收复的意图,便派亲信客省使赵季扎去边境巡视。当时后周还没有出兵,赵季札转了一圈见边境无事,认为这正是一个快速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大好时机,所以回去就向孟昶禀报,称:“后周马上就要派大军过来了,可是雄武(治在秦州)节度使韩继勋、凤州刺史王万迪都是无能之辈,肯定是抵挡不住周军进攻的。”孟昶急忙问道:“那么谁才可以担任退敌的统帅呢?”赵季札立刻就回答道:“那当然就是文武全才的我了。”

孟昶在对干部的考察上,一向稀里糊涂,听完竟然信以为真,马上正式任命他为雄武军的监军使,即刻去秦州赴任,并派遣禁军精锐一千人,充当他的卫队。

赵季札接到委任之后非常兴奋,因为从中央调到地方工作,不担可以大刮地皮,还可以为自己镀金,这对今后的升迁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对这次机会也很重视,准备得非常充分,这倒不是说他对抗敌有什么准备,而是说他对到任后刮地皮准备得非常充分。他在去前线赴任的同时,还带上了成群的妻妾和大批的家奴,气势汹汹地就奔秦州去了。可等赵季札刚走到德阳,就听说后周竟然真派兵过来了,顿时吓得惊慌失措,不敢再去前线赴任,转而连连上表请求解除边防重任,调回京师。并不等孟昶的诏书,就先行将自己的大小老婆及所带私财送了回去。

五月二十日,赵季札单人匹马逃回京师。因为在此之前,他出征的声势造得还是比较大,蜀国朝野上下又都已知道后周已经出兵了。所以赵季札这一回京,顿时满朝震骇,都以为周军已经打了进来。孟昶也是惊骇不已,急忙召他来询问前方军情,可赵季札根本就没有走到哪里,一句也答不出来。这一下可彻底将孟昶激怒了,随即传令将其斩首示众。

孟昶自亲政以来,大抵提拔得都是这种干部,国势已经是不行了。不过好在蜀国的地势还是很险要,秦、阶、成、凤四周虽在蜀国外围,但都有秦岭做为依托,周军最初的进展也不是很顺利。此时后周国内的大臣们也有所动摇,认为蜀地险阻,粮饷馈运不济,又听说蜀主孟昶已分别向南唐和北汉求援,如果继续攻打下去,战事仍然不顺的话,恐怕这两国也会趁机对后周出兵,所以纷纷请求柴荣退兵停战。

然而柴荣并不为所动,反而派朝中新贵殿前军都虞候赵匡胤去前线考察战事进展。赵匡胤接到命令后来到前线,经过一番认真调研、细致摸排、周密思考后得出结论,认为这四州一定会被周军攻克。柴荣听完信心更加坚定,严令王景、向训等继续率部猛攻,果然在不长时间后,这四州就相继被周军攻克。

秦、阶、成、凤这四州的失守,让孟昶感觉到非常被动。因为这样一来,蜀国抵御后周的外围阵地就全部丢失了,孟昶只好招兵买马,全力布防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剑门关)、白帝(重庆奉节县东)这一道防线,又写信给柴荣请求和解,大攀老乡关系(孟昶和柴荣的老家都是邢州龙冈)。

而柴荣因为看到孟昶在信中自称“大蜀皇帝”,恨他自抬身价,所以根本就不给与答复。这一来使得孟昶愈加恐惧,只得到处筹措军粮,打造兵器,准备备战。可是这个钱都要从老百姓身上去出,这边一备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紧跟着急剧下降,又使后蜀的国内矛盾愈加激化。不过好在柴荣在夺回了秦、阶、成、凤四州之后,并没有乘胜对蜀国再度开战,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把下一个出兵的目标,锁定在那个号称南方第一强国的南唐的身上。

日期:2009-03-0201:35:31

165

李璟这个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可称得上是个另类,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文学素养要比一般人高。

李璟是李昪的长子,为人谦和温顺,又文采斐然,人品非常出众,但就是对国家大事不太关心。早年李昪初镇金陵时,就留李璟守广陵,把他放在了权力接班人的位置。可是李璟在广陵任职期间,工作上马马虎虎,什么成绩也没有,朝中事无巨细,都要靠李昪的老部下来处理,李璟不过就是个摆设。所以到后来,李昪只好把他调到金陵,让次子李景迁来接替他的位置。

李景迁为人十分干练,坐镇广陵之后,把各项工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让李昪非常满意,朝臣们又对他一致看好,所以在李昪称帝之后,其实是有意立李景迁为储君,只是碍于李璟的长子身份,才迟迟没有下决定。对于这个情况,李璟十分清楚,而且是坚决拥护,这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中那种假惺惺地拥护,完全是出自于真心实意,就是想让自己的弟弟来继承皇位。

可惜李景迁十九岁时就暴病而死,想立也立不成了,李昪还有两个儿子,但年纪就更小,感觉也比李璟强不了多少,所以最后李昪犹豫再三,还是将李璟立为皇太子。

李昪死后,把国家交到李璟手里,为此还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可等李昪一咽气,李璟又不肯即位,非要把皇位让给三弟李景遂。朝中大臣们当然不可能同意,纷纷对其劝阻,李景遂也不肯接受,李璟谦让再三,也没有能够让出去,这才勉强登基当了皇帝。可是在他即位的时候,又别出心裁地在李昪灵前发誓,不立太子,反而把皇弟李景遂封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太尉兼中书令,让他居东宫。并说等自己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三弟李景遂,等李景遂死了,再把皇位传给四弟李景达,使皇位在他们兄弟之间传袭。这个行为很有古人之风,李璟也为此自鸣得意,然而大臣们纷纷表示:“自夏商以来,皇位父子相承,已成不易之典,请陛下遵循古制,立皇长子为太子。”他的弟弟李景遂也表示绝不接受。谁知李璟听完很不高兴,拒绝表态。

李璟这个行为,是非常有风度的,大致可与商末孤竹国的叔齐、伯夷兄弟相类似,但那哥俩毕竟传说的成分要大一些,可信度不高,所以说李璟对于皇位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就是独一无二的。

李璟是个谦谦君子,对自己的兄弟十分友善,对从前的政敌也从不歧视,在他的统治期间,南唐内部没有发生重大矛盾。而且他本人又仁慈恭俭,礼贤爱民,所以臣民们都对他十分爱戴,这个人要是活在太平年间,绝对是一个会受到万民景仰的模范帝王,可是活到五代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昪死时,南唐的疆土东临吴越、西至湖湘、南及五岭、北拒长淮,广袤数千里,不可谓不辽阔,是当时仅次于后晋的第二大国,同时也是中国南部的第一强国。然而南唐的地理位置,正好坐镇于中国的腹心处,四面受敌。同时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不管是国土的大小还是国力的强弱,都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长久保持稳定是没有可能的。李璟对这个事情也很清楚,所以也在积极地筹划对外用兵,可就是效果非常不理想。

李璟即位这一年,是公元943年,在南唐北方,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在上一年末,刚刚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后晋出帝石重贵也刚刚即位,并马上就在大将景延广的鼓动下,和强大的契丹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之间大战一触即发,这个形势对李璟来说非常有利。

早在李昪在世时,就预料到北方早晚必会大乱,便开始积极筹措军费,以备北伐之需。到他死时,仅在德昌宫就储存了钱帛达七百万缗,全国可度用的总军费达千万之巨,这足够李璟拿去打一场大仗的了。如果李璟能够敏锐地抓住时机,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最有利于他的机会出现,前途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是李璟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欠缺,因为在他即位后不久,后晋就已经和契丹开战了(详见五代风云卷),北方大乱的态势非常明显,但是李璟却忘了只有中原王朝才是南唐的最大威胁,竟然没有静观后晋和契丹的成败,反而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对南方的闽、楚两国开战,这给南唐造成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