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安重诲的事情到此就全部结束了,但他分管的工作总还是要有人来接管的,于是李嗣源就将宣徽北院使赵延寿提拔为枢密使,接替安重诲的工作。但是这个赵延寿因为吸取了安重诲的教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一句“不错,不错,我看挺好的”,大事小情不敢作主。而李嗣源也因为一直以来都习惯了由安重诲总揽朝纲的局面,对于政事也日渐疏怠,这样一来,就给他的儿子李从荣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没想到这样一来,所造成的后果则更为恶劣。

李从荣是李嗣源的长子,封秦王,时任判六军诸卫事,驻洛阳,这也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个人。除李从荣之外,李嗣源成年的儿子里还有养子李从珂,时任西都留守,驻长安;宋王李从厚,驻邺都,这三个人都有希望继承皇位。

这三个人中,李从珂功劳最大,李从厚人望最高,李从荣是亲生长子,继承皇位的希望相差不多。如果一定要仔细比较的话,李从荣因为是皇长子,又在朝中任职,希望最大。李从珂不是李嗣源的亲生儿子,希望也就最小,但相差也不是很多。在安重诲当朝时,这三个人的势力都遭到了打压。而在安重诲死后,这三个人都觊觎皇帝宝座,开始拼命地发展自己的势力,眼见着就是一场大乱,搞得满朝臣子人人自危,纷纷要求调到地方任职。

长兴四年(933年)五月,李嗣源突然中风,一个多月未能临朝,搞得满朝上下人心惶惶,不少百姓甚至逃出城外避难,直到七月初,李嗣源才强撑着病体露了一次面,人心也暂时安定下来了。

看到皇上病成这样,群臣们开始考虑立太子的问题。这时太仆少卿何泽因为看到秦王李从荣势力膨胀,很想讨好他,便奏上表章请立秦王为太子。李嗣源揽表后,泫然泣下,对左右说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朕得回太原养老去了。”

这句话被李从荣知道了,感到压力非常大,第二日便上朝奏道:“窃闻有奸人请立臣为太子;臣年幼无知,只想随父王学习治平之术,不愿揽此虚名。”下朝之后,李从荣又质问当时的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说道:“你们串通好了要立我为太子,是不是想夺我的兵权,把我幽禁在东宫啊?”

范延光、赵延寿被吓得魂飞魄散,只好在次日又奏鸣李嗣源,请先不立李从荣为太子,应立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嗣源准奏,从此后,李从荣更加是飞扬跋扈。每次上朝,都要带上几百骑兵,前呼后拥,横冲之撞,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实际上要是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能够继承皇位的应该就是李从荣。因为根据唐代故事,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皇子其实就已经是太子了,后唐虽然刚刚开国,还没有出现过太子继位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按照简单的逻辑分析,李嗣源既然肯将他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又是在京的唯一成年皇子,那么最后传位给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个李从荣心显然是有些着急了。

当年十一月,李嗣源病情加剧,李从荣入宫探望,李嗣源已经不能说话,王淑妃(即王德妃,长兴二年改封淑妃)对李嗣源说道:“从荣在此。”李嗣源也毫无反应。等李从荣走出宫门时,又听到宫里哭声不绝,便以为李嗣源已经快不行了。

本来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李嗣源真的死了,也应该是由他来继承皇位。因为他既是皇长子,又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还近在眼前,那肯定就是由他来继承皇位了。但这个时候,李从荣耍起了小聪明,生怕出现意外,竟然在第二天一早,派遣亲信通知宰相冯赟等人称:“我今日准备带牙兵进宫照顾老爹,你们看驻军到哪里才算合适?”

冯赟被吓了一大跳,也不敢惹他,只好道:“你自己看着办吧!”然后飞马入宫向王淑妃及宣徽使孟汉琼报知情况。其实在昨天晚上,李嗣源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既能说话,又能吃东西,还小便了不少。所以这个时候王淑妃心里也比较有底,便找来朱弘昭、康义诚等大臣商议。但没等他们商议出结果,外面就有人报,称乱兵已经到了宫门之外。

这一来,情况就十分紧急了,王淑妃立即带着这几名大臣入内向李嗣源禀明情况。宫内各嫔妃听到有这种事情发生,无不惊慌失措,相顾哭号,倒是李嗣源还十分冷静,对朱弘昭问道:“从荣果真反了?”

朱昭弘回道:“真的反了,刚才已经传令紧闭宫门。”

李嗣源闻言长叹一声道:“从荣何苦如此啊!”说罢悲戚不已地对身旁控鹤军指挥使李重吉(李从珂之子)说道:“我和你父亲历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这座江山,从荣之辈又出过何力?没想到他今天竟然敢犯上作乱,你先为我守好宫门,以后我把兵权交到你父亲手里。”

李重吉领命之后率控鹤兵守住宫门,孟汉琼则披甲乘马,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亲自率五百骑兵讨伐李从荣。李从荣当时正坐在天津桥上,他本来以为父亲肯定是要死了,只想先带兵把局势控制住,然后等李嗣源断气的消息传出来后,就马上带兵入宫继承皇位,根本就没做好战斗准备。这一下被杀得措手不及,顿时溃不成军,只得仓惶逃回秦王府去,不久就被活捉斩首。

李从荣的叛乱虽然是平定了,但这一事件对李嗣源造成的打击还是非常严重的。第二日,宰相冯道率百官在雍和宫朝见李嗣源,李嗣源哭得泪如雨下,掩面道:“朕家事如此,惭见卿等!”

见过群臣之后,李嗣源立刻便再度病倒。这一次,就连他自己也知道应该是不久于人世了,便马上派人去邺都召宋王李从厚回京继承皇位,但是还没等李从厚入京,李嗣源就已病卒,享年六十七岁,庙号唐明宗。

李嗣源的一生,堪称传奇的一生。他自幼从军,几乎一生都在追随李氏祖孙打天下。在战争年代里,他英勇过人,不畏强敌,在每次战斗中,都能不避矢石,身先士卒,是一名极其出色的好将军、好统帅。到他做了皇帝之后,也能做到去奢戒骄,勤政爱民。在李嗣源刚任监国时,当时的宣徽使为讨好他,在李存勖留下的千余佳丽中选出数百美貌者送给他,李嗣源不解道:“要此何用?”宣徽使不好意思说是让他享受,便拐弯抹角地回答说:“用来做宫中职掌的。”李嗣源说:“净胡闹,做宫中职掌者,应选年老有经验的,要这些年轻女子能做什么?”于是就把这些人都送出宫去。

在他当皇帝不久,就下诏禁止进献鹰犬奇玩之类,宫中一切从简,只留下宫女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其余者任从所便,宫内诸司有名无实者全部废除,可以称得上是去奢从简的楷模。

李嗣源当了七年皇帝,在这七年当中,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社会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人民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后世将他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之为五代的“小康时期”。

然而,随着他的死,这一切就马上变了,也许是上天根本就不想让这一时代的人们享受安。转眼间,一个更加黑暗和动乱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日期:2009-1-134:35:13

125

李嗣源死后,年仅十九岁的李从厚于当年十二月一日正式即皇帝位,并于次年(934年)正月大赦天下,取应天顺人之意,改年号为应顺。

李从厚好读书,性格比较宽厚,名声也很好。在他登基的第五天,就召来学士给他讲读《贞观政要》与《唐太宗实录》,很想励精图治,做出一番事业。但是李从厚的性格又比较懦弱,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再加上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年轻了,威望严重不足,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地方上的控制力都十分低下,所以最终这个愿望也就没有能够实现。

李从厚登基后仅仅两个月,后唐的西川节度使孟知详就举三川之地脱离中央,于成都称帝,建立蜀国,史称“后蜀”。孟知详这个人前面提到过多次了,是李克用的侄女婿,在后唐国内的地位非常高,他建立后蜀这件事,在五代史上也比较重要,以后会重点提到,暂时先不说。先说这件事对后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毕竟一下子就使国家少了那么大一块地盘,还是让李从厚非常心疼,但也无能为力。

不过蜀国的事情虽然让人很上火,但还不至于动摇到国家的政治基础,因为毕竟那里最早也不是后唐的地盘,要用阿Q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只当是偷了一台自行车,又被失主要回去了,自己也不吃亏,还白骑了他好多年,真正对李从厚构成威胁的还要说是朝内的大臣,还有地方上的那些藩镇。

李从厚登基后,朝中大权落在了枢密使兼中书令、同平章事朱弘昭和同中书门下二品冯赟手中,这两人自恃有拥立大功,又欺李从厚年幼软弱,所以在朝中横行无忌,为所欲为,李从厚对此也无可奈何。

不过,如果单是这个人专权的话,事情也就好办了,最起码短期之内问题还不会太大。关键是这两个人都是胥吏出身,没有战功,朝中的将领对他们很不服气。而这两个人又很清楚这个情况,于是便有心先下手为强,开始对那些有战功的将领们大加排挤,结果这一下就闹出大事了。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