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黄巢和王仙芝的关系了。从表面上看,这次起义是由王仙芝最先发动的,黄巢只能算是跟风。王仙芝名气大,实力强,人数多,当然是头儿,黄巢只能往后面排。朝廷也是根据这一点,只给王仙芝安排了工作,没理黄巢那茬儿。但实际上,王仙芝和黄巢之间绝不是单纯的那种大哥和小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王仙芝不是黄巢的老大,黄巢也不是王仙芝的马仔。他们两人是一种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把王仙芝比做草军的第一大股东,那黄巢就是二大股东,股份虽然少点,地位上却相差不多。

王仙芝和黄巢一样,都是盐贩出身,而且都很有名气。起事前,两人的活动范围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东,离得很近,很有可能当时就很熟,而且种种迹象表明,黄巢的准备工作比王仙芝做得还早,早在乾符元年,曹州地区就人撰造童谣:“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这其实就是古代准备起义的组织者在正式起义前利用封建迷信造出的舆论。从字面上分析,金色,就是黄色,虾和蛤蟆争努眼,可以理解为朝见龙王的一种表情,龙王,可以比喻成真龙天子,朝与巢同音,而曹州正是黄巢的老窝,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这句童谣是为黄巢造势,而这则是发生在王仙芝正式起事之前。另外,当王仙芝刚刚打到曹州时,黄巢马上就发动了一支几千人的对伍响应,说明黄巢在当时准备的已经很充分了,只不过由于他觉得还不是很有把握,或者想等一个更有利的时机,才在王仙芝起事后才正式发动。

也正因如此,面对朝廷这样的招安政策,黄巢当然是绝不会同意的。王仙芝当时很可能是由于事情比较突然,又比较顺利,光顾着自己高兴,而忽略了黄巢的情绪,也没替他手下那些兄弟们着想,见到朝廷的赦使,马上摆起香案把诏书接了,然后就大摆宴席,请出王镣和裴渥,准备请这三个人大吃一顿,也就算把这事儿给定下来了。

哪知正在这时,黄巢突然闯了进来,对着王仙芝大吵大嚷,说道:“始者公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五千余众安所归乎?”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就是咱们最初约好了一起闯荡江湖,你现在一拍屁股跑左神策军享福去了,剩下我们这帮弟兄可怎么办?继而更是“杖叩其首”,打得王仙芝满头是血,把那个赦使吓得浑身哆嗦。

这时候的黄巢是一点面子都没给王仙芝留,按说王仙芝也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哪能就这么轻易算了?可他左右一看,别说黄巢那帮人,就连自己一手带起来的那帮弟兄,也都在一旁“喧噪不已”。这也难怪,朝廷给王仙芝安排的官太小,左神策军押牙,是皇帝身边御林军里掌管仪仗负责警卫的小官,监察御史更小,只有正八品下,象这样的小官根本就不可能有“自设官职”的权利。也就是说王仙芝真要投降了,只有他自己能混个铁饭碗,其他人还都得从哪来回哪去,这是他这些手下绝对所不能容忍的。

王仙芝一看这形势也知道众怒难犯,只能放弃了这次招安,把王镣继续押了起来,又赶走了裴渥和朝廷派来的赦使,继续攻城,不久城破,裴渥逃到鄂州,赦使逃往襄州。但是经过这么一闹,王仙芝和黄巢这两个人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隔阂,破城之后,王仙芝继续在江北一带活动,而黄巢则带着自己那伙人向北重返曹、濮地区,这支起义军在刚刚取得大好形势下分裂成两只队伍,不可避免地对战局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外插一句,现代人只要一提起过去的这些农民起义军领袖,第一反应都是这些人肯定长得是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满脑子想得都是怎么反封建、反压迫,和腐朽政权做斗争,领导穷苦农民翻身得解放,做起事情大公无私,从不利己,专门利人,和敌人作斗争的时候,那就是必须你死我活,什么叛变、投降,甚至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动摇也都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也很不一定,就比如说王仙芝,他既没学过马恩列斯,也没入过党,什么叫民主共和?什么叫三权分立?他也不可能知道,估计连什么叫阶级斗争都没听说过,哪来得那么伟大的情操?他本身是个盐贩,当时这个行业被政府搞了垄断,所以从这上讲也算被政府压迫过,他起来反抗也不难理解,但是这也仅仅停留在为他个人谋福利的层面上,跟天下的穷苦大众们没多大关系。所以当唐朝政府给了他一个小官,让他从被压迫阶级转变为压迫阶级他就很高兴的去接受了。象他这样的人代表不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也代表不了最先进的文化水平,更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就算是他造反成功也只能当皇帝,不可能去当总统,而他和跟随他一起造反的那一小撮人就会替代原先的唐朝君臣集团,成为新的剥削者、压迫者,老百姓受剥削压迫的生活状态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所以并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味地拔高,非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了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英雄,这也不太符合实际情况。

王仙芝和黄巢虽然在蕲州闹掰了,但毕竟还没把脸彻底撕破,第二年的七月,两人又一次合兵一处,对宋州展开了围攻。宋州滨临汴水,既是南北大运河的咽喉要道,又是洛阳和汴梁的东南屏障,唐朝政府极为重视,立即派遣各路兵马前去救援。王仙芝和黄巢虽然又合在一处,但经过蕲州的事情,两个人不可能一点隔阂都没有,所以两支军队配合的也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默契,围了不久,救援的官兵赶到了,草军在宋州城下吃了点小亏,就主动撤围了,然后王仙芝和黄巢两人继续分兵作战,从此以后,这两个风云人物,就再也没能走到一起。

虽然草军在对宋州的战役中失利了,但黄巢还是有所收获,因为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赶来投军,此时的黄巢还没能感到这个人的重要性。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匆忙赶来投军的毛头后生,不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自己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更成为今后数十年中原大地的主宰,一个混乱的时代因他而终结,另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则由他而生,从此历史将牢牢地记住他的名字——后梁太祖朱温。

日期:2008-7-2922:30:22

(8)

对于即将展开的这段历史来说,朱温这个人实在是太重要了,至于他到底有多么重要,只要简单的说一件事就已经足够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唐王朝就是被他一手颠覆的,所以很有必要先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两句。

朱温,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出生在唐河南道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省砀山县),他的父亲名叫朱诚,是一个教五经的民办教师,母亲王氏,典型的家庭妇女,老两口生有三子,老大朱全昱(音玉),老二朱存,老三就是朱温,所以朱温的小名又叫阿三。这哥仨里,老大全昱为人忠厚老实,老二老三却是调皮捣蛋,尤其是老三朱温,更是个问题少年,一天到晚打架斗殴,是个典型的无赖。在咱们中国历史上前后有两个无赖都做成了开国皇帝,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刘邦,再有就是这个知名度稍差一点的后梁太祖朱温,所以说无赖这一行干好了还是很有前途的。

不过朱温的少年时代相对于刘邦来说,还是比较坎坷的,他父亲朱诚死的早,母亲王氏无力抚养三个儿子,就带着他们一起去了萧县的富户刘崇家做活谋生。这个刘崇是个很正派的人,非常看不上朱温,动不动就要拿棍子揍上一顿,好在刘崇有一个老母亲,倒是很维护朱温,对他非常不错,经常对儿子说:“朱温不是常人,你对他好点。”刘崇也不相信,但是碍于母亲面子,打得次数也就稍微的少了点。关于朱温的出生时的异兆,史书上记载有很多,比如说“赤气蒸腾”,“红光满室”,到后来又有什么“金鲤飞升”,“赤蛇浅困”,这么说吧!开国皇帝能有的异兆差不多都被朱温弄齐了,这些异兆很多出自于稗官野史,但正史上也记载了不少,所以并不一定都是无稽之谈,刘母之所以这么维护他,到底是看出了什么,还是单纯的就是看着他顺眼,这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真就是对朱温不错,而这个朱温还真是争气,最后居然还真当了皇帝,跟这个刘母上演了一部韩信漂母的唐朝版,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朱温还有一件事是不得不提的,这段故事非常浪漫,而且是肯定真实的。这件事是这样的,朱温年轻时有一次去宋州,偶然间看到了刺史张蕤的女儿在一间庙里烧香还愿(土是土点,但这是真事儿)。突然间,他觉得面红耳赤,头昏眼花,肾上腺素急剧分泌,从此一个多情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面生根发芽。

回去之后,他把这件事对二哥朱存说了,并且说:“当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偶然间看见了美女阴丽华,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做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你兄弟我也不比他光武帝差,我今天也说这么一句——这一辈子不娶妻,要娶就娶张小姐。”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