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啊,昏君!朝野上下都在议论,明朝的大臣们表面上很听话,其实多半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就像这次对张元吉先生的处理办法一样,谁叫你当皇帝做事不地道,一次次让大伙儿看扁了呢?这种情况越到后来,越发变得严重。到了明朝中后期,官员们都乐意送上门去让皇帝打屁股,打完之后,为了公然对皇帝表示轻蔑,大家都到挨打的人家里表示慰问。皇帝看到这种情况,居然干瞪眼没有办法!
其实皇帝自己也是有苦说不出,你以为皇帝那么好当的么?这个工作的涉及面相当的复杂,不像当个秀才或举人,只要单纯地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可以了。宗教事务,就是皇帝众多伤脑筋的事情中的一大桩。天下老百姓不识字的占大多数,如果一古脑儿把太上老君、吕洞宾、关圣帝君的塑像给拉下来,那你又让老百姓去拜谁呢?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话虽然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但在家天下的帝王们眼里,最可恶的,不外乎那些狡猾的“刁民”了。幸好,中国历来的各种宗教,一般都是很听话的。忠孝仁义的思想,基本上都被写进教条里。包括道教在内,都曾经帮忙朝廷制造出大批安守本分的良民。消灭了张天师,等于摧垮了道教的半边天。这样的做法,儒家的读书人们会笑得很开心,和尚们也会笑得合不拢嘴,但皇帝老儿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正因为如此,张元吉先生侥幸地捡了一条命回来。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道声“侥幸”,开始了自己的流放之旅。
看过《水浒传》的读者们都清楚,古代的流放,基本上是丢半条命苦事儿。忘记了林教头的可怕经历了吗?披枷带锁不说,一路上还得受那些没良心官差们的百般刁难。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吧,事情还没有完。武松到了孟州,差点被打一百杀威棒;宋江到了江州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就算像戴宗这样的好人,也会指着他骂道,“你这黑矮杀才,依仗谁的势要,不送常例银子来与我?”
相比之下,张元吉先生的这一趟流放,简直就是一次五星级的超豪华配套旅游。和他一起上路的,有一大堆门生弟子,个个玄衣佩剑,面色冷峻。吓得官差们手脚酥软,哪里还敢把水火棍稍微举起一下?
到了肃州后,那些管营、差拨哥哥们要打杀威棒?当然可以!张元吉先生轻松地说,朝廷的制度嘛!——不过,打的时候请千万提高精确度,打仔细一点。要知道,俺们张天师,个个出门都有十个八个雷神随身伺候着。您哥几个打俺的屁股不要紧,要是不小心误打中了雷公的屁股,俺可不负责任哟!
最后,就连道教本身的历史,也略带几分炫耀地写道,张元吉先生这一趟流放,是“辞归出游,历登名岳,探仙人旧隐之迹,去六载方还。”六年后的某一天,可能是早年放浪生活的副作用吧?张元吉先生早早地离开人世,享年三十七岁。《汉天师世家》记载,他是“端坐而化,举之如空衣矣”。
也就是说,就算在人间混成这个德性,张元吉先生最终还是到上边去了。如果他被判决到下边去的话,估计棺材会重得十个人都抬不动吧?我们不知道天宫中的张道陵先生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只能往好处想:也许张道陵先生让他上去,是为了要亲自教训这个不孝子孙吧??
总之,朝中有人好做官,天上有人好做天师。截至张元吉先生,张家在天上至少已经有45个人了,其他闲散人员还没有计算在内。其规模早就可以开设一个张氏会馆了。
张元吉一生的所作所为,从表面上看,对龙虎山老张家根本就是豪无影响。代替他成为天师的第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先生,娶了成国公朱儀的千金当老婆,成为了尊贵的皇族女婿。成化十一年,他被赐蟒衣玉带,诰封正一嗣教保和养素继祖守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这一点把儒家读书人们气得发疯。无怪乎后来那位余继登先生,曾经恨得咬牙切齿地说:“当时不能执论绝其根源,致令其徒奉行,至今自若,深可惜也。”
日期:2006-9-2622:09:03
(八十二)
明朝廷对张元吉先生的过分宽宏大量,对后辈的张天师,以及正一派道士们,起了一个相当恶劣的示范作用。人都是这样,当觉得有所恃的时候,自然就无所恐了。张元吉先生一口气杀了四十多个人,都轻松得像个没事人一样,我们又没有杀人,那有什么好怕的?
张元吉先生传天师位于张元庆,这位天师多少有点惊弓之鸟,还不敢太放肆。但只隔了一代,到了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那里,便又犯了事,遭到了地方官员的弹劾。
还好,这位张彦先生犯的错误,比张元吉先生的要轻得多。到他当天师那会儿,皇帝已经换成了著名的嘉靖皇帝。众所周知,嘉靖皇帝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崇尚邪门歪道的本事天下无双。他的光辉业绩,我们将在不久后会提到。正由于他疯狂地崇道,不少骗人的妖道都大受宠信。张彦先生错就错在,他以一个天师之尊,不该去跟这股越刮越猛的妖风。
事情开始的时候,张彦看见天子极好神仙,以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便召集门下弟子,交代下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到四川、云南一带,去找寻古代遗留下来的道教秘籍和器物,以便贡奉给嘉靖皇帝,讨他老人家的一个开心,以便好让俺张天师也混得像邵元节、陶仲文那样红。
张彦先生为什么突发奇想,要到那些偏僻的地方找上古秘籍和器物呢?
我们只能猜测:张彦天师他老人家作为天庭在人间的代表,居然也中了武侠或者神怪小说的毒了。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几乎所有的世外高人,都喜欢像猿猴一样躲在山里生活。不过,请不要误会了,那些高人们多半没有自闭症。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修炼!
那么,修炼的目的是什么呢?——等人!高人们嚼着苦涩的野果,耐心地蹲在半山腰的石洞里,等着某个有志青年往下跳。众所周知,山洞口恰好有一棵斜长出去的千年桃树,每当有人掉下来时,桃树便能捞个正着。当然,捞着的都是些资质非凡的可造之材,如果不巧掉下来的是个樵夫或猎户,桃树枝便会知趣地往旁边一闪,让那些凡夫俗子摔个稀巴烂。
高人的一身本事,就全靠这些有志青年继承了;高人的鼎鼎大名,也全靠这些有志青年发扬了。高人们修炼了这么久,盼的就是这一刻呀!他们望着心爱的弟子们走下山去的背影,心中充满欣慰之情:关于一个高人的传奇故事,就此终于功德圆满了。
遗憾的是,不是每一个高人都那么幸运,可以如愿地等来他们盼望已久的得意传人。不少人因此郁郁寡欢,最后失望地离开人世。光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就有著名的剑神独孤求败、金蛇郎君夏雪宜等等。遇到这种不幸的情况,高人们在临终之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秘籍或宝贝藏在某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以方便后来的有缘之人。这种地方,绝对不会是在张家当铺门口的下马石下,也不会是“太白楼”酒家的酒窖底层。既然没有“投诸水火”,自然该“藏诸名山”了。至少应该找个风景漂亮点的地方吧?英雄所见略同,高人们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张彦先生把眼光投向了偏僻的四川和云南。四川有峨眉山和青城山,这两处名山,是传统的高人藏物地点。不用说,那里的每一个山洞,每一处悬崖,都值得去好好探索一番。道教中最神秘的门派——剑仙派,其据点就在此地。据道教方面的记载,光是峨眉山一处,自古以来就发掘出了宝物秘籍无数。
至于云南,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大理。听说过著名的点苍山么?北宋时期,著名的花花公子段誉,就是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高人的遗迹,最后学会了“北溟神功”和“凌波微步”。距离点苍山不远处,还有神秘的道教名山巍宝山。不像鹤鸣山、龙虎山这类已经开发枯竭的地方,巍宝山可是人迹罕至的宝库啊!
对于武功秘籍,张彦先生是不屑一顾的。武功再好有什么用?俺又不想上街头卖艺。他坚信的是,道教的先辈高人们,就曾经藏在那些人迹罕至的鬼地方。大家都知道,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山洞”之于道教,往往具有非同一般的独特意义。——你听说过有光头和尚长期居住在某个山洞里么?不要跟我提达摩祖师,别人那叫打坐面壁,而且那洞本身就在少林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