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宇初恶霸地主的行为,刚给他道教领袖的脸上抹了一把黑,另外一件事又让和尚儒生们把笑话看了个够。温文尔雅的张天师,居然和人吵了起来。而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授业恩师,著名道士刘渊然。

这位刘渊然先生在当时相当有名,据说精通“五雷法”,“呼召风雷,役治鬼物,济拔幽显,立有应验。”。张宇初先生当年十八岁时,老爸就飞升了。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大位,以后的日子就得全靠自学成才了。但他又没有张继先天赋的异禀,没奈何,只得放下身段,到处寻师学艺。刘渊然就是他的主要老师之一,张天师跟他学习“净明法”。

刘渊然老师的法力是经过鉴定的,朱元璋曾经把他召至阙下,“试以法术,有验,赐号高道”。但不知怎么的,张宇初先生学了却怎么都不见效。这也许是他对刘老师不满的第一个原因吧?

另一个原因是刘老师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深得朝廷的信赖,严重地威胁到了龙虎山的地位。到后来,皇帝居然委任他为“道录司右正一”,即朝廷掌管道教的最高官员。众所周知,朝廷以前不是明说请龙虎山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么?你派一个正规的政府官员插手,俺们没有话说,但又派了一个道士进来,这就叫做一山不容二虎,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张宇初先生首先发难:这刘渊然算什么东西?浪得虚名嘛!他的道术都是假的,我早就试过了,不灵!要说质量好,牌子硬,还得找那些千年老店。比如说我们龙虎山张家,那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刘渊然反唇相讥:什么什么?各位观众大家可看好了啊!什么叫做忘恩负义?什么叫做过河拆桥?典型的不尊师重道嘛!噢,自己不好好学就怪老师啊?活该你到现在都学不会!什么千年老店,翻旧帐本有什么用?有本事去抓个狐狸精吸血僵尸来给大伙儿瞧瞧?……

两人针尖对麦芒,从朝堂之上一直吵到民间。上面君子动口,下面的小人就动手。双方的弟子打群架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回了,一见面就红着眼抽出桃木剑互砍。旁边看热闹的群众不知就里,还以为是道士们在英勇地降妖除魔,站在一边袖着手议论纷纷:“我猜左边那个道士是真道士,右边那个怕是狐狸精变的。”

“错!俺敢赌五个铜板,右边那位才是道士,狐狸精是左边的那个。等着瞧吧,砍着砍着就现原形了!”

……

张宇初先生在他的著作《道门十规》中强调,“其初入道,先择明师参礼,开发性地,恪守初真十戒,……收习身心,操持节操。”,“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要“择山水明秀、形全气固之地,创立庵舍,把茅盖头,聊蔽风雨,风餐露宿,水迹云踪,……草衣木会,箪食瓢饮,……真功苦行,槁木死灰,乃磨励身心分内之事。”

道理是说得很不错,但后人多半认为,这本《道门十规》推出之后,收效甚微。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从张宇初先生的言行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玄纲日坠“的原因所在。

永乐年间,张宇初天师很幸运地再次获得皇帝的青睐。这位新上任的天子对道教有几分好感,他交给张宇初天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个任务对正一派的掌门人张天师来说,多少是有点尴尬的。

日期:2006-9-1711:09:48

(七十七)

公元1402年,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结束,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登上皇位,改元永乐,成为明朝第三代君主,也就是明成祖。

朱棣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极为相似。他们父子俩同样都高瞻远瞩,同样精明能干,也同样残忍好杀!和朱元璋有点不同的是,朱棣先生有个很奇特的爱好,他迷上了一种小孩子们都喜欢的游戏:找人!

找谁呢?他的侄儿,被他拥兵赶下台的建文帝朱允文。当朱棣的大军攻进南京金川门的时候,建文帝在宫中举火。皇后、太子都自焚而死,建文帝本人却不知去向。中国历史上烧皇帝房子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最奇怪的就要数这一次了。这一烧,就烧出了一个千古悬案。

从那时候起,好奇的人们就迫切地想知道,建文帝真正的下场是什么?是简单地成为了躺的灰烬深处的一具无名尸体,还是像大多数人坚信的那样,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里,以专业理发师的技术,刷刷刷给自己剃了个大光头。然后,背着个小小的包裹,飞奔出宫而去?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穷途,漠漠平林,滚滚长江……”,当时大多数人都坚信:建文帝是跑了,根本就没有死。人们之所以要这样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主角死了,整出戏就不精彩了。后来的闯王李自成也是一样,明明是在九宫山中了毒箭,偏偏就有人一口咬定他没有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奉天玉和尚”。

朱棣是个聪明人,开始还不太相信。有人说建文帝跑到了襄阳,朱棣一笑置之;有人说他跑到了四川,朱棣还是不动如山;接着,有人说在广东发现了一个人很像建文帝,朱棣就有些坐不住了;最后,湖南湘潭县也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原来建文帝躲在这里!还改了个名字叫做“何必华”……

永乐皇帝惶恐不安地坐在金銮殿里,眼前仿佛有无数建文帝的身影飞来飞去。他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想办法找到这个该死的朱允文,恐怕有一天皇宫的厕所中,都会钻一个建文帝出来!

所以,他立刻展开了历史上耗时最长,耗资最多的寻人行动。最离谱的一次,据说是派了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去找。那次一共带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前后花了二十八年的时间,从东南亚之端一直找到了非洲之角。但很遗憾,还是没有找着。

这么一来,建文帝朱允文便成了历史上最成功的躲藏者。有人说他一口气跑到美洲,有人说他其实就躲在京城的一间破庙里窃笑,还有人说他在逃跑过程中幸运地遇到了一架飞碟,结果逃到火星上去了……

所以,永乐年间,当明成祖下令龙虎山天师张宇初先生到湖北去找寻道教异人张三丰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一致认为:借口!真正找的人其实是建文帝朱允文。这一点连沈德符先生都深信不疑,他在《万历野获编》中写到,“以文皇帝……托访张三丰为名,实疑其(建文帝)匿他方起事。”

张宇初先生管不了这么多,他只是觉得心中郁闷异常。这张三丰是什么人?不就是全真道一个破落道士吗?居然叫俺堂堂正宗龙虎山天师出马去找!老实说,算卦扶乩,是张家祖传的绝活儿。要想寻人找物,那是属于专业领域,何其易哉?——问题是,找到了怎么办?是不是要封张三丰这厮为“天师”,叫俺把龙虎山给让出来?

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张宇初先生找了许久,最后向皇帝报告说: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张三丰先生世外高人,怎么找都找不着。

连张天师都找不到,世上还有谁能找得到?于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次找人行动,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同样是姓张,同样是著名的道士,有人就要问了:张三丰和龙虎山张家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大多数学者都会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没有关系!不过,有一个詹姓台湾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两者很有关系。张三丰的先世,乃是江西龙虎山人,某一代张天师的后裔。在南宋末年,才举家迁徙至辽阳懿州。所以,后人多半认为张三丰是辽阳人。至于他后来为什么“叛变革命”,改换门庭投身全真道呢?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除了很会捉迷藏之外,他还有很多其它的本事。

首先他的名字就令人觉得很另类,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都知道,他叫张君宝,“三丰”是其别号。实际上,除此之外,他的名号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等等。数量多得几乎可以称得上古今无双了!李连杰在电影中,说他是“疯”了三次,故名“三丰(疯)”。从他给自己取了这么些名字来看,估计这位老兄“疯”的次数恐怕不止三次。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小说在线阅读_第5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尹梦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5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