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后人一想到朱元璋,便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阴戾之气!这种阴戾之气,将不断地在他的子孙身上隐现,一直到最后那位性格怪异的崇祯皇帝。

张正常先生的错误,在于他把朱元璋幻想成一个会知恩图报之人。在朱元璋心中,对于天下之人,大概想到的只有“利用”二字。除了张家之外,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道士,名声在外的至少有三位:周颠、铁冠道人张中、刘伯温。其中刘伯温的名气最响,贡献最大,下场也最惨。他的死到现在都有些不明不白!虽然直接下手的是胡惟庸,但论者多以为,凭刘伯温的身份地位,一个小小的胡惟庸就简单地干掉了他,未免有些太小看朱元璋了。

道士周颠在《倚天屠龙记》中,是个脾气急躁,武功二流的明教高手。金庸这一写未免有些贬低周颠了。因为在正史中,周颠是个半仙级别的人物,有点类似于当年唐玄宗御前的张果老。

和张果老一样,周颠行为颇有些怪异,喜欢发表一些对时局的准确预言。朱元璋当初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主动跑到朱元璋那里去“告太平”——类似于陈抟先生当年得知赵官家夺天下后,对老百姓们发出的太平预言。朱元璋刚开始听到时,心中很是高兴,便把他带在身边。

问题是,这个周颠先生却有些得理不饶人了。每次一见到朱元璋,立刻就跑上前“告太平”。众所周知,这些异人总是神出鬼没的,喜欢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朱元璋想清清静静地吃顿饭,刚端起饭碗,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闪了个脏兮兮的周颠出来,高叫“告太平”!

朱元璋公务繁忙之余,想一个人到后花园走走散心。正打算去嗅嗅那朵鲜艳的玫瑰花,周颠扑通一声从花丛中窜出来,高叫“告太平”!

人有三急,朱元璋先生一路小跑去上茅房,刚拉下拉链,马桶旁边的周颠先生猛地探了个头出来,“告太平!”他兴致勃勃地说,差点把朱元璋吓得尿了一裤子!

…………

朱元璋大怒!——老子豁出去这皇帝不当了!他下令,把周颠先生关在两只倒扣在一起的大缸里。周围堆满柴草,一把火烤了这厮。看他还告不告太平!

大火足足烧了有半个时辰才慢慢熄灭,剩下一堆还冒着袅袅青烟的灰烬。朱元璋命人把灰堆扒开,打开水缸。让大伙儿长长见识,看看这神仙被火烤之后,是个什么样子。

几个卫士先泼了几桶水降温,然后上前去揭缸子。胆小的太监宫女都吓得捂住眼睛。朱元璋先生神色未动,自从那年饥荒爹娘饿死之后,他就不知道“害怕”两字的意思了。

水缸打开了,周颠先生好好地端坐其中。他一见到朱元璋先生,便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大嘴一咧,露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告太平!”他笑嘻嘻地冲着朱元璋先生说道。

据说,后来周颠先生给朱元璋出谋划策不少,但正史上多半没有具体的记载。朱元璋征讨陈友谅那年,周颠先生也得以随行。出发之前,朱元璋的随从们再三向他保证:这脏道士真的已经改掉“告太平”这个坏习惯了。

朱元璋不计前嫌,他问周颠:“这一仗咱们打得赢吗?”

周颠先生很有把握地说:“没问题!肯定打得赢。”

朱元璋有些放心不下:“不会吧?别人毕竟已经称帝了,俺这边还只是个吴王。”

周颠先生认真地朝天上看了半天,还伸出手来数了一数,最后确认说:“没有问题!天上没有那小子的座位。”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但又有些担心。怕周颠这小子多嘴的臭毛病不改,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东西来,惑乱军心。于是,专门派了个卫士守在他旁边,吩咐只要他乱开口,就立马给他一巴掌!

卫士口头上连连称是,其实心里直犯嘀咕,这神仙也是打得的么?

果然就出事了!船队行到一半,前方的水面上出现了几只白鳍豚,在江中翻滚嬉戏。虽然那年头白鳍豚不像现在这么少见,但这么成群结队的跑出来,毕竟还是不多。所以大伙儿都挤在船头指指点点地看热闹。

正看得有劲的时候,人群中忽然传出一个粗糙的声音,大声武气地叹道:“唉!水怪大量出现,看来这一仗死人会很多哟!”

大伙儿回头一看,说话的人头发蓬乱,胡子拉杂,一身玄色道袍看样子有一个甲子没有清洗了。不是哪个多嘴的道士周颠,更有何人?

军士们听周颠这么一说,四下里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完了!神仙都这么说,这一去看来是凶多吉少啊!”,“是啊,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当官的躲在后面倒不要紧,每次倒霉的都是我们这些小兵啊!”……

朱元璋气得半死!下令把这臭道士捆成个粽子样,扔进江中喂白鳍豚。他既然说会死很多人,那俺就让他第一个送命吧!——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朱元璋即使在盛怒之下,心思也能动得很细致。孙悟空当年在金兜洞遇到麻烦时,曾经判断道:“那怪物既不怕火,断然怕水。”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朱元璋心想,既然我烧不死你,干脆用水淹死得了!

果然,周颠先生扑通一声被扔下水后,连叫都来不及叫,便一沉到底,不见了踪影。朱元璋看了看水面上残留的几个气泡,满意地回舱而去。

当然,朱元璋先生又一次估计错了。周颠先生如果就这么死了,连太上老君都会觉得脸上无光的。过了不久,朱元璋的大军驻扎湖口,周颠先生便出现在营帐之外,一身干爽爽的,无一丝水气。他声称,自己在水下走了半天,饿了,想来讨点吃的。

听到部下报告这个惊人的消息,朱元璋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只是淡淡地表示:周颠要吃的,就给他点吧!

周颠这次居然也没有再发颠,他默默地吃完东西,整理了一下衣服,便扬长而去。从此,就再也没有任何音讯了。后来有人说他住在庐山,朱元璋称帝后,曾经派人去找过他一次,未果。

朱元璋看透了周颠,周颠也看透了朱元璋。

有一种人,几乎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就你算拥有天子之威,照样拿他没有办法,这种人就是周颠之辈。另外一种人,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就算你是神仙圣哲,也别想改变他冷酷的意志,这种人就是朱元璋之辈。

当朱元璋拥有世间的一切之后,他便开始用冷酷的眼光,重新打量以前曾经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拥有巨大潜力的人群,比如说,宗教!

日期:2006-9-1121:45:19

(七十四)

明太祖洪武五年,朱元璋下旨,令正一派张正常大真人“永掌天下道教事”。从此,龙虎山开始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天下道教的中枢之地。对于张家来说,这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问题是,到了明朝前期,所谓的“天下道教”,到底还剩下几亩田地呢?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开始有计划地削弱各宗教对力量。其中对道教尤甚。一则是道教从东汉末年就有不少造反之类的不良纪录;二者相对于保守的佛教,道教那套装神弄鬼的把戏,如果想煽动民众,可操作性明显地比较高。朱元璋小和尚出身,中间又和白莲教、摩尼教(也就是“明教”或者“魔教”)、道教等都打过交道,对其中的门道相当的稔熟。

他的第一个打击是针对宗教组织上的。“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违者有司严治之。”借口别人男女混杂,乱吃东西,便限制僧道两家的斋醮活动。男女混杂倒还罢了,斋醮的时候,哪里会乱吃东西?朱元璋当过小和尚,心里很清楚,这和尚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最多不过像传说中的那位吝啬土财主一样,叫嚣着多挟一块豆腐干罢了。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回事,最难找的东西是钱,最好找的东西是借口。有了借口什么都好办!朱元璋接着下令,各府、州、县只留一所较大的佛寺和一所较大的道观,把所有的和尚和道士都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严禁他们“杂处于外,与民相混。”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小说在线阅读_第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尹梦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