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红羊劫”就发生在著名的靖康年间。不过,有人认为,那次的“红羊劫”,除了和时间有关系外,这个“赤马红羊”也指的是一个人。此人是谁呢?就是那位赤须龙下凡的金兀术,据说他长得是红脸膛、赤胡须、山羊脸,攻克开封时骑一匹红色的火龙驹。正好应了“赤马红羊”这几个字。
不管到底是什么,总之那一年宋徽宗和他的儿子,以及他的国家,的确是遇到了大麻烦。张继先天师作为道教当时最出色的人物,不用说是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的。可惜的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半仙级别的高人,难免粘惹上了神仙的一些坏习惯:故作神秘,喜欢打哑谜。你直接对徽宗说明白不就行了吗?——“皇上老哥,您这样下去可是不行的。北方的金国大军过两年就要南下了,您现在最好不要忙着整修艮岳公园了,赶紧整修军备吧!”
但他却说了个没头没尾的“赤马红羊”!宋徽宗是个马马虎虎的家伙,一不小心听成了吉兆也不一定。总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仍然乐颠颠地整修他的艮岳公园。张继先天师说了完全等于是白说,没有丝毫的意义。
应该承认,张继先天师对宋徽宗还是有种特殊的感激之情的。徽宗皇帝前前后后,多次召见张继先天师,创下了历代张天师被皇帝召见之最高纪录。召见之时,还不像其他皇帝那么小家子气,宋徽宗的出手也是相当大方的。
在名义上,宋徽宗先是封张继先先生为“碧虚大夫”,当时张天师推说自己年纪尚小,不要。——估计他是不喜欢“大夫”这个官号。几年后,宋徽宗又封张继先先生为“虚静先生”,这一次张天师接受了。历代张天师多有“先生”之号,张继先也不想坏了这个行情。
在实质上,宋徽宗给了张继先先生一个昆山玉刻的“阳平治都功印”。这块印其实早在宋真宗时就已经刻好了,只是找不到配得上它的主人。宋徽宗坚决认为,张继先天师是当之无愧的佩戴者
这还只是一件小事。宋徽宗富有天下,有的是银子,当下“赐缗钱修龙虎山上清宫,拨步口庄五万以饭其众”。又是拨款修房子,又是分田地给张天师养家糊口。张家祖祖辈辈,虽然名气历来都是很大的。但张鲁之后,哪一代人曾经如此阔气过?“拨步口庄五万”是个什么概念?当年的万户侯,也不过如此而已。徽宗皇帝对待张天师,对待道教,那简直是没得说的!
——如果他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百姓,那该多好!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入寇。金兀术干得远远比以前的西夏、辽国等出色得多。没费多少功夫,便渡过了黄河,兵临汴梁城下。
京师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宋徽宗手足无措之下,使出了最后一计:鸵鸟钻沙计。他匆忙下了道“罪己诏”,然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钦宗。以为这样一来,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但金兀术的看法明显和他不一样,照样挥兵猛攻不已。关于宋朝的军队,庆历年间的名臣富弼早就有了个很精确的评语:将不知兵,兵不习战。这样的军队,在金兵凶猛的狼牙棒下面,最多只有逃命的份儿。
无奈之下,宋徽宗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请神仙帮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叫郭京的道士,自称会“六丁六甲法”,可以请来七千七百七十七个神兵,“生擒金二帅”。宋徽宗、钦宗急病乱投医,把部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这位道士。可以想象的是,就在他们宣布这一命令的那一刻,汴梁城中的全体军民的最后一点希望和信心,瞬间便宣告完全破灭了。
金兵发起总攻的那一天,郭京一身盛装,装模作样地在城墙上作法。他下了一道愚蠢的命令:打开城门,所有的将士统统冲上去迎敌!不要怕,自有神兵神将在后面帮忙。——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宋军死伤狼藉,金兵长驱直入。郭京见势不妙,推说要下城作法,领着一群道士、流氓无赖逃之夭夭。
如果要说郭京这家伙有什么法术的话,我看应该是“土遁术”。一下子就跑得无影无踪,比兔子溜得还快!
“金兵登城,众皆披靡”,宋徽宗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只得乖乖地当了俘虏。被俘之时,他仍然身穿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保持着道士的装束。——就算是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是没有丝毫的醒悟!作为一国之君,宋徽宗也许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日期:2006-8-1013:40:58
(五十六)
一面青铜镜,重景苍玉山。
恍然夜船发,移迹洞天间。
宝殿香云合,无人万象闲。
西山红日下,烟雨若潜潜。
——张继先
宋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公元一一二七年),红羊之年。金兵大举入寇,已经卸下皇权的宋徽宗,这才想起张继先天师当年所说的“赤马红羊之厄”,连忙下诏书至龙虎山,召张继先先生火速入京。
张继先先生奉诏北上,昼夜兼程赶到了江苏省的泗州。在一个无人的夜晚,他独自灯下静坐,命笔写下了本章开头的那一首颂诗。然后,端坐椅中而悄然而逝,享年仅三十六岁。在他死后不久,从北方传来了惊人的消息:京师失陷!
众人掐指一算:奇了!失陷的那天,不正是张继先天师尸解飞升的日子吗?
历史上,从来没有所谓的世外高人、神仙道士可以拯救一个垂危的王朝的。从这一点来说,张继先先生死得真是恰到好处。既保留了他自己的名节,也给天师道留下了一条后路。如果他真的像《水浒传》说的那样,会腾云驾雾;或者恰好有一匹像关公的赤兔马一般威猛的坐骑,日行千里,一鼓作气跑到了岌岌可危的汴梁城下,那事情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自然的,一旦张继先先生赶到了京城,皇帝一定会请他上城做法。如果他所有的神通都仅仅是“传说中”的,那么,下场将和郭京没有两样:沦为一个千古遭人唾骂的祸国妖道。和郭京不同的是,那小子是一个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张天师是拖家带口的家长。龙虎山上,还有上千号人张着嘴巴,等着吃饭。另外,天师道千百年来的光荣家世,总不能到他张继先的手上,就狼狈地终结了吧?
但,如果张继先天师一身呼风唤雨、遣将降妖的法力都是真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人人都想做神仙,却都没有想到,神仙们也有神仙的难处。就像过去做盗贼一样,本来以为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自由职业,入行后才发现,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江湖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便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会掉了脑袋。当神仙也是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行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不得违反“天意”!例如,“天意”要北宋完蛋,你张天师如果横着硬要插一手,——对不起!您已经违反了“天意”了,小心废了你全身的功力,外加打落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爷挖煤!
——千百年来,人间发生了无数惨绝人寰的灾难,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神佛愿意慷慨出手,这种“天意“,或者说“劫数”、“原罪”、“宿命”等等说法,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借口吧?
所以张继先天师当时的情况极为尴尬,只好写了一首朦胧诗,然后一死了事。当人处在这种极端两难的境地之时,一死了之,大概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吧?下次有人问你:当老妈和老婆掉同时落水,只能救一个,您该救谁?最好的答案是:我自个跳下去淹死算了!
不过,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神仙是这么容易就死了么?
从张果老开始,神仙们就有这种装死的传统。最典型的例子是《聊斋志异》中的那位巩仙。他先是在王府中卖弄了很久的神迹,偶尔也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例如,利用“袖里乾坤”的法术,成功地帮助他的一个朋友实现了婚外恋的理想,并且还生了一个私生子。
有一天,这个巩仙脸色很不好地对王爷说:“俺要死了!”大家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有在意,还是请他来下棋。但一局棋未终,巩仙往后一倒,瞬间就断了气!王爷一开始不信,不仅请来了医生,连法医都叫来了。经过大家的专业判断:的确是死了,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