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对于皇帝的困境,王钦若了然在心。他俯身宋真宗的御座旁,悄悄地给他出了个计策: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一计——借尸还魂!

好计策!宋真宗拍案叫绝。他亲切地看着眼前一脸谄笑的王钦若,心中无比的欣慰。昏君遇到一个知心知腹的奸臣,正如明君和忠臣的风虎云龙际会一样,是件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啊!

景德五年正月初三,天降大雪,宋真宗忽然召集群臣,宣布了一个惊人的重大消息:他做了一个梦!

没有一个人敢笑。皇帝贵为天子,睡的是龙床,做的梦自然非同小可。远的来说,当年周文王梦飞熊入怀,最后得到了兴周八百年的姜太公;近的来说,汉明帝金人入梦,结果佛教大举西来。令天下的道士们,着实苦不堪言!

现在皇帝又做梦了,大家赶紧竖起耳朵,深怕错过了重大的历史细节。

真宗陛下郑重宣示:这个梦是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做的(!)。那天晚上,俺忧国忧民,忧到半夜才入睡。忽然,天降红光,一室皆明。红光之中,出现了一个头戴星冠,身穿绛衣的神人。他严肃地对俺说,下个月在金銮宝殿,虔心做足一个月的道场,到时候,上天会降《大中祥符》三篇于您,您就好好收着吧!

听到这里,信道的哥们个个激动得满脸通红。信佛的大臣却觉得有些失望,为什么万岁梦到的不是一个金身罗汉?那些恪守孔子教导,不言怪力乱神的,却几乎笑出声来:什么年代了,还要玩这种老套的东西!从秦皇汉武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演一回,这不把人硬生生逼出审美疲劳么?

但御座上的皇帝依然一本正经:从十二月初一开始,俺就在朝元殿斋戒,现在已经满一个月了。今天,皇城司来报告说,在左承天门南面的鸱尾上挂着一条黄帛,长约二丈,里面裹着书卷,用青丝绳绑着,里面仿佛有字,俺估计,这大概就是天书了!

宰相王旦为首,群臣立刻跪拜称贺。然后,大家浩浩荡荡地跟着皇帝,来到了承天门。嚯!可不是吗?长长的一条正挂在那儿呢!

没办法大家只好再次下拜,感谢老天爷送了匹布来。宋真宗也庄重地拜,拜完之后,派两个手脚灵活的太监取下来。还不能交给皇帝,因为套路还没好玩够。这团黄帛先是递到了宰相王旦手中,王旦跪下,双手举起,献给皇上。皇上再跪,双手举起,接过来,亲手放在自己的御辇上,然后搬运到朝元殿的道场供着。

打开天书一看,和大家意料的一样:有字,但半个都不认识!老天爷有时也混蛋,故作玄虚半天,好不容易从天上扔本书下来。但每次都扔错,大家收到的,全是未经翻译的版本。水泊梁山宋江那次是这样,宋真宗这次也不例外。人们必须花钱去请专职的翻译——还好,每次这种非常稀有的人才,都会“恰好”地,及时地出现在身边。

日期:2006-7-2023:03:25

(四十四)

给宋真宗当翻译的人叫陈尧叟,当时掌枢密院,曾经是个状元。他的哥哥比他更有名,欧阳修的《卖油翁》第一句话“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说的就是他的哥哥陈尧咨,文武全才,也是个状元。这陈尧叟一家人果然有学问,经过他的翻译,大家发现帛上是这么写的:

“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根据后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老天爷不仅高估了宋真宗赵恒,也高估了整个大宋朝。但当时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敢怀疑。天书共有三篇,后面的话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出来,不外乎是勉励宋真宗好好干,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宋真宗下圣旨,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改景德五年为“大中祥符元年”。同年四月,他再次宣布,另一本天书降于皇宫之类的功德阁。大家又是好一阵忙乎。还没有忙完,六月八日,又有天书下降于泰山。宋真宗立刻宣布要去泰山封禅。殿中群臣几乎都要绝望了!这年头怎么天书像冰雹一样往下掉啊?难道玉帝老儿的图书馆年久失修了么?

后来的史书记载:“自天书议起,四方贡谀者日多,帝好之弥笃。”以至“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清醒的人还是有的,当时龙图阁侍制孙奭就提出了意见,此人是头有名的儒学犟驴。他引用孔子的话硬梆梆地对皇帝说,“天何言哉”,岂有书也?还好宋朝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不杀文臣,否则宋真宗真恨不得宰了这个不识时务的老古板!

事情还没有完!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宋真宗幸福地告诉大家:俺又做梦了!梦里头,俺终于知道是谁给俺送的天书了!

大臣们山呼万岁,拜伏在地,习惯地向他道贺。贺完,大家站起身来,心中暗想:听听看这厮此次又是怎么个瞎扯法!

饶是大家有心理准备,也还是被宋真宗的不要脸吓了一大跳!原来,他在梦中得知,那头戴星冠,身穿绛衣的神人,竟然是赵氏的始祖!——“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

大家明白过来了:原来这无赖想学唐朝皇帝那样攀门高亲呀?于是,每个人心里都琢磨着怎么才好顺竿爬,第一个接到皇帝抛过来的球。但,皇帝梦里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了,大家根本抓不到头绪。拍马屁多少也得拍出点水平吧?乱说一气,万一和皇上的梦不吻合,岂不是擅自替赵家乱安上另一个祖宗?不行!风险系数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殿上的每个人都默然。宋真宗失望地望着群臣,无奈之下,只得宣布退朝。

第二天一早,大臣们还在家里梦着自己的祖宗,忽然便听到景阳钟声大作。大家嘴里埋怨着,心中却不禁有些紧张,是不是辽国又打进来了?否则,没有军国大事,大清早敲景阳钟召见群臣,那是为何?

匆匆忙忙赶到金銮殿一看,皇帝早已经红光满面地坐在那里等着了。群臣看到他的脸色,心中放下一块大石。不是坏事!难道是皇帝又生了个儿子,兴冲冲地想给我们报告好消息?

正猜测间,忽然听到御座上的皇帝轻启御唇,口发御音:各位爱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寡人又做梦了!

…………

这一次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赵官家的祖宗姓赵(这个自然!),大号赵元朗。古时,“元”和“玄”异写,所以又叫赵玄朗。宋真宗下旨,尊这位虚构的赵玄朗神仙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

——顺便说一句,道教和佛教两家常常闹矛盾。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喜欢把各教尊神的名讳弄得又长又复杂!让不识字的老百姓一看,便先吓矮了一截。我家乡有个著名的寺庙,里面有个挺大的罗汉堂。以前,我闲暇之时,喜欢去数罗汉玩。数来数去,十多年下来,也不知数了几百次了。说来惭愧,那些“尊者”的名字,我还是半个都记不得!

佛教还好说,因为别人是印度来的,说的是外语。音译过来,难免拗口。道教就显得有些故作玄虚了,越到后来,名字越长。天宫中的神仙们,怕是会无端多了一个烦恼:怎样才能有效地记住自己的名字?

事情到了皇帝那里,还有另外一个麻烦:避讳。这是中国古代最混蛋的规矩,不管是佛祖、神仙、凡人,总之除了皇帝一个人以外,统统无处可逃!宋真宗正式下诏:圣祖名:上曰“元”(玄),下曰“朗”,不得斥犯!

结果天下之人,避了赵恒的讳,还要避赵恒之前,宋室历代天子的讳。避完所有赵官家的讳,心说这总成了吧?结果现在又钻出来一个什么莫名其妙的“圣祖”,没办法还得避一回!——有什么办法?人同此心。《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手上有了两个闲钱,便也会理直气壮地骂阿Q:“你也配姓赵?”比起来宋代的赵官家还算是宽宏大量的,他避的只是名,还没有硬逼着天下姓赵的穷人,统统地给我改姓“罩”!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小说在线阅读_第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尹梦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