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有史以来,最有文采的道教宗师,恐怕要算这位杜光庭。《全唐诗》中,专门有他的诗卷。《全唐文》中,收了他几十篇文章。大家都熟悉的唐传奇《虬髯客传》,相传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杜光庭还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据说,他和著名的诗僧贯休相当友好,经常吟诗唱和,也喜欢互相开玩笑。一次,两人骑马外出,贯休的马突然在路上遗粪。马粪和驴粪蛋一样,都是圆圆的。于是,杜光庭就在后面大惊小怪地叫道:“不好了大师,您的念珠儿散了!”贯休往后一看,不慌不忙地说:“这哪里是什么念珠啊,分明是道长您炼的大还丹嘛!”

要玩嘴皮子斗机锋,道士们一般是玩不过和尚的。辩经是佛门弟子的必修课,现在西藏喇嘛还好好地保留着。另外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高明的道教宗师,是不会成天想着灭佛的。

除了各类文学作品外,杜光庭还撰写了大量的道教专业书籍。不过,他对外宣称,那些都是自己整理的,前辈高人的遗作。大家对此半信半疑,后来就流行了一种说法:道教的经书满坑满谷,但真正的经典只有两部:《道德经》和《南华经》(即《老子》和《庄子》)。其它的所有道书,都是杜光庭所伪撰。——所以现在还流行着个词语叫“杜撰”!

杜光庭是个跨时代的杰出人物,在唐朝和五代都吃得很开。道教内部,有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朝廷方面,唐僖宗曾亲自接见,赐以紫服象简,封他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唐亡之后,内乱逃四川,杜光庭投靠到前蜀王建的朝中,大受王建的亲睐,“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一口气封他户部侍郎、紫金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几个官职;还进蔡国公的爵位,赐道号“广成先生”。

乾德五年(923),蜀后主王衍正式命名杜光庭先生为“传真天师”。最终,使之成为一个天师级的高手。杜光庭因此被后人看作是道教人物之中,第一次道教盛世——唐朝的最后的收束者;同时也是第二次道教盛世——宋朝的最初开创者。

五代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

这显然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大消息,但天下人反应木然。为什么呢?五代十国那阵子,在53年之中,一共换了五姓十三君,其中掉脑袋的皇帝就有八个。《新五代史》中有句话说得很形象: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还会为换个朝代这样的区区小事而激动吗?

华阴县,偏处华山之北,除了一年一度的天齐圣帝诞辰之外,平时都是冷冷清清的街市,高高低低的柳树,稀稀疏疏的行人。这一天,有个骑着头毛驴的老道士孤零零地从街上经过。街边有个茶铺子,一个从汴梁来的客商,正在跟几个无聊的茶客,讲着赵检点夺天下的事情。他讲得干巴巴的,茶客们也听得无精打采。

突然,茶铺外面一声大笑,几乎把大伙儿的茶碗震到地上。大家连忙探头往外面一看,原来是那个老道士在驴背上笑得前仰后合。难得有热闹看,闲人们迅速围成了一个圈子。华阴县的小街上,便形成了一幅奇特的情景:一头瘦小的毛驴,一个瘦小的老道士,数十个围观的群众。老道士笑得乐不可支,小毛驴和围观的群众看得莫名其妙。

汴梁来的客商小声地问:“这老道士是不是吃多了仙丹,神经上出了毛病?”

“不!”旁边有人纠正,“这位就是有名的陈抟先生,本地著名的得道高人,人称‘睡仙’。”

这就好办了!从古到今,得道高人们的一切怪异举动,都自有他的道理,不需要作任何解释。所以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陈先生笑。人群中还有人小声赞叹:“不愧是得道高人啊!你看他笑成这个样子,都不会从驴背上跌下来,换成你我,嘿嘿……”

话音刚落,陈抟先生扑通一声就从驴背上跌了下来。大伙吓了一跳,连忙扶他起来,“陈先生你没事吧?摔坏了没有?——您还是歇一会儿吧,要不,喝口茶咱们再笑?”

旁边有人递了一碗茶过来,陈抟先生喝了一口,好容易止住笑声。他一拱手,对围观的人群团团作揖一周,口中连说:“恭喜!恭喜!”

众人连忙还揖,“同喜!同喜!——只是不敢动问陈先生,这世道兵荒马乱的,喜从何来呀?”

“喜的就是这个世道,从今以后,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宋朝建立了。随着华阴县中,一个老道士爽朗的笑声,道教,从此迎来了它的第二个盛世。龙虎山上的天师道,也终于盼到了它从张鲁衰落以来,等待已久的中兴!

日期:2006-7-1514:57:32

(四十一)

陈抟先生凭什么就这么肯定,赵匡胤这没知识、没文化、没道德的军汉就可以坐稳江山呢?

道家的高人,往往都有几样独特的看家本事:辟谷、扶乩、看相、捉鬼。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看相,简直可以说是道士们的一种专业技能。智多星吴用当年去骗卢俊义上山的时候,就是一付道士的打扮。如果剃个大光头,作和尚装束去骗人,恐怕没到门口就被人轰出去了。

佛家也有一种功夫叫“天眼通”,可以看破过去未来,如鲁智深的师父智真禅师就会。但和尚们一般都不过于声张。一是这“天眼通”这功夫不好练,没有几十年的盘腿枯坐怕是没有希望的。另外,佛家追求的是禅理上的认识,对这些纯技术上的活儿,一般都不去提倡。所以,下次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个和尚想给你算命,记住,看他胖大你就呸他一口走开;见他瘦小就干脆扇他两耳光。为什么呢?骗人也骗得太不专业了嘛!

当赵匡胤先生还在流鼻涕的时候,陈抟先生已经给他相过面了。前面说过,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乱世多兵祸,一遇到打仗,老百姓们只好挑着担子逃命。陈抟先生当时道术是会一点,但腾云驾雾的功夫还没有学会。没办法,只得撒丫子跟着瞎跑。好在他是出家之人,身无长物。又多少会点辟谷之术,不用背米袋子,所以跑起来格外轻松。

跑着跑着,就看到前面有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挑着一个担子,一双大脚上下翻飞,跑得贼快。担子里不是什么粮食杂物,而是一边一个男孩子。土头土脑的,也不见什么特别。但陈抟先生却来了兴致,他放缓脚步,一边慢跑,一边仔细地观察着这两个孩子。

那妇女警惕地看着眼前这个怪异的道士。在她看来,此人是个拍花拐骗小孩子的恶棍无疑。她一边跑,一边尖声地骂着:“臭流氓!离老娘远一点!”——怪了!她怎么骂的是“臭流氓”,而不骂“臭人贩子”呢?

这里我们就要佩服一下这位妇女的急智了。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人贩子到处都是,大家都见惯不惊了。你老老实实地骂“人贩子”,别人头都懒得转过来。骂“流氓”就有用多了,因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男人们总是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的。

果然,听到妇女这么一骂,所有奔跑中的男同胞齐刷刷地扭过头来,想看看在这慌不择路的紧急关头,是哪路豪杰,居然还有如此雅兴!陈抟先生众目睽睽之下,只好尴尬地停下脚步。他目送着那妇女挑着担子,在滚滚红尘中越跑越远,怅然地吟道:“莫道当今无天子,却将天子担上挑!”

据说那泼辣妇女,就是后来大宋朝的皇太后杜氏。两个孩子,前面的是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后面的是弟弟宋太宗赵匡义。

在赵匡胤还是一介武夫的时候,陈抟先生至少还见过他两次。一次是在长安酒家,当时在场的还有赵匡义和赵普,四人喝得酩酊大醉。另一次是在陈抟的根据地华山之上,这次是赵匡胤单独一个人,陈抟先生请他下了几盘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赵匡胤在无意之中,被陈抟先生赢走了他未来国家的一小块领土——华山!

所以说赌博这东西是沾不得的,哪怕是在无意之中。赵匡胤在这次著名的赌棋事件中,显得又愚蠢又无赖。这两点都在陈抟先生的算计之中,所以才正中圈套。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小说在线阅读_第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尹梦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