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李的皇帝们呢?他们需要的是得到天下的承认,而承认的理由,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他们的出生问题。“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出生不正统,这是个让皇帝们相当头痛的问题。例如后来的清帝国,按统治的水准来说,应该是不输给唐帝国的。但就是因为来路不正,不是“轩辕氏之某代子孙”,结果反清复明的呼声,从建国一直喊到灭国。连毫无大汉族主义思想的韦小宝,一开口都是,“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住手!”
唐朝李氏的出生很成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自称是源自汉族的赵郡望族。后来,又觉得不够威风,便改口说,祖上是著名的军事贵族——陇西李氏,祖上出过一系列的名人,如汉朝飞将军李广。不过,后人对这个说法相当怀疑:李广一脉传到李陵,好像就投降匈奴了吧,莫非……?
于是就有好事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皇上这家人的根底,很是令人生疑,似乎大有“胡儿之气”!他们的基因,不是纯粹的大汉民族的基因,而是夷狄之人——鲜卑族的混种!这些好事者进一步考证:十六国的时候,李氏曾经有个鲜卑人的姓氏——“大野氏”。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天下百姓之中,良民自然占多数,但小人辈也不少啊!如果让他们知道了皇上原先姓“大野”,那么,在他们的口中,李渊就不叫李渊了,而是“大野渊”;李世民更不是李世民了,而该叫“大野世明”!——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大唐皇帝的名字呢?还是倭国天皇的?
这种情况李家的人想想心头就不舒服。怎么办呢?——好办!攀亲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中国人的攀亲历来都是很有名的。《说岳全传》里面有个周三畏,以前开了个兵器铺子,客厅里挂了副对联,暗示自己攀的祖亲。岳飞上门来买剑,一语便道破,这位周三畏是汉朝大将周亚夫的后代。周三畏立刻对岳飞另眼相看,后来卖剑时打了个很大的折扣给他。
也有攀亲戚攀出笑话来的,如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她见唐朝的皇帝上台后就攀了门大亲戚,自己篡唐之后,也琢磨着要攀亲。不幸的是,“武”这个姓氏,着实过于生僻了,翻遍了历史,也找不出半个有名的。武则天没有办法,只好攀了周武王。何也?名字里面有个“武”字嘛!
李渊比武则天幸运的是,他姓得太好了!“李”姓当时就是个大姓,现在更是大得可怕!名人那是一捞一大把。我有个同事,海外华人,姓李(Lee)。经常给我吹嘘:“大陆有李鹏,香港有李嘉诚,台湾有李登辉,新加坡有李光耀。——就连美国,也有个著名的将军罗伯特.李!(RobertLee)”——你看,攀亲都攀到洋人那里去了!
李渊可没有我这位同事这么眼光短浅,要玩可玩大的!他一眼就相中了李氏家中最老最早最牛的一个——老子李耳。
这下子,天下的道士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就看谁的眼明手快,最早接到皇上抛过来的这粒球了。
张天师的天师道仍处于政治冷感症之中,所以主动弃权,退出这场拥戴争霸赛。剩下的上清派、丹鼎派、灵宝派等等各路大佬抢个不亦乐乎,仿佛黄飞鸿电影中的狮王争霸。但当最后胜者“黄飞鸿”胜利地夺得锦标时,台上的各位选手,以及台下的观众们却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因为这位“黄飞鸿”,不是来自大家公认的夺标大热门中的上清派,也不是是灵宝或丹鼎派。此人姓歧名晖,来自华山的道派——楼观派。
岐晖这个人之所以夺得锦标,与其说是“手快”,还不如说是“眼明”。在李渊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他已经在到处发布预言了:“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还没有等李渊自己开口攀,他自己先把大红拜贴给递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四处搞策划,制造太上老君显灵的事件。这是道士们玩熟了的把戏,但岐晖却加上了政治色彩,“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按当时隋炀帝那种搞法,是人都知道“天道将改”了。岐晖是个谨慎的人,他通过太上老君预言的时间是“数岁”,其实李渊起兵一年就基本搞定了。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晋阳后,随即进兵关中。李渊的女儿,著名的平阳公主在关中起兵响应。岐晖“逆知真主将出”,拿出道观中所有的粮食,来资助平阳公主的军队。大局为重,为了道教三百年的前途,只好暂时委屈一下各位道友的肚子了。
后来,李渊率军来到浦津关时,岐晖喜出望外,“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矣!”为了替李渊制造一个好兆头。他玩了一个绝招:将自己的岐晖,改为李渊一听就喜欢的“岐平定”。
拍马屁拍到底!反正是死是活就押定这一宝了。岐晖派了观中道士80余人去接应李渊,干脆真刀真枪地帮忙打架吧!
大家不要小看这80多个道士,要知道,岐晖后来还被著名的剑仙门派——蜀山派尊为祖师爷呢!这80个道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会不会放飞剑就不清楚了,但肯定比少林寺派出的十八棍僧强。再说了,一个十八,一个八十,少林和尚的小气可见一斑。以后,他们将为自己这一次的吝啬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八,唐军攻打长安之前,李渊特地派人到楼观设蘸祈福。第二天,十一月初九,唐军胜利地攻克了长安。楼观派——不!天下道士们的幸福生活,从此降临了。
日期:2006-7-817:32:32
(三十七)
后人看到这里,都为道士的眼光所折服。人家不愧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看得就是要比和尚们准。和尚们一定是整天看梵文经书,以致看花了眼。你看看这位岐晖师父,这个宝押得真是没得话说!如果不当道士,改行去赌博,岂不是空前绝后的一代赌神?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功者的微笑,却没有听到失败者的哭声。当时天下大乱,有本事的人便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拉杆子上阵逐鹿中原。没有本事的,如我等之类的庸人,只好胡乱押宝。押对了在人间吃香喝辣,押错了就到坟墓里吃纸钱喝蜡油。光这道教之中,就有不少押错了宝的,如东都道士桓法嗣,此人坚决认为,王世充将“代隋为天子”;泰山道士徐洪客,此人惑于当时的童谣,认为姓李的一定会夺得天下,于是到处去找姓李的押宝。不幸的是,如前文所述,姓李的实在是太多了。他一押,不幸便押到瓦岗寨李密的身上!
也有机灵的家伙中途换宝的,例如著名的忠臣魏征,当时他的身份也是道士。一开始,他押的也是李密(当时瓦岗寨是太过风光了!)。魏征这个人,写信提意见,喜欢凑个整数,十条十条地写,比如后来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当年遇到李密,也是如此,一出手就是“进十策以干密”。可惜李密这个人妒贤嫉能,“虽奇之而不能用”。等李密失败后,魏征重新押宝,因为是孤注一掷,干脆连道士的衣服都脱了。这次他押的是李世民,托太上老君最后的保佑,这一次他终于押对了。
岐晖的楼观派抢到了第一炷香,上清派的王远知便赶紧去抢了第二炷。所以,有唐以来三百年,楼观派和上清派辉煌无比。这位王远知道长和魏征先生一样,也是中途换的宝。他刚开始是和隋炀帝套近乎,隋炀帝一度“亲执弟子礼”。不过,王远知是个聪明人,不像儒家的笨蛋那么死忠。后来,他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妙,赶紧跑去向李渊“预告受命之符”,获得了李渊的金缕冠、紫丝霞帔,还封了一个朝散大夫的官儿。道士和和尚不同,一般朝廷封了什么官,道士们都心安理得地笑纳。和尚则大多不识抬举。十三棍僧救唐王那一次,除了昙宗和尚一人被封为“大将军僧”以外,其他人都不愿受封赏,每人赐了紫罗袈裟一件了事。
王远知道长是个不世的奇人,眼光如炬。搞定了李渊之后,他并不满足,眼睛继续不停地搜索。紧接着,他发现了下一个目标——秦王李世民。这一点比较了不起,因为当时李世民只是一个王爵,太子是李建成。王远知亲自跑到李世民的府上,恭维他是“圣人”,将成为“太平天子”。结果李世民一登基,王远知立刻深受器重。
相比之下,和尚们在干什么呢?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时候,著名的和尚法琳,坚决地站在了李建成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