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张鲁和苏固一接战,就干脆利落地干掉了苏固,吞掉了他的地盘。
接下来,张鲁做了一件一件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他杀掉了张修!
从这一件事情看出,张鲁开始具有真正的政治素养了。因为同样的故事,在后世成功政治人物那里,上演过无数次!大的如朱元璋的大杀功臣,小的如瓦岗寨中,李密诛杀翟让。张修无疑是一个组织方面的奇才,但他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为人之下,却又功高震主;二是既已为人之下功高震主,就应该先下手为强!
这时,刘焉已经逝去,那个面色苍白的懦弱青年刘璋,在父亲部下的拥戴下,继任益州牧。从那一天起,张鲁和刘璋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就此在蜀中广阔的大地上开始了。
问题先是出在张鲁这边,原因很简单:他看不起刘璋!
按理说这没什么,当时看不起刘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随便在成都街上拦住一个老百姓,问他:“您觉得咱们的主公刘璋这人怎么样?”
被问到人一定会瘪瘪嘴,不屑地说:“刘璋么,不怎么样!比我卖的茄子还软!”
接着问:“您这样诽谤咱们主公,难道不怕被砍头么?”
那人更加无状,连脏话都出口了:“切!我怕他咬我个鸟?他敢吗?”
其实刘璋当然敢!砍掉一个卖茄子小贩的人头,对他来讲小事一桩。但他这个人太实在,老是放不下皇族的架子,动不动就说:“当年先高祖皇帝入关时,那是多么的仁厚啊!只有约法三章而已,真是个千古未见的仁君啊!我们后辈子孙不肖,想想先皇帝的风采,真是令人神往!”
底下的官员个个听得哭笑不得,您这是哪年的事呀!现在哪里还兴这一套?但刘璋正在陶醉的兴头上,下面的官员谁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他。
张鲁占有了苏固的地盘,腰杆粗了很多!本来就瞧不起刘璋,现在更加爱理不理!刘璋一道命令下来,心情好的时候敷衍一下,心情不好多时候,丢在一边理都不理!他想,你拿一个卖茄子的小贩都没有办法,现在俺拥兵数万,占地一方,你能把我怎么样?
但这次他就大错特错了!刘璋对别人可以原谅,就是不能原谅张鲁,他永远也不能忘记,当年躲在门背后,看到的张鲁的母亲和自己的父亲那不堪入目的一幕!
益州牧刘璋下令:部将张鲁,擅杀别部司马张修,不尊军令,令斩其母及弟,以戒来者!
消息一出,全蜀震动!那个卖茄子的小贩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夜逃往他乡!
没想到刘璋此次这么硬朗!成都各部门的官员大摇其头,您杀谁不好,要杀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他拥兵在外,您这不是硬给自己树一个仇敌吗?
日期:2006-6-1310:45:19
(十七)
刘璋这次没有理会其他官员的劝谏,人都杀了,理会有什么用处?他暗地里有些后悔自己太心急了些:如果忍一忍,把张鲁骗回成都,来个斩草除根,那样就完美了!——从这一点来看,刘璋比他的先祖刘邦差的不是一个级别,也无怪这么多人对这他的西川垂涎三尺!
他杀了别人的妈妈弟弟,面子上有些抹不去,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部将巴郡太守庞羲,率兵二万,攻打反贼张鲁。
张鲁把刘璋狠得咬牙切齿,仇恨产生力量,两军一交战,庞羲大败!刘璋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两万精兵,跑回成都的只有寥寥数千,中间还夹杂着一个丢盔卸甲的将军庞羲。按理说,庞羲应该吓得魂不附体才对,输的这样彻底,当统帅的还不提头来见?但这庞羲表面上是一副惭愧得无以复加的样子,内心却一点都不怕!刘璋是怎么样的人,他心里清楚得很!
果然,刘璋不仅没有处罚庞羲,到最后还封他一个“巴西太守”,仍然放在前线抗击张鲁。——人说:“主公,您这么可以让一个败军之将任如此要职?”
刘璋的回答是:“庞羲以前的失败,权当是交了一次学费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好的方面来看,庞羲还是学到了不少经验教训嘛!”
庞羲伐张鲁一役的结果是:张鲁在东川之外,又进占了汉中,算是赚翻了!庞羲学到了不少经验教训,平调为巴西太守,不赔不赚;最倒霉的应该算刘璋了,他身为皇族,弄了半天,地盘反倒比张鲁还要少了,赔得一塌糊涂!
这一时期的张鲁,可谓志得意满!爷爷传下来的天师道,终于在他手中发扬光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问题是,苹果熟了,就该掉下来了;人走到了顶峰,前面往往就是悬崖!
张鲁哪里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占据了东川、汉中,朝廷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见一切已是既成事实了,奈何他不得,便勉强封他个“汉宁太守”。张鲁当然不满意,凭什么我只是个“汉宁太守”?我的地盘明明比刘璋还大嘛!那小子都是个“益州牧”!
要怪就怪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贼曹阿瞒!所以,张鲁动不动就对左右说:“我欲自称汉宁王,督兵拒曹操,诸君以为何如?”
左右臣下都给他吓坏了!连忙给他讲解“高筑墙,缓称王”的道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天到晚就念叨着“汉宁王”、“汉宁王”……
所以说,每个人屁股所坐的位置,最好和他的大脑容量相吻合,否则就非常容易出问题!
公平地讲,张鲁之所以被后来的天师道教众尊为“系师”,他在宗教管理上还是很有一套的。张鲁不仅完善了张道陵、张修所创建和改进的天师道组织,还别具一格地加上了自己的创新。
他命令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广建“义舍”,里面摆上“义米”、“义肉”。来往的人,量腹而食。不可以吃得扶着墙出去,更不可以“吃不了,兜着走”。否则,嘿嘿,小心张天师派鬼怪取你小命!
大家一听是鹤鸣山张天师的子孙设下了“机关”,个个悚然!哪里还敢贪小便宜?结果当时的东川一带,就如同中学课本里彭荆风的那篇《驿路梨花》一样,到处有不要钱的饭吃。吃完了怎么办?不要紧,咱张家的米有的是!
当时的张鲁的辖区,除了他以外,根本没有朝廷规定的地方官吏。一切的日常行政工作,皆由天师道的“祭酒”、“治头大祭酒”掌管。史书记载:那时的东川、汉中一带,“犯法者,原有三次再行之于刑。有小过者,命其修路百步,则罪除。不置官吏长使,皆以祭酒为治,雄居巴、汉三十年,民夷信向之。”
看起来这东川几乎就是后来的延安了!其实情况大不一样,张鲁在政治方面的功夫,简直就差得太远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鲁,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的典型。
首先,他任用奸邪小人,有对姓杨的兄弟,哥哥叫杨柏,弟弟叫杨松。这兄弟二人,有松柏之名,而行禽兽之实!收受贿赂,私通敌寇,大进谗言。张鲁却视为心腹,言听计从。明明有个虎将马超来投靠,被这哥俩一撺掇,硬生生地逼反投靠了刘备。
其次,为人主者,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马超部下的虎将庞德,多好的一员虎将?本来是想和马超一起走的,但生病留了下来。曹操来攻,张鲁急来抱佛脚,请庞德出马。庞德一开始便胜了一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被杨松在耳边这么一说,张鲁便疑心他“卖此一阵”!叫刀斧手推出去斩了!后来被人苦劝放了,却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你来日出战,不胜必斩!”
庞德一个人怎么胜曹操的大军?一狠心干脆投降了曹操!
庞德的投降,成为压垮张鲁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从此之后,张鲁再无可用之人,只好弃城而逃。他谁都不带,偏要带着杨松!
曹操大军紧跟着杀到,杨松给张鲁出的最后的计谋竟然是:“某守城,主公当亲与决一死战!”
后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俺坚决相信你,就像昏君相信奸臣一样!”张鲁就是这样的人,杨松这样的计谋,他竟然也坚决相信了!结果领兵出阵,“未及交锋,后军已走。”
张鲁只好跟着跑,跑到城下一看,杨松紧闭大门!没有办法,只好下马投降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