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42、高澄入朝

魏晋南北朝一个常见的官场现象就是公卿百官贪污成风,以至于贪污在大家眼里已经成为潜规则,象李元忠、斛斯椿、王思政这样廉洁的人基本上属于凤毛麟角。

随高欢从小做大的帝国大佬们,象尉景、蔡俊、司马子如、孙腾等虽身居要职,却贪婪成性,把盘剥百姓贪污受贿作为了平常事。蔡俊已经在第一次东西大战前病死。

高欢对此洞若观火,但他一直没有采取措施,为什么啊?

当大臣杜弼一再建议整顿吏治的时候,高欢说出了心里话。

“暂时不能管,因为现在的形势不允许。天下贪污成风也不是才出现的,现在我们这些督将们大都有亲戚朋友在关西,宇文黑獭经常来诱降,很多人首鼠两端。江南的萧老头子专事衣冠礼义,人们都把他看作正统所在,现在如果整顿纲纪,必然侵犯大家的既得利益,那么恐怕将军们都会叛逃关西,士人们都会投奔江南了,人才都没有了,国家靠谁管理,这件事我知道,先放一放,等待时机再说吧。”

高欢讲的很实在,也很深刻。其实官场贪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官不发工资,光干活不发钱谁也受不了,所以清正廉洁又没有灰色收入的人生活的都很清苦。

北魏的时候,著作郎高允不贪污不经营产业,常常让儿子们上三砍柴维持生计。家里就几间草房,床上朴的是粗布被褥,厨房里只有青菜和盐。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时候实行过一阵工资制,但孝庄帝后国家穷困就拖发工资,拖着拖着就没有了。大家主要靠上司赏赐、战场缴获和经营家族产业过日子,所以贪污受贿根本没法制止。

但搞得太不像话了,老百姓没活路了,这是个大问题。

其实,高欢比杜弼更着急,但高欢是政治高手,所以他比文化人杜弼更能忍。

当前的大局是稳定局势。

可书呆子杜弼相信了高欢的话,就回去傻傻的等了。等了一阵子,杜弼看高欢还是没有动静,就在高欢准备第一次西征的时候,杜弼再次请求高欢先清除内贼。高欢怒道:内贼是谁?杜弼道:侵犯百姓的勋贵们。

高欢知道跟书生说理说不通,当即命令军士们张弓搭箭,举刀按矛张列于道,命令杜弼过这个刀枪阵,杜弼还以为高欢恼了要弄死自己,又不敢不听话,战战兢兢从刀枪地下走了过去,吓的浑身上下冷汗流只流。

高欢道:箭没有射出来,刀没有砍下来,矛没有刺出去,就把你吓得亡魂丧胆。勋贵们冒着刀林箭雨,九死一生,就是有点贪污腐败的事情,我们应该从大处看,怎么能象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呢。

杜弼哑口无言。

话虽如此,高欢也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六镇火药桶的形成自己再清楚不过了,虽说有不平衡心理作怪,但跟镇将们的贪腐不无关系。世子高澄请求入朝辅政,高欢答应了,他想借此警告一下朝中的勋贵们。

大家对高澄的早熟早有耳闻,但心里总觉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就是再早熟能熟成什么样子,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

果然,带着大将军、中书监身份的高澄出手不凡,一上来就给了这些桀骜不驯的大臣们来了一个下马威,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是所有政事都要经过中书处理才有效,这样直接把门下省侍中们和尚书省令仆们的权利给夺了。

中书省是汉人聚堆的地方,平时负责帮皇帝起草个诏令文书什么的,工作比较闲散,责任比较小,所以政治上不太得势的文化名人大都在这里任职。高澄入京,跑到这里当头,提高了中书官员们的政治地位,也显示了一个信号,即他要利用这些汉人对那些勋臣贵族们动手了。

头一个倒霉的是司徒孙腾。孙腾因为一直跟着高欢,以霸府爪牙入京辅政,贪污受贿更是肆无忌惮,几乎到了不收钱不办事的地步,大家意见很大。孙腾未发迹时有个女儿走失,后来费尽力气也没有找到,所以他一直怀疑女儿被人卖作了奴婢,所以当他执掌法院工作的时候,遇到婢女打官司,他总是想法设法地帮忙解救,立誓要解救一千个婢女来换取女儿的回归。这件事也让高欢非常不满。

孙腾仗着是元老和长辈,看见高澄连起身都不肯,在他的逻辑里,自己和高欢有兄弟之情,高澄是子侄,高澄来给他施礼理所应当,可惜,他算计错了,在政治问题上,父子尚且可能不保,一个外人算什么!高澄也不言语,黑着脸命令左右把孙腾从胡床上拽下来,立在门外罚站,并且用刀背狠狠地打了一顿。孙腾哪里吃过这样的亏,这次算是颜面尽失威风扫地了。

高隆之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作为高欢亲自任命的堂弟(本姓徐,高欢让他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同族),他的这个身份颇能吓到一批人,但这些人不包括高澄,在高澄眼里,高隆之这样的身份根本不值一提。高澄教训高隆之的手段也很高明,当高欢次子高洋对高隆之以叔父礼相见的时候,高澄把高洋狠狠地臭骂了一顿,敲山震虎,高隆之这下也老实了。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一来就把邺城作威作福多年的“京中四贵”给收拾了两个,而身后的高欢一声不吭算是默许了,一时朝野众人见到高澄无不畏惧。

高澄又任用汉人大族子弟崔暹为尚书左丞、吏部郎,崔暹做事讲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办事干净利落,一时朝廷肃然。高澄又任命崔暹的叔父崔季舒为中书侍郎,跟随孝静帝左右,算是在皇帝跟前放了一个间谍,随时将皇帝的言行密报给自己。

那一年,孝静帝13岁,高澄15岁,高澄的老婆是孝静帝的妹妹,高澄姐姐是孝静帝的皇后,关系就这么复杂,两个孩子治理国家,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国家总理,也算是史上一大奇观。

公元538年,高澄亲自执掌吏部,废除了沿袭二十多年的停年格,这是政治史的一件大事。

刺激高欢奋发图强的那次羽林军闹事就是因为张仲禹一个“铨别选格”的建议,那件事的后果就是北魏政府实行了停年格。这个东西的发明人是崔亮,神龟年间的国务总理,这个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后者终于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灼然先用”。

什么意思?选拔官员历来是令统治者头疼的事,牵涉到人事问题大家都有意见,尤其是那时候因为打仗多所以立功的多,朝廷封赏无度,造成了各级官员增多粥少的局面,一个实官后边一大群人在那等着,张仲禹的意思是选拔的时候不要参考军功了,多看看这个人是不是适合干这个活,所以那些文盲武人不干了。崔亮一看到这份上了,干脆谁也不争谁也不抢,咱按年限来,谁在家空的时间长就先用谁,这么以来大家都有机会,慢慢等就是了,所以谁也没有意见了,他们消停了,老百姓倒霉了,国家的吏治完蛋了,所以从那时一直到高澄当政,大家一直就是这么过的。

高澄这个举动意义重大,从此选官看中的是人地和才名,一大批有才学的汉族高门大族人士进入政府,没有职务的才子也被高澄引入府中做了宾客,一时朝政面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高欢父子准备对权贵们动手了,但其间发生的两件大事让这次行动拖后了些时日。

公元540年,西魏方面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魏文帝元宝炬的皇后郁久闾后因难产而死,高欢敏锐地嗅到了东魏与柔然建立更稳固关系的契机,于是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

权贵的事暂且一放,高欢开始着手消除柔然对东魏的威胁了。

非著名禽兽王朝兴亡史(后三国之北齐札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树将军2006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非著名禽兽王朝兴亡史(后三国之北齐札记)第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