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铁血丹心
在朱友贞的四路大军里,稍看一眼,就知道第四路袭取郓州最危险。
那一路是诱饵,去者,将陷敌军之腹地,当存必死之决心,这个任务,只有一个人会毫不犹豫的接受。
朱友贞找来了王彦章,经过这些日子的近距离交往,他摸清了王铁枪的脾气,胆大心粗性直忠诚,总之两个字:好用!
两人的会面是在校场之上。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第一次时,王铁枪给朱友贞讲了一个关于三天的童话,第二次时,王铁枪客串特级教师,以地为纸,朝芴为笔,写了一个关于进退的童话。而现在,朱友贞要讲一个暗黑的童话。
那时,上面是忧心重重的朱友贞,下面是刚强的王彦章,再下面,是五百保銮骑士。
在全盘介绍了大反攻的计划后,朱友贞告诉王彦章,我们需要有人深入敌境,佯攻郓州,以身诱敌。
臣愿往!
朕没有多少兵力可派,只有这新招募的五百保銮兵。
臣愿往!
很好,国家之希望,寄于将军身上!
王彦章离开了大梁,给这座为之奋斗了数十年的城市留下了他最后的身影。在他的后面,是五百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曾经的龙骧部属全部被段凝领到黄河北岸。而在兗州,倒还有一万士兵等着他的指挥。这一万人,是各路兵马汇集而来。
所谓各路兵马听来神气,其实泄气,这些人从各地抽调而来,鱼龙混杂,素质不一,而且有组织没纪律,有脚力没战斗力。靠他们攻打横冲都驻守的郓州,结果可想而知。
王彦章没有回头,我相信,就算是一个人,他也依然会象今天这样毅然走向沙场。
抛开身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据我们对王彦章的了解,他胆大脚大手大枪大嘴大,这样的人就算再活六十年,也未必能搞得清政治场上的斗争。
前方,是马蹄声乱,金戈争鸣,是烽火连天,乱尘飞扬。
他的生命属于那里,成与败,生与死,在那里变得简单纯粹。
王彦章的身边,其实还有一位同志,这一位的存在,证明了一个问题,朱友贞要王彦章去诱敌,但没有腹黑到让王彦章去送死。
那是朱友贞的心腹,五小福的成员之一张汉杰。
张汉杰同志是这一路的监军,他并没有多少马革裹尸还的觉悟,在他看来,领导只不过让他们到郓州外围走上一遭,吸引一下注意力,就当出一次苦差,只要11路车开足马力,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但很快,张汉杰就发现不对劲,王彦章到达兗州,集合部队,加强训练,开誓师大会,就差没让将士们写遗书交待后事。
完了,王彦章这是要拼命,张汉杰是以陪太子读书的心情来的,不是来陪送命的。情急之下,他连忙找到王铁枪讲道理摆事实,要求王铁枪保持克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王铁枪望了望这位小老弟,告诉他这里没他什么事,你要是实在闲,就管管生活,军事上的事世侄就不要操心了。
是的,王彦章的字典里怎么会有应付这两个字?
无论给我多少兵,无论给我什么样的兵,无论让我去面对什么,我将一往直前,绝不退缩。
这,才是真正的王铁枪。
训练完毕,王彦章召集部属,下令:进攻郓州。
这一天,是九月底,距离朱友贞的十月总攻很近。不做骚扰,不虚晃招数,要做就做主力军,要战就战第一场。
我天与壮气,何人匹敌!
刚入伍的那天,王彦章对同班同学豪言壮语,这数十年,他一身是胆,纵横沙场,虽没有真正天下无人匹敌,倒总算做到没有畏惧过什么。
在递坊镇,有一个人正在等王彦章。
4.85
这个人是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他在后唐诸将领里有一个独特的荣誉,李亚子二号。
给出这个评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存勖。具体评语是这样写的:阿三不惟与我同齿,敢战亦相类。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要知道在晋军中有无数的勇将,会高家枪的高行周,远攻近搏俱精的元行钦,银枪将王建极,金枪老祖夏鲁奇等等,这些人都没有获得如此的赞赏,因为论武功,这些人并不输于李从珂,他们只输在敢战上。
敢战,不但要不畏战斗,而且还要不管不顾,主动挑事,没事找事,追求的是以身冒险,非险不快,非危不赴。有这个精神的,在晋军中除了李存勖这个没人能管的领导外,也确只有李从珂了。
史书上记载有一回李从珂在德胜营与梁军交战,最后双方打完,鸣金收兵。可李从珂换上梁军的衣服,悄悄的领着十来人混在梁兵里朝对方兵营摸去。
悄悄地进营,打枪的不要。
很快,李从珂来到了对方的垒门,再进去,就是自投罗网,如此,不是阿三,而是有点二了。
好在,李从珂突然暴喝一声,斩落旁边数名梁兵的首级。然后,冲到对方的瞭望台,轮起斧头,乓乓乓砍起人家的楼脚来,也不知道李从珂没事不多杀点砍,跑来砍这个东西干什么,大概跟踢馆的总是要踢人家的牌匾,重点不在从肉体上消灭对方,而在于从精神上打击对方。
因为梁兵比较实在,一看这阵势,以为是战斗压力太大,导致这位兄弟精神突然失常,况且这斧头轮起来,要去劝告得问问自己的脖子硬不硬。
于是,在梁兵的集体注目礼下,李从珂一斧一斧将碗粗的柱子砍断,放倒了梁军的瞭望楼。
顺利完成踢馆这一高危险动作后,李从珂从容回了营。
天与壮气的王铁枪碰上了敢战的后辈李从珂。可这一次,已经不是一次公平的对决。
王彦章虽然豪气云天,但他毕竟不是铁臂阿童木,不是钢铁侠,不是铁棒孙悟空。他是一名将军,将军者,统帅诸军。韩信没兵点,只能钻裤裆。没有了精兵的王彦章已经没办法同李从珂做一场真正的较量。
在递坊镇,王彦章的前锋大败而归。三百名被擒,阵亡二百名,这在史书上并不算是一个大的伤亡,但仔细算一下,王彦章从大梁领出来的菜鸟保銮兵正好是五百名。
前锋挫败后,王彦章将部队悄悄后撤,驻军中都(山东汶上县),这里,是他最后战斗的地方。
后唐的精兵大至。
十月初一,李存勖起军南下。
十月初二,李存勖从杨刘渡过黄河。
十月初三,李存勖抵达郓州,与李嗣源汇合,这时,已经半夜。看来,加班是必须的,于是,大军继续西进。
十月初四的清晨,李存勖遭遇王彦章的外围部队,大败之,遂进军至中都。
4.86
中都,一座悲伤的孤城,城外,是后唐的所有的精兵猛将,城内,梁朝的所有精兵都不在,除了一名老兵。
清晨的湿雾里,中都残旧的城墙一点点被攻破,从城上射下来的弓箭一点点稀少,已经有许多的后唐兵翻墙进入了中都城内。
城,已经无险可拒,无兵可守。
城门吱呀一声打开,一队骑兵从硝烟里冲出来,径直冲向了数万兵马组成的后唐阵营。
王铁枪出来了。
战马的嘶鸣声里,梁兵一名名倒下,后唐的兵越打越多。但在这一天的晚些时候,王彦章终于冲出了重围,看一看左右,只剩下数十名骑兵。
史书的记载在这里出现了偏差,这个本不可以有,但经常有。
据王铁枪本人的传记讲,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他没有畏缩,以大无畏的精神组织最后的力量向数百倍于已的后唐军冲了过去.
但据另外的记载,此刻,他没有杀身成仁,没有视死如归,反面倒拖枪头逃跑了。
我却更愿意相信后一种说法,因为英雄也是需要跑路的。王铁枪为什么就不能逃?!义薄云天,带嫂嫂走天涯的关二哥不也败走麦城嘛?
大敌当前,可死,但不可言死。
逃吧,逃回大梁,至少要告诉朱友贞一声,后唐大军尽渡黄河,不日将至。
望着追杀来的后唐兵,王彦章调转马头,苍凉的背影消失在火焰冲天,残剑断矢的沙场之上。
奔走吧,走的越远,就没有人能跟上你的脚步。
奔走吧,夜色马上降临,在黄河之南,他们不会比你更熟悉这里的每一条道路。
王彦章有很大的机会脱离战场,虽然他的大名如雷贯耳,后唐兵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没有多少人认得他老人家的真容。原因很简单,见过他的人多已成了那柄铁枪下的野鬼。
但此时,在王彦章的身后,一匹马,一柄枪,一个人悄然相随。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有朋友有酒的场合,或者是只影枯坐对残杯时,也许会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你为什么冲了出来?
我听出来了,那是王铁枪的声音.
你怎么听得出来?
我们曾经是朱梁的同事,一起喝过酒,打过猎,上过阵。
那你们算朋友?
是的。
那你还追上去?
我们是对手。
紧紧相随的是夏鲁奇,划破残阳的是一把金枪。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夏鲁奇发现了王彦章的行踪,在跟踪了许久,听到对方的声音时,他终于可以确定前面这个熟悉的背影不是别人,正是王铁枪。
拍马而上,夏鲁奇从心里泛起一声叹息,然后,他挥枪一刺。
手刃百人的夏鲁奇名不虚传,背后一枪,向无虚发的枪中霸王夏鲁奇名不虚传,传说中高行周是其徒弟,杨家将是其徒子徒孙,江湖地位至尊无上的金枪老祖夏鲁奇名不虚传。
一枪即中,王彦章负伤落马,挣扎着翻过身体,一根熟悉又陌生的枪头已经抵在喉间,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立在面前。
王彦章抬起头,然后微笑。
原来是老朋友啊,好久不见。
晋兵最后的恶梦,唯一的畏惧,梁朝最后一名大将王铁将被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