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40.

忠义

王家在镇州积蓄的人心似乎一夜消失。我用了似乎这个词,因为无论一个夜晚多么黑暗,总有一些光明存在。

兵乱那夜,有一个军人也翻墙冲进了王府,但他径直跑到后院,找到了王镕的小儿子:王昭诲。这位王昭诲还是李存勖的女婿,只因为还没到成婚的年纪,所以没把李存勖的女儿娶过门。

军人悄悄将王昭诲带出了王府,将他藏到一个地窖里,将他头发剃去,装扮成和尚。但这一切并不足以保证少东家的安全,王昭诲当时十岁,正是好动的年龄,长久关在地窖也不是办法,放出来,难免会被人认出来。

怎么保全王昭诲?这位军人一愁莫展,直到他碰到一个从远方来的朋友,此人姓李名震,湖南人,半官方的商人,因为湖南马家在搞活经济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湖南跟全国各地的经济往来很频繁。

军人将李震领到地窖口,径直提出了一个要求。

这个小孩就是王镕的幼子,请将他带出城!

这是一个危险的请求,张文礼满镇州城在找他,要是被发现,按张文礼的个性,死是难免的,怎么死才是该考虑的。

思索了一下,李震点头答应:交给我吧。

碰到了李震,王昭诲这位王氏孤儿算是得救了,因为在这个乱兵四起的世道,能做生意的人都算是混江湖的,不然,随时都可能碰上梁山那样的高危人群,弄个血本无亏,人财两失。

李震将王昭诲藏进了茶笼里,顺利领出了镇州,然后直赴湖南。据史料记载,王昭诲在南岳衡山出了家。李震还经常接济一下这位小和尚。

王昭诲的故事大概如此了,这段经过并不会影响历史的进程,王昭诲本人在后面也没做出赵氏孤儿般复家仇的壮举。

但历史学家们仍不厌其烦,大费笔墨来记录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里,就算父弑子,弟弑兄等等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仍然存在人性的光辉,正因为这些光辉,我们才能走过漫漫历史黑幕。

那位军人也被王镕扣了工资,减了福利,也被死亡阴影笼罩过,甚至也相信张文礼的话,但最后关头,他依然决定冒着风险保存王家的血脉。因为他记得自己以前受过王镕的恩惠。

而那位商人李震跟王镕毫无旧情,却甘冒生命危险,完成此事。

他人负我,我不负人,中国人将这种东西称为忠。于已无关,但亦舍命一为,中国人将这种东西称为义。

很多年以后,王昭诲回到了中原,还当了官,可能因为早年当和尚节食寡欲的原因,身体不错,成功活到了陈桥兵变。回到故土后,他自然也娶了老婆。只是当年他父亲与李存勖定的娃娃亲已经不能算数了。

他娶的老婆是镇州旧将符习的女儿。

41.

张文礼,一个一穷二白的亡命之徒,用滥竽充数、虚张声势、煽风点火,借刀杀人等等阴谋,终于完成了反客为主。

为了成功将这个位置一直坐下去,张文礼做了许多工作,内部的清洗是必要的,有的同志搞不清形势,还在留恋王家的恩情,那就对不起了,愿意做牢的就做牢,实在太想王镕了,那就直接去找他吧。

但所有的一切都干完以后,张文礼依然不能安心享受他的胜利成果。

这些是不够的,一切还有变数,变数来自外围,作为反梁集团的成员,镇州的变动需要李总舵主的认可。而且在李总航主的手下,还有镇州的一支军务外包队。其领军人物正是数年前代替他的符习。

符习,赵州昭庆人,据记载,祖辈就在镇州王家当牙将,王镕出事那会,他正在黄河边上的德胜寨挣工分,手下大概有近一万的镇州兵马。

这一支队伍正是张文礼的心病。王镕死后,这支精兵游离在外,有纪律无组织。要是闹起来,政治影响太坏,军事威胁太大。为了收买这些人,张文礼不惜大出血,给前线送来大批物资。甚至还想出了釜底抽薪。

张文礼给李存勖打了报告,汇报了镇州最近发生的情况。张文礼特别强调,镇州将一如既往同太原加强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密切在反梁事业上的沟通协调。

最后,张文礼小心翼翼地提出现在镇州局势不稳,非常希望让符将军回来帮帮忙。

42.

李存勖是准备放过张文礼的,虽然他跟王镕关系不错,还是准亲家。在听说王镕遇害之后,果断摔了酒杯骂了娘,起身就要去镇州主持公义。但经过太原智囊团劝说,他还决定让张文礼先活一段日子。

此时,已经是公元九二一年的春天,离气死贺瑰刚过去一年多,在这一年间,李存勖与梁朝在黄河两岸激战数十场,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正要准备大举进军。

反梁事业形势大好,实在经不起变故了。

先哄着张文礼,灭了梁朝再收拾他。这就是李存勖的算盘。但他马上就发现人人心里都有一把算盘,张文礼并不好忽悠。

42.

在镇州使者向魏州进发时,还有不少人也出了镇州城,他们有的是去定州,房子换了新主人,跟邻居的关系总是要优先处理的。

有的是过黄河找梁朝商谈最新外交策略。这也正常,只有镇晋两方是没有外交的,要么打,要么和,只有三角以上的关系才能产生外交。

有的甚至北上出关,准备跟草原猛男阿保机谈一谈招兵引资深化合作的问题。

所有的一切都不奇怪,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因为张文礼的外交活动过于频繁,外交使臣一拔又一拔的出境,引起了沿路干警的注意,经过搜身,拷打等手段,他们成功截获了一些镇州外交公文,正式名称叫蜡丸。

在给定州的密件里,张文礼告诉王处直:“咱们都是当世枭雄,为什么老给人当后勤部长、兵站基地?”

对梁朝,张文礼表示过去的一切都让他过去吧,我们也许有共同的敌人。

对契丹,张文礼诚恳要求缔结友好关系,共发战争财。

不愧是从幽州毕业的,刘家父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优良传统张文礼先生一点都没丢。

看完这些不再保密的密函,李存勖下令:请符习将军过来一下。

见到符习后,李存勖摊开张文礼的文件。

现在张文礼请求调你回镇州,收拾一下回去吧!

这是李存勖常用的试探。

说完这句话,李存勖认真的看着符习,也许,他也想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忠诚可以相信。

此时,符习双眼通红,泪水从坚毅的脸上流过,突然,他背后取剑横在胸前。

数年前,符习领兵出镇州,王镕递上一把剑。

将军出去好好干,将梁朝那帮土匪全干掉。(扫荡凶寇)

宝剑犹在,凶寇还活得好好的,可王镕却不在了。

望着宝剑,符习沉声说道:我本该以剑自裁,以谢赵王,可身死无益。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赵王:王镕)

这个意思就是打死也不回镇州当张文礼的部下。

很好,李存勖起身,两眼放光。

将军既然心怀旧主恩情,可敢复仇否?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

李存勖话声刚落,后面响声一片,数十名镇州来的军将取下宝剑。

王镕还是很大方的,当年赐宝剑颇有阳光普照的意思,出差在外的将领,人手一把。

可正是这种近于敷衍的恩赐打动了将士的心。

镇州,在三国时,是浑身是胆赵子龙出生并战斗过的地方,在战国时,是豪杰辈出,武风盛行的赵国属地。文艺点讲,那是侠士的故乡、英雄主义的温床。

试探到此结束吧,眼前,是一群忠义之士。

符习们甚至表示不需要太原相助,就凭镇州这些外派兵马就可以打倒张文礼,为王镕报仇。

英雄主义都是带着浪漫色彩的,一万兵马是攻不下镇州的。符习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张文礼。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2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第2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