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而另一个人,当时也在现场,也清楚的知道刘守光称帝跟找死差不多,但他选择了沉默。
过了十来天,刘守光专门找到他,征求下一步行动计划。领导可能不需要人出谋划策,但绝对需要有人对决策投赞同票。
那时,刘守光已经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国号大燕。刘守光可能想向前辈安禄山致敬。
皇帝刘问:我准备进攻定州,你看怎么样。
可能是前些天孙鹤的勇敢鼓励了他,那人想了想,认真回答道:现在不是时候。
悲情的刘守光又一次被人否决,他一心要大干特干,一步平定天下,统一地球。可总有人告诉他不是时候。
有没有人告诉我可以,OK,吆嘻?
恼羞成怒的刘守光将这位不配合的手下关进了大牢,之所以没有动大刀,估计是刚当皇帝,不宜大开杀斩大臣。
因言获罪的这位兄弟好在平时有些朋友(五代当中,可能他的朋友最多),悄悄的将他放了出来。
出狱后,他奔往太原,经张承业介绍在那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逃亡的路上,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领袖是靠不住的。
从此,圆滑成为他的标签,良禽择木而栖是他的人生第一准则。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无比坚决的遵守了这一信条,以至于换领导像换尿布一样勤快果断。凭着这一招,他成功克服了半个世纪以来无数的凶险,还能身居高位不动摇,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历史的活化石。
这个人叫冯道,后人亲切的称他为不倒翁。
显然,冯道跟孙鹤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孙鹤同志讲究为领导奉献一切,死而后已,在被刘守光斩杀时,他犹在提醒老板:不出百日,大兵当至!
这是孙鹤人生当中最后的一个判断。
孙先生死于公元911年的八月初。这一个月的十三日,刘守光变身大燕皇帝,十一月二十八日,刘皇帝进攻定州,十二月十四日,周德威的兵马开出太原。
目标:幽州。
一百二十多天后,大兵方至,跟孙先生测的稍微有些出入。
当然,跟我国四大预报:气象局预报天气,统计局预报幸福指数,宋大嘴预报八卦,任何专家预测任何东西相比,孙先生的还算精准。
而影响孙鹤成为章鱼哥的原因可能是他低估了李存勖的隐忍。
一年前,柏乡上空的硝烟正弥漫到魏州,李存勖收到了刘守光要当盟主的报告。看完信,李存勖领兵退回了太原。此举直接导致朱三在河朔大地多寻寻觅觅一年多,找不到雪耻的机会。
李克用同志早就指出了方向:欲收河南,先取幽州。
回到太原,刘守光又要当尚父,甚好,给他尚父的称号吧。李存勖表现得像被放生的小金鱼,当然,渔夫是刘守光。
没多久,刘守光干脆称了帝,更好,李存勖专门派出使者祝贺刘守光同学在称霸道路上取得跨越式的进步。
而等刘守光的兵马杀向定州时,李存勖苦苦等待一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从盟主到尚父,再到燕帝,再到欺负邻居,刘守光已经疯狂。
李存勖已无须再忍。是时候请出家庙里那支刻有幽州刘氏之名的箭了。
我地方二千里,带甲三十万,直作河北天子,谁能禁我!尚父何足为哉!
当日,刘守光被尚父乃人臣的解释气得跳脚,不禁口出狂言,但实际上,他倒不全是狂妄自大。放眼天下,幽州的实力可能进不了前三,但也是有机会的。
长于计策的谋士,强悍的兵源,勇猛的大将,宽广的地域,充足的财源,健壮的战马,这些战争资源,幽州全都有。
当然,以前有的,不代表一直都会有,比如谋士们杀的杀,逃的逃已经没多少可以为刘守光出主意。
百姓们也因为老刘家经常玩强迫兵役制,还在他们皮肤上刻一心事主,而他们毕竟不是史进那样的刺青爱好者,于是纷纷举家外逃出关,直接便宜了契丹人。
但幽州的老底子大抵还在,
地还在,大将还在。元行钦,安小喜,高家兄弟,个个都能征善战。但据说,最历害的是一位叫单廷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