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领导跟你说软话,要给你打下手,你千万别当真,不然,以后发工资,评职称,选先进,过年发面粉苹果,老板留一手就不要埋怨了。
说完,李存勖打马就走。这会,是真要下去练练了。可一提马绳,不动,如山。
不动是的马,如山是周德威的身体,马被周德威拦住了,老周显然不想过年领到的苹果里有虫在打洞。
拦住李存勖后,他又说了一大通话:观梁兵之势,可以劳逸制之,未易以力胜也。彼去营三十余里,虽挟糗粮,亦不暇食,日之后,饥渴内迫,矢刃外交,士卒劳倦,必有退志。当是时,我以精骑乘之,必大捷。于今未可也。
总结起来是三个基本面,一个中心思想:
基本面一:梁兵很强,不能硬拼。
基本面一:梁兵也是人,也得吃饭。
基本面三:我的兵不是不动,是没到时候。
史书上说周德威平时沉默寡言,惜字如金。我不加思索,直接引用,而眼见着这黑脸汉子一说就一大通,简直比菜市场大妈还聒躁。莫不是史册也是按中学生考试大纲编的?
仔细又翻了翻,琢磨了十分钟又十秒。我终于醒悟,人家明明说平时嘛。没说关键时刻也不开腔。
领导都呛你声了,你还低头不语,摆弄衣角,欲说还休,那兄台估计是不想干了。
周德威出口成章,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他的中心思想:等!
李存勖在周德威这里碰了个软钉子,但他年纪轻干性足,请不动你老周,我还请不动别人了?
小李找上了大李,大李是李嗣源。
这一回,李存勖同学终于开窍了,父亲留下来那些人都不是好说话的,个个都有主见,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会给你谈思想讲主义摆事实,而且免疫力强,说软话行不通,下命令直接驳回,大有软硬不吃,打死也不从的精神。
要想让他们听指挥,还得动动脑筋。李存勖似乎找到了办法。
去找李嗣源时,李存勖是带了酒的。据说酒杯还是白金做的,而且是大酒杯。
哥哥,你看到对面梁军的赤马队,白马队没?别说,还真有些气势,就连我也有些胆颤心惊。
李存勖微笑着说了上面一段话。
李嗣源大声回答:确实是好马!
然后,他缓缓说道:这些马迟早得关到我们的厩里。(彼虚有其表耳,翼日当归吾厩中。)
等的就是这一句,李存勖大声叫好:哥哥气吞万里如虎!(卿当以气吞之。)
说着,李存勖还递上满满一杯酒,风萧萧兮易水寒,哥哥你去了还回来啊。
因为那时三国演义还没有开播,李嗣源没有模仿关公温酒斩华雄的先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呼啸一声,领着一百多人为扩大太原良马养殖业冲了出去。
唉,李嗣源同志算是完了,明显他没有周德威能沉住气,一激将就输给了年轻的义弟。这里说一下李存勖所说的赤马队跟白马队,此两队是梁军精英中的精英:龙骧军。军分两队,红队跟白队,红队从人的穿着到马的肤色,全是红色。白的,亦是白成一片。倒有些打胜了就办红喜事,打败了就办白喜事的意思。
李嗣源领着一百人冲过去时,明显是想为对方办白喜事,他冲向的是白马阵。
白马阵一阵骚动,只见得白晃晃的方阵里猛不然进入了一条黑龙。
一会只见白色泛滥黑色消迹,一会白色炸开,黑龙突起,一会黑白混杂,难辩敌我。可猛不然,一阵怒喝,白色从中裂开,黑色奋蹄而出,脱阵而去。
李嗣源回来了,还没有走空趟,胁下各挟一人。据说两位被活捉弄的是小军官,可怜龙骧军威名毁于一旦,军官被人像抓大姑娘一样抢了去,以后说起来,怎么在单位里抬头做人?
据说,此次交锋过后,反梁军团士气大振。但这样的冲锋还是慎重为好,因为李嗣源差点回不来。
回来时,李嗣源不但带回了两位俘虏,背上还插满了箭,活脱脱一骑马的刺猬。晋军还不缺箭,犯不着李嗣源玩草人去借箭。要不是大李的肉够结实,跑得快,铠甲还算凑和,只怕就不是成为李刺猬,而成李串烧了。
要是李嗣源死了,以后谁来主持后唐公司运作?谁来领导中原人民奔小康?
等吧,现在还不是全面出吉的时候。江湖语录已经指出了: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只有等待,能让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行动转化为真正的胜利。有点绕,但考虑到爱读史书的都是聪明人,于是就煸情的写下这句。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太阳西去,眷恋的阳光将这片平原上的打架斗殴现场暄染上鬼诧的血红色。
老兵们在砍人与被砍之间想,这是老天要大规模收人了。
李存勖在想,中午饭已经耽误了,梁兵不会连晚饭也省了吧。
快了,就在此时,梁军的东阵突然乱尘成天,阵脚散乱,他们要撤了。
原因很简单,到饭点了。
残阳下,周德威冷眼旁观,王景仁挥戈奋斗。双方主帅都喜欢玩以逸待劳。但两位的具体操作方法又有些差别。王景仁是任他山崩海裂,我自屹立不动,等你口崩脚裂,我再打得你不能动。概以言之叫以静制动。而周德威是你若不动,我让你动,你累得不动,我再出动。这个叫以动制动。
是以静制动高明,还是以动制动更胜一筹?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就理论而言,各有所长,关键在于怎么运用。在这次较量当中,周德威把他运动作战,诱敌深入,拖垮累垮对方的特点发挥了淋漓尽致。
王景仁则完全没有坚持他的战法,始终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自己的七万大军没来由的跟着人家跑了一趟马拉松,气都没喘上,马上投入新工作:飞夺野河桥,现在还跟人家混战了一天,竟然还没有累趴下,实在担得起梁朝王牌第一军的光荣称号。
王景仁同志唯一坚持的原则是:到点就吃饭。
我当年读初中时,在学校寄宿。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顿时桌椅声,脚步声,喊叫声,碗筷声响作一片,只见数百能吃善跑的半大小子蜂涌出教室,直奔大食堂,其排山倒海之势,遇佛杀佛,遇神弑神。
直到升到高年级,才明白其实饭你吃不吃,都在那里,不多不少。
显然王景仁的觉悟没有我们高。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还挺得住,三餐不吃钢哥也挺不住。梁兵已经开始闹情绪,要求马上解决吃饭问题。
到了这时,王景仁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大错。但事已至此,再不开饭,手下就要开溜,无奈之下,他冒着风险下了先撤的命令。
其实反梁联军也饿,但关键时候拼得不是体力,不是脑力,就是挨饿力。
当看到梁兵开始后退时,周德威一跃而出。
西门吹雪任雪花飞舞,在寂静的空气中,从容刺出那致命的一剑,李寻欢等待,听凭时光抚弄他的发梢,直到风向转变的那一刻。
周德威像一个黑色的幽灵,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