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60.

关系还是有的,刘知俊这一年来,身居西路招讨使,经常跟王重师一起攻打西边那些不服的军阀,他们两个配合的不错,连夺陕西境内数州。

如果王重师暗通李茂贞,刘知俊可能也脱不了干系。

而王重师被从长安召回还有一个原因。

在打了几个大胜仗后,朱三让刘知俊会同王重师乘胜进军,先拿邠州,再攻凤翔。这两个地方可不是好攻的,当年三剑客的大哥二哥,虽然这些年经常吃败仗,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刘知俊也想立功,但他不笨,明摆着要吃苦头的事不干,回复朱三:最近没粮草了,要先休整一下。

刘知俊不动,可王重师却动了,他是老同志,思想觉悟高,为老板流尽最后一滴汗,派了一支部队进攻凤翔邠州。只可惜大败而回,败了不重要,问题是王重师出兵之前没请示朱三。

会办事的不如会请示的,何况还把事情搞砸了。朱三这才下定决心把王重师调回总部。

于是,这两位的举动就有些异常,一个说没粮不动,搞消极怠工,一个动了却大败而归,玩积极怠工,总而言之是在坑领导。

而两人又几乎同时接到了朱三调动令。

这么多巧合在一起,不由得不让人联想翩翩。

联想,并不总让生活更美好,有时可能会让人更纠结。庸人自扰就是这个意思,至少对刘知俊弟弟刘知浣来说确是如此,王重师一死,知浣老弟马上想到了自己的哥哥会不会是下一个被贬杀的人。当然,这件事里,不只王重师死了,王重师的族人也一并被诛杀。

要是哥哥走王重师的老路,那自己也得陪着上路。

思来想去,刘知浣越来越恐惧,这种掉脑袋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赶紧给哥哥写了信,叫他千万别来。

给老哥写了信后,刘知浣就琢磨着怎么逃出洛阳,好在会联想的人编个理由那还不跟大姑娘编个小鞭一样,他给朱三打报告说要率全族人员前去接哥哥光荣回京。

打完报告后,刘老弟内心忐忑,神曲已不能尽宣他的紧张心神。

很快,朱三批复了:准!

刘知浣长出一口气,领着一大家子出了洛阳,出城后一路向西狂奔,当年唐僧师徒取经普救众生也没他们这么猴急,简直是胜利太逃亡啊。

但这位老弟算是把哥哥给坑了。这只是他坑哥二重唱的第一唱。

朱三根本就没有杀刘知俊的打算,连这个想法都没有。

虽然史书上说朱三同志晚年干了一些鸟尽弓藏的事,但实质上杀的都是屡犯错误的(也有像王重师一样被污陷的)。毕竟他的革命事业还没有彻底成功,仍需同志继续努力的。

在朱三对刘知浣的态度上就看出来了。要是真有杀刘知俊的心,那能让刘知俊的家属出洛阳,早就监视居住了。

接到弟弟警示信的刘知俊决定奉行江湖语录:信蠢弟,得永生。

刘知俊不愧为一名猛将,打仗时雷厉风行,就是反叛也不是第一次干,自然是轻车熟路,他很快找到造反路上两个关键点:长安与潼关。

长安城内的刘捍是朱三心腹,潼关是朱三西进的要塞,只有掌握了这两点,造反的前路才会有一丝光明。

刘捍同志的未来没有光明了。

在一个夜晚,刘捍同志入睡后,又可能并没有入睡,而是喝着小酒唱着歌,快乐的回忆着摆平王重师之事。那时,大门突然被踢开,数十名凶神恶煞的大兵冲了进来,将他按倒在地,五花大绑了起来。

绑他的不是刘知俊,而是长安城内的军将。

前些天,长安城内来了一些客人,这些客人前去拜访了一些军将,进去时两袖沉重,出来时两袖清风。他们是刘知俊的人,此行不干别的,就是送礼。

刘捍用嘴上功夫干掉了王重师,刘知俊亦用数位数客拉笼了长安的将领,这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

刘捍到凤翔搞了回单程游,李茂贞对这种能说会道之人并不感冒,一点也没有怜舌惜辩之意,也不愿浪费粮食养俘虏,直接送到郊区砍了头。

长安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到了手里,潼关也好办,刘知俊在西边这块地盘混迹已久,那个城里有多少兵都一清两楚,潼关的上级单位华州就没多少兵,刘知俊的兵马一到华州城下,华州刺史就弃城而逃。

不过数天的功夫,刘知俊就夺长安,取华州,守潼关。那时,他豪情万丈,趁着性子给李存勖写了那句顶天立地、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不过旬日,可取两京,复唐杜稷。

刘知俊的豪言成功了一半,这件事情确在十天之内就有了结果。

朱三的大军已经开出洛阳,直扑潼关。领军的是杨师厚,先锋将是刘鄩。

61.

六年以前,刘鄩拒绝了葛从周相送的华服大马,着素服骑着毛驴向汴州挺进。那时,他算是一个投案自首的罪犯,一个奇怪的自首犯,他战胜了对手,却不得不伏首投降。

狂妄的人会记得自己的成绩,自然会趾高气扬,仿佛是赴京领奖章,自卑的人只怕会忐忑着半路开溜。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态度是淡定。

驴背上的刘鄩虽然比不了张果老,但从容不迫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将走向人生的另一段职业旅程。

荣也罢,辱也罢,怎么来怎么去,何需惊讶。

到了汴州后,朱三给了这位半路使绊子的降将很大的荣耀,办了接风酒,宴会上,朱三亲自举杯劝酒。

刘鄩还礼,婉拒道:对不起,酒量太浅,只怕喝多了失态。

朱三大笑:当日取我兗州那么大的量,今天怎么一杯酒的量都没有?

宴会结束后,朱三给刘鄩安排了工作:元从都押衙,元从军是朱三同志的待卫军,朱三称帝以后这支军队就成为梁朝的禁军,而押衙则是这支亲军的总指挥。

朱三同志手下的干部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屡立功劳,可他们还没有捞到这个位置,反而被一个空降兵,而且是投降的空降兵占去了这个位置。

当年,刘知俊率二千兵马来降时也没有这种待遇。更别说五虎降将的康怀贞,贺瑰了。

没多久,新领导见面会开始了,元从军的大小军官来面见领导,相信这不是一场快乐融洽的见面会,不服气的人是有的,还可能像高俅的第一个工作日,出现王进那样借口不来的。

人到齐后,众军将老老实实上前行军礼,不是他们听话,而是朱三也在场,朱三同学亲自前来就是怕刘鄩新人,又是降将,震不住场面。

刘鄩坐在上面,神闲气定,泰然自若。仿佛这些人是他的老部下。在这场见面会上,刘鄩再一次展现了其独特的魃力,这种东西往玄了说叫气场,其实也叫自信。

在青州时,他自信可助王师范平叛乱,所以抽刃一挥,断敌之首,流血三步。兗州城下,因为自信,所以奇兵入城,一举而下。因为自信,独守一城,不妄杀一人而经年不乱。也正因为自信军事才能居众人之上,所以坦然接受军礼。

自信,所以不卑不亢。

而许多年以后,他亦自信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回到当下,他当然自信可以平定刘知俊之叛。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2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第2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