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朱三很轻敌,前些天攻博昌时他还在朱友宁的后面坐阵中军。可在关键时刻却领着汴兵的精锐退了回去。
原因很简单,天气太热了。
朱三同学年纪也大了,当年他在猪圈里喂猪精力无穷,在草军做低层干部时脏活累活抢着干,他初镇汴州时拳打四邻日夜不眠。现在,他已经老了
这一年他五十有一,手脚虽然还方便,老年痴呆症也未见发作,但毕竟身子骨不像从前,畏热怕冷是正常的。
这一退,没想到事情就变坏了,侄子没了,士气折了,面子更是何存?
连小小的青州都摆不平,正如一城不夺,何以平夺天下?
杀到青州城下莱州大营(登州大营减员严重,已经撤消番号),朱三使人叫阵,可营门紧闭,无人应阵。
喊了一会,汴兵也累了,大热天的站在阵地上也没有冰琪琳吃,光是流汗就能把人身子搞垮掉。
朱三也有些抗不住了,。
汴兵已疲软。
股市一疲软,必有救市大军出现,然士兵一疲软,必有敌军出现。
莱州营内有大虫,大虫王茂章。
我们已经知道,王茂章这个人虽然长的粗笨,但其实是太极高手,讲究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
在看到汴兵阵容开始涣散时,他知道机会来了。
军令一下,营门打开,大军要杀将出来,唯有一个问题,营门不宽,一时半刻要将所有兵马冲出来并不容易,可一旦慢了些,就会错失击敌惊谔的时机。
怎么让密集性人群迅速通过一个束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说我国优秀青少年曾在联合国做过一个游戏。大概如下,数人各持一线,线端系有小球,放于瓶内,球略小瓶口。要求最快速度将数球拉出来。
据说我国少年编好顺序,依次而出,又据说其它国的少年自私自利,蜂拥相争,挤在了一起。
此游戏证明,解决方法是不抢不争。
但现在看过史书,才知道少年智不足为夸,我们王茂章同志解决大兵出营门的方法更具参考性操作性兼思维突破性。
王茂章纵马而来,一伸手中长槊,置于营栅之下,暴喝声中,猛的一提,一片栅栏拔地而起。
路是踩出来,门是破出来的。推开营栅,到处都是营门。
古见破釜沉舟,今见破珊出击。
营栅我们不要了,就在外面决一死战。
王茂章像一股黑旋风乱向汴兵的阵营,所到之处,惨呼连连,血花朵朵。汴兵的前锋方阵被冲的鸟散。
一番冲击下来,王茂章似醉如痴,仿佛在打醉拳。后来我们知道在出击前,他可能确是喝了酒的,因为杀到一半,汴兵稍退,王茂章领着部队撤了下来稍作休整,第一件事不是停下喝水擦汗。而是坐到地上,招呼手下众将:来,把酒端上来,喝两杯!
侠气冲天哪,连汴兵都看呆了,他们横行中原,那见过这种打着打着,突然坐下来喝酒的。
眼睛睁着最大的是朱三。
话说当日赵云为救阿斗,数入阵地,驱驰疾战,如入无人之地。曹操爱才之心顿起,竟然下了不得伤害赵云的命令。
朱三同志也是爱才的,他在高岗之上督阵,看到王茂章勇猛无敌,又兼临敌不乱,气闲淡定,不禁赞叹:要是我手下有这号人,何愁天下不平。
也许朱三也下了活捉王茂章的命令,只是史书未记,我未亲见,不敢断定。只记得痛饮一番的王茂章又提槊上马,冲入汴阵,杀敌发性。
汴兵又被一次被打蒙。二十万大军被一万多人搞得心慌意乱,差点崩溃。
只有朱三不动。
朱三在,中军稳,中军稳,前锋虽狼狈,但阵脚仍在。
这一点,连醉将王茂章也看出来了,他面对的是一支横行了十多年,胜绩无算的军队,他面对的主将是这个世界上人称老贼的骨灰级枭雄。
虽然杀的痛快,但只要对方一稳住阵脚,以绝对优势反扑而来,自己这点兵还不够对方分的。
在这一天的夜里,王茂章见好就收,悄悄的撤军了。
不是撤回青州城内,而是撤回淮南。
王茂章不是白求恩,该帮的已经帮了,再帮也不会有用的也没有必要耗下去。
唯一的问题是王茂章这一回耍够了汴州,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让其轻易离去,汴将的颜面何存。
有一位汴将领着兵马紧跟着王茂章的脚步,追了过来。
他叫杨师厚。
33.
太原的军将数来数去就那么一些,而汴州的层出不穷,这可能跟两地的人才政策不同造成的。
太原李鸦儿走的是黄埔军校式,开设讲武堂兼附设小学中学高中,讲究大将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效果当然很好,忠诚度高,军事素质过硬,纵观其精锐之义儿军,基本上没有出过叛徒(李存孝这娃太不听话)。其缺点也是明摆着的,产出量终究有限,而且耗时长,花费大,像李嗣昭还要办个托儿所,从吃奶阶段就开始投入。
这样的人才长期培养机制也就像李鸦儿这样的军人世家才有资本搞。
朱三就没这么好运了,家族向上数三代是教书的,还是低层次启蒙类,再往上数三代,摸锄头的可能也要远远大于摸刀的可能。
朱三自己更是一失学儿童加不良少年,养猪场童工。可算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虽然长大后混迹乡里,结交了一些打架斗殴,志同道合的街头同志。但要以这个班底混江湖顶多也就横行一下某乡某县,要夺天下,差得太远。
要迅速充实人才储备只有一招:挖他人墙角,起自己高楼。
朱三大开猎头公司进行挖角,其手下大将,多是他人培养,自己或打或诱招降而来。
本着拿来主义,朱三在人才市场淘到了不少既插既用型的人才。像葛从周、张归霸、牛存节等等。
杨师厚就是一位引进人才。
这位杨师厚堪称人才和氏壁,其将途坎坷,以前是李摩云李罕之的手下,未见重用,被李罕之做为礼物送给了李克用。
要在太原军将中出头更难,光是李克用的干儿子就有上百。杨师厚在太原渡过了郁闷的一段人生,在那段人生里,他常叹时运不济,虽有千里之脚力,可惜没有伯乐。
郁闷太深会让人抓狂,有一天,杨师厚暴发了,据说他在太原犯了一件案子,然后径直出城,投奔了朱三。
要是李克用知道日后的汴州大将曾经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当过小军官,只怕肠子都能纠结成中国结。
在汴州,杨师厚终于碰到了伯乐,朱三同学有吞并四海之势,深知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
在汴州这里,杨师厚屡立战功,位至刺史,离节度使只有一步之遥。
偏偏在升迁的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这一次,他是朱友宁的副将,主将死了,副将还活着,这种耻辱情何以堪。
这种耻辱只能用敌人的血来洗涮,于杨师厚,最好就是王茂章的血。
在听到王茂章悄悄撤退后,他领兵直追击,他追的不是敌人,而是荣誉。
很快,他就赶上了。那会,王茂章正在休整。具体说是在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