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7.

崔胤得的是心病。

崔四入很受伤,当日他跟李晔一起从鱼肚白聊到火烧红都意犹未尽,点起巨烛对坐到天明,一直商量着对阉人赶尽杀绝的事。

可最后的关头,李晔先心软了,不让杀,还把兵权又交到阉人的手上。这下好了,你被那些人焚宫逼驾,西方深度游。我被逼着文人耍大刀,保家护院。

这一切,我都认了,最佳拍档也有对路线发生争执的时候。可为啥你把我的官帽也给摘了,我这都成习惯性流官了。

在李晔给崔胤恢复名誉公职以及一切代遇时,崔胤还病着。

崔胤这个神仙真难请。

当然,请不动一个人,不是时机、方式、原因不对,更不是某本黄历写着不宜登台作法,呼风唤雨请神仙。

只有一种可能,请人的不够份量。

听到崔四入还闹情绪时,朱三吹了一声口哨,不用一会,崔四入就从华州转移到凤翔城下。

世界已经变了,大哥已经换。剩下的只是一个名份而已。

凤翔的门打开了,李晔像养在深闺的处子展露在朱三的面前,天下身份第一人与实力第一人终于见面。

那一刻,朱三仿如孙悟空望见唐三藏或唐三藏望见了观世音,纳头就拜,且伴以高低相间死了老爹殁了老婆丢了儿子般的哭号声。因为其哭的太入戏,唏里哗啦的让人以为是朱三吃亏了,最终的胜利者是李茂贞。

高明的演员是仰望星空,泪如流星,召之即来,喊CUT即停。可影帝级的,都是自己一哭,天下如同丧考妣,无不黯然神伤,悲催泪下。

李晔被朱三惹的像林妹妹附身,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飞泪直下三尺,据说,在后面的李茂贞也感动得一塌糊涂。

不过,还是打住吧,回长安的路还长,哭坏了身子到那里领补助去。

接下来,朱三单人只马前行十里,为李晔清街静道。

一年多了,李晔终于要回家了,那时,太阳斜挂天空四十五度,至于是向上的四十度,还是向下走的四十度,谁也搞不清楚。

28。

长安

回到长安后,很多事情要重建,这里面最忙的不是重归家园的李晔,也不是志得意满的朱三,最忙的是崔胤。

现在崔帮主有朱三的支持,可向一切敌对势力下手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太监,虽说凤翔已经消灭了一批,但按崔帮主的看法,阉人必须尽根,除阉必须杀绝。

长安城内所有的大小太监,无论是穿紫衣的高档太监,还是新入职的小太监,以及已经退休养老的,全部押送到内待省斩首。

据说在长安内待省就杀了近千名太监。

就连在外地的监军,崔四入都怂恿着李晔发出了诛杀令。

崔帮主要消灭一个职业。

正如城管的口号是打倒一切乱摆卖,当然,哲学家说存在就是合理,有的东西是消灭不掉的。

只要有皇帝这个岗位在,就会有太监存在,要不然,后面也不会有郑和,李莲英了。

很多人在朱三的淫威下,向自己的监军开了刀,但有一些太监活下来了。

其中有一位成为了最坚定的黑梁人士,在其有生之年,坚持不懈的鼓励天下兵马进攻汴州,光复唐朝,直到某一天,汴州被打倒了,可唐朝却变成了后唐,这位太监不食数日,殉唐而亡。

这位将所有的时光奉献给了唐朝的太监是太原监军张承业。

还有一位,在活下来后默默无闻,还干着他的老本行:太监。却在其生命的暮年,一念之仁,变身为中国辛德勒,一笔救了上千人。

这个人是幽州监军张居翰。

他们都对得起自己活下来的这份幸运。他们也证明,太监也是人,有奸人,也有好人。

他们的大多数并不是飞扬跋扈的恶人,更多是从小被割残身体,那会,弗莱明博士还没有发现青霉素,为了不让伤口受感梁,他们得在黑暗的蚕室里呆上一百日,如果命大活了下来,也不是练成什么葵花宝典,飞针伤人,一统江湖,而是从事低层劳动,一不小心要被掌嘴,半夜睡不着觉,可能一辈子也升不到高层。

这是可怜的一个群体,甚至是历史上最悲伤的一个群体。而任何人无论借任何名义都不能滥杀一个群体。

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得。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托马斯·杰斐逊

杀人者必将授首相还。

崔胤正处在亢奋的状态,他终于统领文官在南衙北司的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也许是意犹未尽,他决定搞点斗争扩大化。

太监,或是和尚,或是宫人,或是文官,都是可以斗争的对象,而标准很整齐划一,可用三个凡事概括,凡是跟太监有来往的,凡是当日跑到凤翔的,凡是平时跟自己关系不好的,或贬或杀,清理出去。

最后,崔胤连自己的朋友,曾经的搭档韩偓都不放过。

29.

不是崔胤一个人对韩偓不满,朱三看着这个书生也有点恼火。起因来自一次宴会。

为了庆祝胜利回京,李晔开了一个百官招待宴会。

等吃了差不多,朱三站起来,走到前面,准备讲一些关于齐心协力开创未来的助消化的废话。

朱三是作为代表发言的,正如记者可以代表亚州,他代理李晔,代理大唐朝应该是够份量。

大家都是了事的,知道现在这位朱三是得罪不起的人,纷纷离席起立,准备鼓掌或叫好,崔四入同志甚至向身后摸了摸,可能在找他的乐器快板,好在朱三演讲完毕后即兴献唱一板。

只有一个人坐着跟焊死的钟一样纹些不动。

此人,韩偓是也。

这也太不给面子了。有好心人在旁边推推韩学士的肩,兄弟,快起来,朱老大要讲话了。

韩偓翻翻眼,答道:那有吃饭起身的道理,我坐着不动,朱公不会有意见,他知道我这是在遵守礼仪。

好心人脸都青了,敢情这是说我不懂礼呢。

就你清高,爱咋咋地吧。

朱三在上面口舌生花,眼睛亦往下睃,他很享受这种百官众星捧月,洗耳恭听的感觉。直到他发现了还有坐着不动的。

有的人坐着要比站着显高(不是指高个姚明),朱三就发现了鹤坐鸡群一脸淡定眼神还略带不耻的韩偓。

一百句恭维也补偿不了这一眼鄙视。

好比领导夹菜有人转桌,领导听牌有人自摸,领导讲笑话没人傻笑,领导过节没人上门,这让朱三很生气,一脸怒容,甩袖而去。

按朱三的性格,别人敬他一尺,他未必敬人一寸,但若有人占他一寸,他必夺人一尺。

第二天,朱三就冲到李晔的面前告了韩偓一状,罪名不详,据说朱三数落了一大通,可见不怕鸡蛋没有缝,只怕无心人。要成心告黑状,岳飞要叛乱,袁崇焕是满人奸细俱可成立。

李晔听得心惊肉跳,眼下他唯一保住韩偓的办法是向人救助。

在场的能在朱三面前说上话的只有崔胤。

朱三每数一罪,李晔意昧深长满含期待的看崔四入一眼。

你好歹为韩偓说两句开脱的话啊。

崔四入沉默是金。

对韩偓,崔胤也很恼火,这位曾经的门生前些天私下跟李晔推荐过两个宰相人选。这让身为文官领袖的他很是不爽。这明摆着是要分自己的权力。

权力,是崔胤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谁也不能触。

现在,没有人愿意救韩偓。

朱三说完,紧接着就冲到了中书省,准备把韩偓叫来砍头。这时,有人提醒朱三,韩偓是翰林学士,还负责制诏,名声也不错,不宜杀之过急。

以身犯死地的韩偓这才活了下来。

每一次他都在鬼门关前打转,但最终都活了下来,也许在他的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护体,使邪气不能侵之。

只是这一次,他逃了一死,却免不了被贬的结局。

李晔与朱三达成了妥办,贬韩偓为濮州司马。

听到消息后,韩偓并没有觉得委屈,他早就看到了这个朝廷为强人把持,行将覆没。

走之前,他见了李晔最后一面,李晔拉着他的手说:你一走,我的身边再没有人了。

韩偓沉默了一会,当日,皇帝西走,他可以只马相追,现在的情势比以前更要惊险,可自己却不得不离开。

最后,他说:朱全忠的野心已经暴露了,我就是死在贬地也是一种幸运,我实在不忍心看见篡位杀君的事情发生。

不愁前路知已事,唯恨君侧满奸人。

这两位曾患难与共的君臣洒泪告别,他们之间早已经超越了身份地位上的差异,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离开了长安的韩偓没有回头,一年后,他被贬到更远的贵州,行至半路,他听到了一个消息,他的知音、朋友李晔死了。

虽然大唐朝还有些时日,可在韩偓的心中,大唐在那一刻已经结束了。

韩偓弃官而去,开始辗转数地,他去过福建,当地的老大王审知数次请他做官。

他拒绝了,生时,他是唐朝的官,死后,他愿做唐朝的鬼。

后面朱三也想起这位铁骨文人,盘算着自己的朝中正需要这样的人,屡下诏书请他到汴州一游。

韩偓弃之于地,转身离去,轻轻松松的走远。孤独的他守着内心的坚守,作为一位唐朝遗民生活在乡野之间,直到公元923年去世。

在那些日子里,他像一位流浪的诗人吟游人世间,他曾经写下这么两句诗:雨露涵濡三百载,不知谁拟杀身酬。

一生的遗憾是李晔最危险的时候不在其身边,是唐朝灭亡时,不能杀身相酬。

但他已经做得够多了,于公于私,他都可以无愧于心。

大唐的灭亡不是一个文人可以挽救。

这是武人的时代,是最后的,也是最疯狂的,要想救唐,唯枪杆子。

青州王师范就在用自己的兵马做着最后的尝试。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1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马连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第1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