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李克用在为夺取潞州、泽州而庆幸成功板头时,却不知道朱三并没有心情与他最后决战,在氏叔琮兵败退回后,朱三的主力已经不在泽潞。
一击失手,朱三已经明白,攻太原的时机并不成熟。
砍树之前,先去其枝,朱三要先在河朔清场。
刘仁恭因为敢欺负汴州罩着的魏州,自然成了第一打击对象。在光化三年的四月,葛从周领十万大军直扑沦州。
朱三也太看得起刘仁恭了,区区一个已经被打得只剩半条命的刘老汉兼一个生天性怯懦后天性惶恐的刘二世值得这么劳师动众吗?
当年打时溥、秦宗权、朱暄们也没这么大阵仗。
监军
昭宗光化三年(900)7月沧州
葛从周的大军已经进逼到沧州,将刘大少爷围在城内。打在儿身,痛在父心。父亲刘当然不会不管。老刘划拉划拉,又弄了五万大军杀出幽州来救儿子了。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来之前刘仁恭给太原送礼了,据说礼品很丰厚,里面还附上许多软话。其实没有这些东西,刘仁恭相信太原人也不会坐视不理,现在,他们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所谓的送礼不过是给李克用一个台阶下。
李克用果然来了,五千鸦军骑兵进攻邢州,使围魏救赵计声援刘家父子。
对于当前围攻不下,外有援兵的紧急形势,汴营却产生了分歧。
分岐的一方是监军蒋玄晖。
监军,顾名思义,督察将帅,保持军队的行动思想听指挥,忠于朝廷忠于君。
但据我所看,监军这个职务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失败的岗位。监军们拿着鸡毛当令剑,不但管生活管政治,还经常粗暴的干涉行军打仗的事,这简直就是业余的指挥专业的,卖茶叶蛋的倒数导弹发射。这样的后果轻则内耗,导致军令不统一,重则会吃大败仗,当日安史之乱,唐将哥舒翰就被监军逼着出关决战,以至大败,使得唐玄宗同志西奔,使得玉环妹妹香消玉殒,一时间,美女如此命薄,引无数淫雄尽折腰。
当然,监军也是有好处的。诚如李云龙对他的政委赵刚所说:你只管生活,军事上的事我说算。大家各管一摊,分工合作,干活不累。
很遗憾,蒋玄晖明显不是只想想管管生活就拉倒的人,他底气很足,在得知幽州援兵杀来时,把众将领叫了来,开会,基本上算是通告会。
人到齐后,他说:老大叫我来监你们,我说了算。现在燕兵来了,不要去硬碰硬,放他们放沧州城,这么多兵进沧州,城里粮食肯定不够吃。
等他兵乏粮尽时,可不战而下!
蒋玄晖同志敢在这么黄沙百战回的将领面前指点江山,该是有理由的,一是仗着自己是朱三的亲信,二估计也是琢磨了一夜,才想到这个上策。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里就是这么说的。蒋玄晖平时也翻过兵书的。
这个策略得到了绝大多数军将的认同,大家都不想折了蒋特派员的面子。宁可得罪小姐,也不要得罪丫头嘛。
蒋玄晖面有得色,一时之下,没注意到葛从周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葛从周是个好脾气的人,可也不能忍受这种当面夺他军权的行为。更何况,蒋玄晖的这个对策看上去有理,其实有个大的隐患。
你怎么判断沦州城内的粮草不多?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沦州粮尽的那一天?战场上风云变幻,你有应对的后继手段吗?
孙子兵法言:故兵贵胜,不贵久。
能够一天拿下的,绝不要拖到第二天。
又云:兵势宜合不可分。毛主席教导我们:对敌人,要分而击之。
葛从周发火了,骂了人,大概是对着蒋玄晖骂道:你懂个屁。(晖岂足以知之)!
说完,葛从周调兵遣将,分兵二处,一路继续围住刘守文,然后他领着精兵前去阻援。
在沧州不远的河北青县,葛从周大败幽兵,斩杀三万,直接将刘仁恭轰回了幽州。
事实证明葛从周是正确的,就在大败刘仁恭没多久,太原的主力出来了,李嗣昭领着五万大军,出太行,直扑邢州。
如果真按蒋玄晖所说,让刘家父子合兵一处,太原人又从后面包抄。汴军主力只怕要全军交待。
当然,蒋玄晖童鞋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不会打仗,但以后会证明自己善长干点其它的工作。比如帮着谋个朝篡个位什么的。
而葛从周还要再接再励,击退来自太原的援兵。
失败
昭宗光化三年(900)9月邢州青山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李嗣昭又在跑路,上一回是被葛从周追,这一回,似乎没有那么丢脸了,追他的是汴州超级大BOSS朱温。
据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朱三被太原的牙将们称为老贼。老贼这个称呼,曹操前辈倍感亲切,欧阳峰也相当了解,虽然他是被称为老毒物。
老,老奸巨滑也。贼,这一个字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他深深的恨。
对老贼,唯又恨又惧。
然,如果不能被称为英明伟岸,能被人家叫一声老贼也不枉此生了。
在李嗣昭进攻邢州时,老贼朱三坐不住了,不等葛从周回撤,就亲自领了三万兵马前去阻击。李嗣昭一听,拔脚就走,被老贼赶跑,实在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可接下来,李嗣昭的脸就有些挂不住了。
跑到青山口的时候,突然四下震天的喊杀声,对面的高岗上跃出一位骑将来。
那人淡定,似乎接下来不是要干杀人的勾当。那人微笑,仿佛猎人看到闯进埋伏圈的免子。
这个人是山东一条葛。
某位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可李嗣昭同志在同一地点,败给了同一个对手。唯一的区别是,这一回,没有李嗣源来救他了。
李嗣昭丢铠弃甲,狼狈的退回了太行山西。
失败啊,李嗣昭童鞋,本文已经无情的披露了你二次大败了,要是按照李克用给李存信定的三败问责制,你离上太原军事法庭已经不远。
后面,李嗣昭真的还败过,按次数算,他败多胜少。
可他牢牢坐稳了太原第一将的位置。
很多人不解,李嗣昭凭什么啊,论武艺他不像李存孝是PK王,论才学,他不像李存信是快译通。论全面,不如周德威智勇全双,论长相,比不上李存审英俊洒脱。论谋略,比不上这会还在太原干公关经理的郭崇韬。
据说最不服气的就是周阳五。
唯一比得了的是,李嗣昭的忠诚与不服输。
山无棱,天地合。海枯了石烂了,甚至被误解,受委屈。李嗣昭也绝不会背叛他的义父。(李存孝,看到没)。
无论被打倒多少次,他仍然要在原地站起来。无论有多少把刀伸在他的面前,他也绝不会认输,就算脑袋上被人家射了把箭,他唯一的反应是把箭拔出来,然后回射回去。
这样的人,你实在拿他没办法。
正因为这个,李克用给了李嗣昭无比的信任和支持。在多年以后,李克用也因这份付出的信任收获了巨大的回报。
所以,不要小瞧这个逃跑的人。总有一天,他还杀回来的。
葛从周倒有追上去斩草除根的意思,可老板朱三已经有了新命令。
在赶跑李嗣昭后,朱三缴获了不少太原人匆忙之中丢下的物品。
想当年,大家对文档之类的东西不太注意保护。有一些重要的文件被朱三看到了,那是镇州王镕写给李嗣昭的。
里面,估计王镕跟嗣昭聊了聊家常,并对目前的过江龙朱三要吞并河朔的态势时行了一些分析,可能还订了一些攻守同盟的条款。
自然,字里行间少不了对共同的敌人朱三的批判。
朱三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一下,朱三终于有了进攻镇州的理由,虽然没有理由朱三也会制造理由,但有现成的,当然要省事的多。
这段时间,他本打算灭沧州再扫幽州,然后转马回头,顺势扫荡镇定的。可在最后的关头,老天救了刘家父子。
北方下雨了,稀里哗啦的下了很久,道路泥泞不堪,莫说行军打仗了,就是晚上找块干的地扎营都不可能。
不能北上,朱三只有找镇州的王镕煮煮酒,论论英雄。
昭宗光化三年(900)9月底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