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终结十六国(2)金戈铁马却月阵(下)
长孙嵩也是北魏的功勋老将了,从十四岁时即统军打仗,虽然崔浩给他断语是“有治国之用,无进取之能”,但执行这巡河的任务对他来说无异于小菜一碟。长孙大将军带着十万大军信心满满而来,将营盘扎在了畔城(今山东聊城一带),另指派几千骑兵为游军,每天如影随形一般陪着水里的晋军。刘裕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浪花滚滚纤绳荡悠悠啊荡悠悠……
但刘裕的运粮船实在太重,又是逆水行舟,时值春末夏初,刮的都是南风,有时候风大水急纤绳绷断,不免有几只船被吹到了北岸。面对这送到嘴边的肥肉,向来以劫掠为乐的鲜卑骑兵岂能不吃?当下蜂拥而上,将为数不多的晋兵杀掉,东西抢个精光。人家当着你的面抢你的东西杀你的人,要是坐视不理你刘裕还怎么带兵?可这帮鲜卑骑兵简直跟苍蝇一般,等刘裕派大军登陆,他们就“风紧扯乎”跑得远远的,一旦你退了兵,他们又去而复来。反正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你又能奈我何?一来二去搞得刘裕不胜其烦。由于北魏骑兵的持续骚扰,晋军的行军进度大受影响,水路补给也不通畅。一个问题就摆到了刘裕面前:怎么才能狠狠地教训一下魏军,让他们再不敢轻易靠近呢?
此时,一个偶然发生的小插曲点醒了刘裕。
这天,一艘大船受暴风吹袭,不幸漂到了北岸。五六百鲜卑骑兵扑上来正抢得兴起,忽见一艘小舟载着十二三人奔岸边划来。鲜卑人都笑了,你这么点人过来是要干嘛,是要搞饭后娱乐活动么?哪知这十几人不是来娱乐的,而是来杀人的。登岸后为首一将弯弓就射,箭不虚发,应弦而倒,眨眼就射杀了十来个敌人。毫无心理准备的几百魏军一时大惊,顿时一哄而散,此人夺回大船,潇洒而回。
这位神射手,正是宁朔将军胡藩。他天生一副火暴脾气,眼见自己麾下的船被魏兵抢掠,气愤难忍,这才脱离船队,上岸一显身手。
胡藩的这一行为让刘裕意识到,要想痛打魏军,首先就不能派出过多的军队,因为那会把他们吓跑。
一个计划已在他心里形成。
四月的一天,刘裕派自己的亲兵队长丁旿率领七百壮士,拉着一百辆兵车上了岸。远处的魏兵看着蹊跷,不知道晋军又要玩什么花样,一时观望未动。这丁旿是著名的大力士,一直担任刘裕的贴身保镖,大概是个跟许褚差不多的人物。时人有一句顺口溜,叫“勿跋扈,付丁旿。”可见此人素有威勇之名。丁旿指挥这七百人将兵车沿河岸摆开,呈一向北凸出的弧形,两端直抵河边。若从高空俯视,宛如一弯新月正展现于河岸之上。
列阵完毕,丁旿举起了一杆白羽战旗。早在船上准备多时的宁朔将军朱超石(朱超石与胡藩同为宁朔将军)率两千人迅速登岸,进入战斗序列。加上原来的七百人,每辆兵车上已增至二十七人。而且朱超石不是空着手来的,他还带来了一百张巨弩、一千多支槊、数十把大铁锤和许多面中间留有缝隙的木排。晋兵立刻紧张施工,将所有的木排都装设在车辕之上,这就形成了一个个挡箭牌,对面的箭矢难以射进车里,车上的人却可以透过缝隙发射弓弩。至此,一个在中国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军阵布列完毕,这便是刘裕精心打造的“却月阵”。
却者,缺也。抱残守缺,大巧不工。
而在晋军列阵期间,魏兵们的表现不像是来打仗,倒像是来参观。他们如同步入卢浮宫的游客,以极为克制的理性态度欣赏着眼前的行为艺术。他们早看明白了,感情眼前是个军阵。可长孙大人原来的指示是人少了就砍,人多了就跑。如今晋兵正好两千七百人,跟本方差不多,到底是打是跑还真拿不定主意。于是魏兵们只好一边继续参观,一边派人快马向长孙嵩请示。不多时,领导指示到了:给我打!长孙大人带着三万骑兵马上就来!
于是鲜卑人不再作矜持状,而是换上狰狞面目,四面纵马而来。(准确的说是三面,因为南边靠河,晋军无后顾之忧。)朱超石等的就是这个。他传令下去,先用软弓小箭来射。一开始鲜卑人还像第一次见了黔之驴的老虎一般心存忌惮,可眼瞧着晋军射出来的箭没飞多远就落在了地上,有一两支射到身上也跟挠痒痒差不了多少,于是他们就更加放肆大胆越靠越近。片刻后,长孙嵩的三万大军也到了。面对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长孙嵩不再废话,下令立刻总攻,把这帮南蛮子赶下水去喂黄河鲤鱼!
肉搏战开始了。
三万鲜卑铁骑以撼天动地的气势奔腾而至,正面冲击却月阵。但一辆辆厚重兵车紧密相连,像铜墙铁壁一般岿然不动。更重要的是,这时车内的晋军早已换上了万钧巨弩,一时间千弩俱发,每一次齐射冲到前排的魏兵就像割庄稼一般倒下一片。却月阵前立刻人仰马翻、尘沙滚滚。但鲜卑骑兵也不是吃干饭的,前排刚刚倒下去,后排又冲上前来,仿佛汹涌的潮水一浪一浪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弩机不是机关枪,每发射一次都要上弦,而晋军使用的万钧巨弩虽然杀伤力大,但上弦所用的时间也更长。再加上魏兵的人数实在太多,总有不怕死的人冲到近前,车阵渐渐难以支撑起来。
关键时刻,朱超石带来的一千支槊发挥了用场。所谓槊,就是特别长的矛。他下令将这些铁槊全部折断,每三四尺为一截,然后“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在此,如何理解史书中的这句话成了问题的关键。晋军到底是怎样使用铁锤和槊的,难道是像雕刻家一样一手持槊,一手用锤敲击?考虑到断槊飞出去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一槊洞穿三四人,上述方法显然不可能。有学者认为,朱超石是用断槊代替巨弩所使用的大箭,由于上弦的力量实在太大,所以需用铁锤击打巨弩的发射机关(弩牙),使断槊射出杀敌。我认为这种推测相对合理,因为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床弩”就是“以槌发其牙”,即用锤子敲击来发射的。断槊比之大箭,虽然射程短、准确性差,但此时鲜卑骑兵已经成批涌到了阵前,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于是这些勇敢冲到近前的鲜卑兵们就不幸成为了晋军实验穿甲弹的牺牲品,他们只觉一阵冷风扑面,就发现自己与战友前胸贴后背地串到了一起,好像正要下锅的麻辣串。这场面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造成的震撼都实在惊人,魏军再也不顾长孙嵩的督战,惊骇万分地向后退去,一时自相践踏,死者相积。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干也死于乱军之中。此后,朱超石又带领胡藩、刘荣祖这两位神射手乘胜追击,再次击败魏军,杀获千余人。
这期间,刘裕只是坐在楼船之上,静静地看着整个战斗过程。
他无需指挥,因为一切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