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群雄逐鹿(4)拓跋崛起(下)
当然,由于这个娃娃后来一不小心成了北魏开国皇帝,史书上关于他的出身自然多了一些玄而又玄的“鬼话”。
据说,一次世子妃贺氏出去野游回来,睡觉的时候梦见偌大一个太阳在室内冉冉升起,醒来后又看见一道光芒从窗户上连天际,于是“欻然有感”,怀上了。371年七月初七,她在参合陂北生下了一个巨婴,体重比寻常婴儿足足大了一倍。第二年埋这个婴儿胎衣的地方居然长出了一棵榆树,天长日久竟成为了树林。既有如此神异,这娃娃一定差不了,他不但很聪明,很早就学会了说话,而且双目有神、方额大耳,有“嶷然不群”之风。
不过,就算他再牛,此时也只是一个流放荒域的落魄王孙而已。如果不是因为某人的一席话,拓跋珪一辈子籍籍无名老死蜀中也并不意外。
此人名叫燕凤,原在什翼犍朝中为臣,曾数次出使前秦颇受苻坚赏识。什翼犍迁到长安后不久即病死,在今后如何管理拓跋部众这个问题上,苻坚征询了他的意见。燕凤建议,现在草原上部落离散局面混乱,可令独孤部首领刘库仁和铁弗部首领刘卫辰分别统领,黄河以西归刘卫辰,以东归刘库仁。这两人素有仇怨,互相制约,谁也不敢轻易发动叛乱。至于什翼犍的嫡孙,陛下可听其北返,待其年长之后再相机立之。如此则陛下对拓跋部有存亡继绝之德,其子子孙孙将永为不侵不叛之臣。
苻坚闻言大悦,采纳了燕凤的建议。于是拓跋珪又回到了代北,并跟母亲贺氏一起投身于独孤部,在刘库仁的羽翼下度过了七八年。
后来苻坚淝水战败天下复又大乱,而刘库仁死后他的儿子刘显又想谋害拓跋珪,贺氏不得不带着儿子投了自己的娘家贺兰部。他舅舅贺讷见拓跋珪已经长成了一个英武少年,不禁又惊又喜,道:“大王有孙如此,复国之后,你可别忘了老臣!”拓跋珪笑道:“若果真如舅舅所言,甥不敢忘也。”
第二年(386)春天,在贺兰部和拓跋部旧臣长孙嵩、叔孙普洛等人的支持下,拓跋珪大会于牛川,即代王位,不久又改国号为魏,北魏政权自此始。
这时,拓跋珪还未满十六岁。
卷七群雄逐鹿(5)参合陂(上)
虽然拓跋珪建立了北魏,但这时他的实力还很弱小。即位不久,独孤部刘显就从西燕慕容永那里迎来了他的叔叔窟咄(什翼犍诸子当中,只有他没被寔君所害,也被苻坚迁至长安,长安破后又随慕容永到了并州),发兵前来争位。一时间诸部骚动,又有内乱爆发的迹象。关键时刻,拓跋珪一边远避于阴山之北再次依托于贺兰部,一边派人急速向中山的慕容垂求救。
拓跋珪当年被俘至长安之时,慕容垂也在长安,两人是否有过会面不得而知,不过既然大家都是鲜卑人,又有亲戚关系,若有来往也不奇怪。(拓跋珪的奶奶是慕容垂的姐妹,所以他可以管慕容垂叫五舅爷。《南齐书魏虏传》甚至称拓跋珪曾“随舅慕容垂据中山”,后来是从中山返回了代北。此事存疑待考。)况且当时西燕既支持刘显和窟咄,则慕容垂理应支持拓跋珪。
于是慕容垂派赵王慕容麟帅军入援,燕魏合兵一处,大败窟咄,窟咄逃奔铁弗部刘卫辰,后被刘卫辰所杀。之后数年,燕魏结成了短暂的盟友关系,共同击破了独孤刘显,慕容垂得到了部众和成千上万的牛羊,而拓跋珪则清除了夺权对手得到了发展空间。
不过,这种基于对付共同敌人的盟友关系是极不稳固的。刘显刚刚败亡,拓跋珪就有了图燕之心,他派堂兄九原公拓跋仪出使中山,以探后燕虚实。
慕容垂见到拓跋仪,责问他道:“魏王怎么不自己来?”好歹我也是他五舅爷嘛!
拓跋仪道:“先王与燕曾共同侍奉晋室,世为兄弟。臣今奉使前来,于理未失。”咱们搞得是平等外交,你少来那套!
慕容垂又道:“我大燕如今威加海内,岂能以昔日为比!”
拓跋仪回答:“燕若不修文德,而欲以兵威凌人,此乃将帅之事,非使臣所知也。”不卑不亢,颇有外交家风范。
回到盛乐后,拓跋仪对拓跋珪道:“燕主衰老,太子宝暗弱,范阳王慕容德自负材气,非少主所能驾驭。慕容垂百年之后,必有内难,到时即可乘机图之,现今则未可。”
于是在慕容垂讨伐翟辽、西燕之时,拓跋珪则在大草原上东征西讨,先后降服了东方的库莫奚、解如部,漠北的高车诸部、叱突邻、纥奚部,西方的柔然,西南的铁弗匈奴刘卫辰等游牧部族,稳定后方扩充实力的同时,还向自己的母族贺兰部、妻族独孤部下手,命他们离散部落分土定居,将权力从各部大人那里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使北魏从早期的部落联盟国家迅速向中央集权的帝国过渡。
在这一场场征战中,拓跋珪也迅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曾经在铁岐山一战中以五六千人大破刘卫辰八九万之众,并乘胜渡河,直捣黄龙,一举荡平了铁弗匈奴。当年苻坚灭亡代国就是应刘卫辰之情,为报此仇,拓跋珪将刘卫辰子弟宗族五千余人一律杀死,尸体投入黄河。只有其少子刘勃勃侥幸逃出。
391年,魏燕之间貌似友好的关系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这年,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到燕国出使。这本来是一次平常的外交活动,但后燕由于多年征战战马短缺,就把拓跋觚扣留在了中山,以此向北魏索取良马。拓跋珪马上用行动表示了对这种勒索行为的不满,他不但与后燕绝交,并且转而与以往的敌人西燕结好。
既而慕容垂伐西燕,长子被围,慕容永向北魏求救。拓跋珪派了五万骑兵前去相救,虽然未及抵达西燕就已灭亡,但这种举动无疑宣告了两国已进入敌对状态。
其实拓跋珪的日益坐大必将威胁到后燕的统治,这一点慕容垂岂能不知?只是当时碍于翟钊、慕容永这些心腹之患未除,慕容垂不愿多启战端而已。而在灭掉西燕后不到一年,双方之间的大战即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