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卷六大秦帝国(13)被低估的对手(下)

谢安,字安石,出身陈郡谢氏,贵族精英教育培育出的优秀知识分子。幼时即聪慧异常,有“风神秀徹”之称,长大后名声更盛,被江南士子奉为青春偶像。曾经有一同乡罢官回家,除了五万把蒲扇外别无盘缠,就在谢安家留宿。谢安随手挑了一把蒲扇,上街迈着方步转了一圈,就引起了京师时尚界一股“哈谢”潮流,人人都来抢购蒲扇,竟至脱销。

偶像派文青谢安不但书法好,能词赋,还热爱音乐事业,加以言辞机敏风姿出众,又是贵族出身,具备了魏晋名士的一切素质,朝廷就想征召他为官。但那时谢安的父伯兄弟都在朝中为官,家里又田连阡陌吃穿不愁,谢安乐得无官一身轻,就拒绝了征召,继续做他的逍遥派掌门人。

整个四十岁以前,谢安都是在纵情山水吃喝玩乐中度过的。他在会稽东山盖了别墅,整日里与书圣王羲之、高僧支遁、名士许询等带着歌妓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钓鱼下棋饮酒抚琴,过得是悠游惬意的隐士生活。(当年王猛在华山隐居的时候可比他苦多了,想必谢安身上一定不生虱子)有一次谢安和朋友们乘舟出海游玩,天气突变,风起浪涌,同舟之人都十分担忧,唯有谢安吟啸自若,视风浪为无物。船夫见状,还继续向前划。风越来越大,浪也越来越猛,朋友们更加坐立不安。谢安才不紧不慢地说,再这样就回不去了吧?船夫才掉头转回。这件事暴露出,谢安身上有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和气度,而这种从容气度恰恰是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那年头不像现在,知识分子越是隐居不出,名头越响,政府越要三番五次地请你下山出仕。中央和地方数次征辟,谢安就是不出来,弄得政府很没面子,甚至有官员上奏说既然谢安不想为政府服务,那干脆把他“禁锢终身”得了,以后永不叙用。连谢安的老婆刘氏也数落他说,你叔伯兄弟都升官富贵了,身为大丈夫你难道不应当也那样吗?谢安听了,捏着鼻子道:“恐怕以后也免不了喽!”

果然如谢安自己所言,数年后由于几个兄弟谢尚、谢奕、谢万或者亡故,或者遭贬斥,为家族利益考虑,谢安不得不告别了高卧东山的逍遥生涯,走上了仕进之路。

当时桓、谢两家关系尚好,而谢安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桓温的司马。这一年谢安已经四十一岁了。去荆州赴任之前,众位朋友为谢安在新亭送别。大家喝了点酒,开了些半荤半素的玩笑,中丞高崧揶揄谢安道:“你屡违朝旨,高卧东山,众人都互相传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现在你可算出山了,天下苍生又该把你如何呢?”谢安微有愧色,笑而不答。

当年王猛走出华山,为前秦建立了不世功勋,而谢安如今也要走下东山,去追寻他的事业了。他笑而不答,因为正如王猛身兼数职不能辞一样,他的肩上也有他的责任。

谢安出山之时,正值桓温权势熏天之日。此后的十余年里桓温打击殷、庾士族,发动第三次北伐,甚至废立皇帝,事件层出不穷,朝局风云变幻,然而史籍中与谢安有关的记载却寥寥可数。这说明,谢安深谙韬晦之道,尽量不去招惹桓温,甚至一度与桓温的关系还不错。但随着桓温对晋室的威逼越来越紧,王、谢等大族成了他必须要扳倒的绊脚石(时人王谢并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王谢也)。特别是372年简文帝死后,桓温携兵入朝,已有诛王谢、移晋鼎之心。

当时桓温驻军于新亭,已经官至吏部尚书的谢安与侍中王坦之奉诏前去迎接。桓温大陈兵卫,延见百官。王坦之十分惶恐,谢安却神色如常,道:“晋室存亡,在于此行。”两人一入桓温营帐,便觉有一股肃杀之气,板壁帐幕之后隐隐有刀剑铿锵之声。王坦之紧张得冷汗沾衣,手版拿倒了都不知道。谢安则从容就坐,对桓温道:“我听说自古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于壁后置人邪!”桓温笑道:“我是不得不如此尔。”遂命左右退出,与谢安谈笑风生,终究未敢动武。

桓温得病后,还念念不忘向朝廷讽喻加自己九锡。九锡之赐,自来非人臣所能望。所以谢安故意拖延,诏书明明写好了草稿,谢安却鸡蛋里挑骨头,今天说这个地方不合适,明天说那个词使用不当,一拖拖了大半个月,直到桓温咽下最后一口气,愣是没见着加九锡的圣旨。

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豁、桓冲继承了他的权势。为了对付二桓,谢安又借助了当时临朝摄政的褚太后的力量,终于将桓氏势力挤出中央、退回到了荆州(这也与桓冲顾全大局有关)。

此时前秦已夺取了东晋梁、益二州,时时刻刻都有南侵的可能。谢安位居中书监、录尚书事,对内施以德政,对外镇以和靖,使东晋朝廷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局面。

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正如谢安平素喜怒不形于色的行事作风一般,东晋也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着力量的调整和积蓄,以迎接那迟早要来的一场终极对局。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北府兵的组建。

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国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邙山野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国的那些事儿第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