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卷六大秦帝国(7)国运转折(上)

公元367年五月,前秦布置在邺城的细作送来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

燕国太宰、大司马、太原王慕容恪病逝。

烈士暮年,虽仍壮心不已,但生老病死的定律谁都在劫难逃。

离世之前,燕国少主慕容暐前来探视。慕容恪望着这位尚未年满十八岁的皇帝,淡淡的哀伤掠过心头。他强打精神,缓缓说道:“臣闻报恩莫过于荐贤。臣将不久于人世,大司马之职总统六军,不可失之于非才。吴王垂文武兼备,不亚于管仲萧何,陛下若能任以大政,则关陇可平,国家可安。不然,秦、晋必有窥我庙堂之心!”言终而卒。

若其死后有知,慕容恪一定会感到失望。因为继他之后秉政的太傅慕容评嫉贤妒能,并未将大司马的职位授予他力荐的慕容垂,而是给了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当时慕容冲还不到十岁,慕容评的用意显然是要自己专权。过不了多久,慕容评将会为他这一自私的决定感到后悔。

听说慕容恪死去,苻坚心下窃喜。他派了使臣以朝贡为名,打探前燕虚实,得到的报告是“燕国政无纲纪,实可图之”。然而就在苻坚兴致勃勃准备攻燕之际,没想到自己的内部也出了问题。

当年苻生被杀,苻坚即位后,虽然他对苻生的几个弟弟苻幼、苻腾、苻柳、苻廋、苻武等各委以要职,但苻健一系的这几个宗王仍然心怀不满。早在三年前,汝南公苻腾就因谋反未遂被诛。当时王猛就曾劝苻坚说,苻生诸弟尚有五人,五人不除,终必为患。但苻坚并未听从。后来时任征北将军的苻幼趁苻坚亲征匈奴曹毂、刘卫辰的时候发动兵变,偷袭长安,所幸被留守的卫大将军李威击斩。苻坚得胜回京后查检此事,发现苻柳、苻双都曾与苻幼通谋。苻柳任征东大将军,镇并州;苻双任征西大将军,镇秦州,皆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要是别的皇帝,肯定彻查此案,不把苻柳、苻双杀了才怪。但苻坚的为人前面我已提过,他待人向来宽和,觉得苻双与自己是一母同胞,而苻柳也是先帝苻健的爱子,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对此事再也不提。

但世间的事情往往如此,君子越是隐忍退让,小人越是跋扈紧逼。前秦建元三年(368)十月,苻双据上邽、苻柳据蒲坂再次起兵谋反,而且他们还联络了据陕城的苻廋、据安定的苻武,四路发兵,准备共伐长安。

不过小人也有小人的弱点。这四个人心怀鬼胎各打各的算盘,虽然号称要同伐京师,但人人都想当渔翁,谁也不抢先出兵。这就给了苻坚各个击破的机会。

最初,苻坚仍然尝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派使臣去对四人说,我待你们已经仁至义尽,你们何苦还要造反?若就此罢兵,各安其位,我将待你们一切如故,绝不治罪。并叫四人啮梨以为信(不知咬梨何以为信,《通鉴》胡注所说过于牵强,不予采纳。难道是意谓永不分离?)。但苻坚并没有收到让他满意的答复。

好吧。既然你们如此顽固,就休怪我无情。

次年正月,苻坚派后将军杨成世、左将军毛嵩西讨上邽、安定,辅国将军王猛、建节将军邓羌东攻蒲阪,前将军杨安、广武将军张蚝攻陕城。苻坚制定的策略是,命王猛、杨安的东路军距城三十里坚壁勿战,等西路军平定秦雍后再合兵一处,并力取之。

苻坚的兵马还没到,陕城的苻廋着了慌。他宣布投降前燕,并遣使者请燕兵前来接应。陕城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是关外通往关中的要冲。在内乱未平的情况下,如果前燕以苻廋为向导进攻关内,则前秦有亡国之忧。所以苻坚十分紧张,急调大军屯聚华阴,以防外敌进犯。

当苻廋的求援信送至邺城,范阳王慕容德急忙上疏,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建议派慕容垂、皇甫真两路发兵直取长安,许多朝臣也赞同救陕伐秦。但主政的太傅慕容评却力排众议,认为万万不可。理由是:秦乃大国,咱皇上虽然英明,却比不上先帝,我们的谋略机智更与慕容恪没法比,能闭关保境就不错啦,灭秦不是咱们干得了的事!

自从前燕占据河北之后,许多王公贵族摇身一变,从驰骋马上的部落酋长变成了好逸恶劳的大地主。他们侵占国家民户,田连阡陌,锦衣玉食,醉生梦死,他们在女人身上的时间比在马上的时间还多,摸弓箭的次数比摸酒杯的次数还少。这些人锐气尽丧意志消磨,早已将征服的荣光置之脑后。慕容评就是这些人的典型代表。

所以,当朝廷拒绝了苻廋的求救申请的时候,智计谋略不亚慕容恪的吴王慕容垂,只能与皇甫真在一起发发牢骚,徒唤奈何了。

在足球场上,错过得分机会通常是要被上帝惩罚的。两国相争也是如此。我们中国的老话称这种情况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仅仅两年之后,在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夜,慕容评将彻底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卷六大秦帝国(7)国运转折(下)

四月,苻坚的西路军攻克安定;七月,拔上邽,苻双、苻武被斩;九月,王猛攻下蒲坂,斩了苻柳;十二月,王猛与邓羌会师后攻拔陕城,苻廋被擒后赐死。不到一年的工夫,前秦内乱平定。而燕国也就此错过了灭秦的绝佳机会。

你不来灭人,人家就来灭你。而且更热闹的是,面对前燕这么一大块肥肉,秦人还没来得及动筷子,东晋就抢先下嘴了。

这个机会,桓温已经等待太久了。

永和十年(354),他第一次北伐,距长安咫尺而未渡灞水;

永和十二年(356),他第二次北伐,大败姚襄于伊水,修复洛阳园陵而还;

这两次北伐让桓温声望大增,也使其在东晋朝廷的政争之中一步步地逼近了中枢地位。迫于压力,晋室先是封桓温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继而又加其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到了太和三年(368),桓温已经取得了“位在诸侯王上”的殊礼。

此时,摆在桓温面前的唯一障碍,只剩下了掌握在徐兖刺史郗愔手里的北府兵和豫州刺史袁真手里的豫州兵。

要解决这两个对手,桓温又祭出了老办法——北伐。

实际上早在九年前慕容儁死的时候,东晋朝廷就有北伐之意,但那时桓温却认为慕容恪尚在,不可北伐。如今慕容恪这一令人恐惧的对手终于离开了人世,桓温再无顾忌,于是在太和四年三月上疏,请求率江州刺史桓冲、徐兖刺史郗愔和豫州刺史袁真共同北伐。

桓冲是桓温的弟弟,带上他无可厚非。然而桓温还要带上他政治上的对手郗愔和袁真,则纯属动机不良。

郗愔这个人,史书上的评价是“暗于事机”,意思是不识时务没有眼力价。听说桓大司马邀请自己共同北伐,老头很激动,连忙写了一封信说我这把老骨头愿意跟您共复河山,军队已集结待命云云。幸亏他的儿子郗超在桓温身边做参军,知道桓温是什么样的人,取过老爸的信来一看,吓得一身冷汗,心说老爷子要是真跟桓温出去,没准就回不来了。连忙将这封信撕得粉碎,自己重新写了一封。说我郗愔没有将帅之才,老病缠身不堪军旅,我的军队您来统帅正合适,还是给我安排个清闲的工作养老吧!

桓温得信大喜,就让朝廷调郗愔去肥得流油的会稽(今绍兴)当市长,自己兼领了徐、兖二州刺史。

而另一位刺史袁真,也许是自己不够聪明,也没有足够聪明的儿子,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参加了桓温的北伐。

初夏,桓温亲率步骑五万自姑孰出发,第三次向北方进军。

出师前,桓温与当朝首辅会稽王司马昱进行了一次密谈。内容如何,无人知晓。

出师之日,满朝文武和南州百姓在大道旁为五万将士设祭送行,都邑为之一空。

本次北伐仍走水路,自兖州(镇治广陵)出发,溯中渎水、泗水北上。途中经过金城,少年时桓温曾在此地为官。如今见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柳树已是枝叶累累、粗至十围,桓温心中翻滚感慨万千。他轻抚那斑驳龟裂的树干,长叹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这年,他已经五十八岁了。多少青春时的梦想已被雨打风吹去?多少壮志豪情已被无休的政争和无情的现实销磨?那些谈玄论道信口雌黄的所谓高士们,又怎能知道我的抱负与艰难!

罢!罢!罢!

大丈夫处世,纵不能流芳千古,亦可为遗臭万年!

桓温折柳为别,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

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国的那些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邙山野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胡霸天下——五胡十六国的那些事儿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