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鸿章把新疆比喻为漏卮,保有新疆得不偿失,以及中国不可能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新疆“不可复、不可守”的理论,后来完全被客观事实证明是彻头彻尾的谬论。正是由于中国保住了新疆,才能成功地将对中国长城以北领土一直垂涎三尺的俄罗斯阻隔在新疆之外,从而避免了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新疆之役不仅收复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更保护了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和东北广大地域的安全,这场战争所关系到的领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其实,如果失去新疆,事情还不止此:陕甘曾经经历过十多年之久的大规模内战,这场内战刚刚结束,整个陕甘并不稳定。从前的陕甘还是内地,可是,如果情况改变,陕甘将有长达数千里的边境线与外国接壤,在新的、极其复杂的外部条件下,这个地区会不会以反清、革命等等形式爆发新的内战?重开内战之后结果如何?

没有了新疆,西藏也将孤悬于西南,那里本来也同样不稳定,如此一来将增加许多新的、更加不稳定的因素,它还会不会继续保留在中国的版图之中?

新疆,只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将会有一连串的问题旋踵而至,当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的时候,将没有任何人能够逆转大局、挽狂澜于既倒。因为那时候的中国,将不仅不是一个强国,而且已经不是一个大国了,后来的情况,将不堪设想!

如果中国根本无法接受这样一种结果,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根本没有其它选择,只有坚决出兵、保住新疆才是唯一的出路。当时的中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作出了出兵的决定,并且在经过了极其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终于收复了新疆。

收复新疆的意义,除了使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失而复得之外,更重要的是保住了中国西部和北部广阔的战略纵深,此后,尽管俄国一直在费尽心机地折腾,并获得巨大成功,使外蒙古150多万平方公里脱离中国版图,但由于中国整个国防体系藩篱完整,因此依然能够保有今天这样960万平方公里陆疆的战略格局。

李鸿章只强调新疆的经济价值,左宗棠则认为新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经济价值上也并不像李鸿章所描述的那样不堪,他们二人的眼光有着极大的差距。百余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这些事实应该已经非常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出收复新疆和放弃新疆都正确的说法,甚至以甲午战争的惨败为由,来证明当年应该放弃新疆,当然是十分可笑的。

[待续]

[续前]

九、甲午战败,果真是收复所新疆导致的吗?

如果放弃新疆之后,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同时成为边境,北京也将成为一座边城,那么,中国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将是迁都,而不可能是加强海防;当时的海防和塞防之争,距甲午战争有整整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一旦发生俄国占领新疆之后的东侵,中国将会腹背受敌,无论陆防还是海防,都将毫无胜算。在西部国防存在巨大缺口和隐患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如李鸿章所说,去全力发展海防的。但是,收复了新疆,中国西北的防御体系修补完整,没有中俄对抗的顾虑之后,中国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去全力发展海防了。

毫无疑问,收复新疆不仅不是阻碍了海防的建设,而且是对海防建设的极大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能够在收复新疆之后建立起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待续]

[续前]

可是,这支海军成军刚刚六年,就在那次中日海战中被人家打了个落花流水,以0比5的战绩,可耻败北,接下来整个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种说法:这次失败,是由于新疆之役导致的,新疆之役的胜利,是以海军的发展停滞为代价的。如果中国当时放弃新疆,用结余的军饷购买20艘定远、镇远那样的铁甲舰,就不会在后来输给日本了。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果真如这些意见所说,是因为新疆之役吗?当然不是!

一些关于甲午战争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介绍中,反复强调了双方舰只的吨位、航速以及火炮射速方面的差距,以证明中方完全处于劣势,必败无疑。但是,这些介绍都刻意隐藏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那就是中方拥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它们各7335吨的排水量,在中国海军史上的记录,被保持了上百年,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也堪称超级巨舰,而它们厚达12-14吋的铁甲,更使日本军舰的火炮根本无法将其击沉。尽管鱼雷可以对这两艘铁甲舰形成威胁,但在黄海海战中,日本的鱼雷快艇并没有出动。这两艘军舰共有8门305mm的主炮,日本军舰的防护都非常薄弱,要么是轻装甲,要么干脆没有装甲,一旦被这种炮弹击中,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难逃灭顶之灾。而这八门火炮的射程达6000米之遥,也远远超过日本舰队的火炮射程。一些时尚的学者,强调了日本在吨位、速度方面的优势,却完全不提他们在装甲防护方面的巨大劣势,不提中方定远、镇远两艘巨型铁甲舰根本不会被击沉的优势以及8门305火炮对于防护薄弱的日舰的巨大杀伤力,应该是十分片面的。面对这样两艘根本打不沉的铁甲巨舰,日本仅靠吨位、速度方面的优势,是否可以改变战场力量对比,应该是值得商榷的。而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前二十年时,竭力要求以放弃新疆来加强海防,为什么在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之后,却再也不那样强调加强海军了,并且在甲午战争前夕的1891年拍着胸脯打包票,声称“渤海门户已深固不摇”,“臣任职北洋,尤责无旁贷”?李鸿章如此有底气,难道就没有一点中日海军力量对比之间上述有利因素的考虑吗?恐怕未必。[待续]

[续前]

在北洋水师网站上,钟琳先生发表了一篇题为《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海军弹药供应问题——重新解读徐建寅秉帖》的文章,谈到了这样一些意见:

“当时军内外的外籍人士都普遍认为,北洋海军缺乏弹药的主要责任在天津方面,完全是岸上官吏的贪污卖国行为所致。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引者)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赫德的机要秘书濮兰德也说:‘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供应,鸭绿江之役很可能中国方面获胜。’”

钟琳认为,定远、镇远两舰的八门主炮,每炮标准备弹50发,两舰实际备弹远不到正常值的百分之六十,弹药储备严重不足。来远、致远、广甲三舰合击排水量仅622吨的赤城号,赤城共中大口径炮弹30发,而比睿和西京丸也多次被305mm炮弹击中,却始终没有对其造成致命打击,炮弹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可见一斑。钟文得出结论:“北洋海军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因为弹药匮乏和弹药本身的质量问题,对北洋海军发挥正常的战斗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是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待续]

[续前]

关于北洋海军的炮弹供应问题,钟文中还说:“汉纳根在战前的一封信中则提到:‘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弹药问题上。我发现我们的灾难在于,两艘铁甲舰的8门30.5厘米炮只有3发长倍径榴弹和64发短倍径的、粗糙的榴弹。福州制造的铁甲舰“平远”的26厘米火炮根本没有榴弹,而巡洋舰“超勇”和“扬威”的26吨炮则没有发射药的储存。与此相反,三艘铁甲舰的火炮有着充足的穿甲弹,但是鉴于日本没有铁甲舰,这些炮弹差不多是没用的。同样,其他舰只所获得的弹药是不足的,但是在威海卫的弹药库里,却有足够供装甲巡洋舰使用的弹药。’”

钟文在列举了一些列考证之后说:“这封信反映的情况和上述统计基本符合,显然是真实的。那么结合前文我们不难发现,北洋海军的炮弹供应存在很大问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小说在线阅读_第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平湖月满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左宗棠第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