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湖南的处境和吴越相当,钱弘俶对南唐的态度,也是周行逢的态度。所以,只要南唐攻周,湖南为了自保,也必定会配合吴越,对南唐两面夹击,破坏南唐的北伐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南唐不太可能有机会渡江北伐。

在此时的南方诸国中,挑出一个对后周最具军事威胁的政权,应该是后蜀。但如果后蜀趁周军兵败契丹之机(假设),出兵攻周,由于秦州被周夺去,沿渭河平原东进已经不太可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效仿诸葛亮走子午谷攻长安,一是沿汉水谷地攻襄阳。不管是走哪条路线,蜀军必须在先占领长安或襄阳后,才能威胁到洛阳和开封。

孟昶曾经在公元947年底大举北伐,走的就是子午谷、秦州一线,结果蜀军大败。而如果蜀军走汉水谷地,必然要面对驻镇襄州的周军。虽然在显德五年(公元958)五月,坐镇襄阳十年、守土有方的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调任青州,但安审琦的继任者是谁?向训!同时向训还兼任西南面水陆发运招讨使。

柴荣调向训守襄州,明显就是防备孟昶的。再者,向训曾经和蜀军打过交道,对蜀军比较熟悉,只要孟昶从汉水出兵,向训自有办法收拾他。向训是五代晚期少有的帅才,有向训在,柴荣大可以放心。

还有就是荆南和前后蜀经常争夺地盘,在长江上屡次作战,水战经验比较丰富。荆南从高季昌建镇开始,就一直依附于中原政权,对周边政权戒心较重,特别是前后蜀。高保融绝对不愿看到后蜀灭周,在柴荣北伐的前一年,高保融就上书柴荣,请柴荣批准他率水军攻蜀。

至于北汉,柴荣早就将北汉围的密不透风,从北往南依次有义武军节度使孙行友坐镇定州、成德军节度使郭崇坐会镇镇州、安国军节度使王仁镐坐镇邢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坐镇潞州、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坐镇晋州,黄河西岸还有半独立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永安军节度使折从阮,李重进率重兵进入在北汉边境。

这些封疆大吏中,郭崇、李筠、王仁镐、孙行友都算是郭威的嫡系人马,郭、李、王三人还参与了郭威武力进京夺位行动。杨廷璋是郭威的内弟(杨廷璋的姐姐嫁给郭威),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这些人的忠诚度都没什么问题,至少在柴荣生前是如此。李彝兴和折从阮出于地缘利益平衡的考虑,也不会坐视北汉强大。再说刘承钧兵力也有限,折腾不出多大的动静出来。

综合来看,柴荣如果不病,继续北伐,实在看不出来有多大的失败可能,当然这个观点不绝对,只是相对的预测。即使柴荣败了,周边敌对政权由于各种牵制原因,也不太可能对周朝产生太大的威胁。再退一步,柴荣北伐惨败,是否能让柴荣的地位受到严重动摇?可以参见赵光义北伐惨败后的地位。

——————————————————————————————————

(1)《契丹国志》卷五

(2)(3)(4)《五代史补》卷五

(5)《辽史.萧思温传》卷七十八

(6)(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五

(8)《闻见近录》

(9)《辽史.萧思温传》卷七十八

(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

感谢大家对在下的支持,在下会竭力写好柴荣,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无愧于心。因为历史观的不同,所以同一个人物或同一件事,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相反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正如斜阳兄所说,在下有红军兄专门捉虫子,非常的幸运。红军兄的捉虫水平实是高不可测,再隐蔽的虫子,也能被红军兄看到。以后修改稿子时,会按照红军兄列出来的这个纠错表进行校正,事半功倍。

南方两大强国的实力已经被柴荣打掉了,即使柴荣北伐失败,吴蜀进攻后周的可能性也不大,成功率更是微乎其微。最大的原因如上所说,吴蜀不是南方仅有的两个政权,他们的身后,还有几个臣服于中原的政权。他们之间的互相牵制,让他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坐大。如果能拿下幽州的话,曹翰是个不错的镇守人选。曹翰其实是个少见的奇才,但能镇住曹翰的人,只有柴荣。在柴荣面前,曹翰规规矩矩,半点不敢放肆。柴荣在世时,他的部下没有一个敢生反心,包括赵匡胤。

其实赵匡胤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在当时绝对是一流人才。他兵变后的保守政策,其实还是源于他得国的方式太脆弱。成功来的太容易,所以他担心部下会学他,赵匡胤的主要任务是防内,而不是防外。赵匡胤不是说对契丹有多少畏惧,而是他担心一旦和契丹大打出手,他手下的那些大将是否能听他的指挥,尤其是禁军义社那伙人。杯酒释兵权,其实针对也是这些禁军中的老油子。

赵匡胤兵变时,他在政界的威望非常一般,只是在军界有影响,从李重进起兵之时,他带百官南下就可以看出来。赵匡胤之所以不北伐,除了他的保守战略外,主要还是内部根基不牢固。他不同于柴荣,柴荣打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南唐彻底打服了,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甚高,但赵匡胤没有这样的人望。所以他不可能在新得国后,立刻北伐。但赵匡胤也是有机会的,至少灭蜀之后,天下统一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这个时候北伐,时机是可以的。

关于冯道,宋兵兄批评的很有道理,冯道这个人确实是没什么原则,随遇而安,如飘萍一般,飘到哪算哪。冯道更多的时候是黄鹤楼上看翻船,一切都和他无关。冯道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创新力,他是旧世界的代表,而柴荣是新世界的代表,所以不可避免的发生矛盾冲突。冯道的人生,是唐末五代乱世中的士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当时效力过两家以上政权的士人举不胜举,今天跟朱温混,明天就跟着李存勖玩,后天跟着石敬瑭。武人的价值体现在乱世,文人的价值体现在盛世。但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他们面对这样一个天崩地裂的大乱世,为了生存,有时不得不屈身于军阀,混的好入阁拜相,混的不好也能当个幕僚清客。在这样的环境下混的久了,有些人难免会习以为常,没有了治天下的大志,只在意一时之得失。还是柴荣这样的人物,才有能力和魄力打破旧格局,真正改变历史。

柴荣病重撤军,之所以没有留下大将继续北伐,关键的问题还是兵权问题。一旦将兵权给别人,无法保证这个大将是否会生二心。万一生有二心,就是杜重威、张彦泽的翻版,形势危矣。柴荣是历史上不多见的亲征皇帝,而且他不是象征性的亲征,他不但是皇帝,而且还是前线大将,和将士们一起在阵前杀敌,不肯退后。他的早逝,可能和这个有一定关系。唐五代宋时的贵州,是指今广西贵县,而非今之贵州省。这个贵州的郡名是郁林郡,南朝齐第三个皇帝萧昭业,他封号就是郁林王。贵州之名,始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五代政权没有控制两广,但往往会给一些官员两广州郡的虚衔。有趣的是,赵匡胤在出道时,因为有功,封为严州刺史。严州也在广西,就是现在的广西来宾。

因最近事忙,所以先多更新几篇,暂停几天,请大家理解。几天后继续更新。

第九章历史突然改变方向

一弥留之际

1

柴荣虽然病倒了,但他的意识依然清醒。柴荣并没有意识到他轰轰烈烈的人生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他还在“勤民听政,旰食宵衣。”处理相关军政事务。

柴荣在去世之前,处理了两件藩镇外交事件,都与南唐有关,而且这也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割据泉州、漳州的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派遣使者间道来开封,上表柴荣,请求在开封设立进奏院,相当于现在的驻京办。从正式名分上来说,清源军属于南唐管制,但南唐失去淮南后,国力衰弱,留从效认为柴荣极有可能渡江消灭李璟,“金陵已归皇化,莫不华夷宾服,文轨混同。”(1)所以抛开李璟,提前向柴荣表忠心。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