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不过,孙忌口才是好,但在柴荣面前,孙忌的强词夺理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毕竟这是一个讲实力的世界,说的再好,没有实力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谈。弱国无外交,自古皆然。柴荣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是绝不会善罢甘休,无论孙忌如何口吐莲花,都没有用。

南唐的四位特使以为李璟的让步已经非常大大,柴荣应该能够接受。没想到在冷硬似铁的柴荣面前,接连碰上钉子,四人显的非常尴尬,他们不知道空手回到金陵后,如何向李璟交差。

在李德明看来,“周军急攻寿州,旦暮且下。”(5)虽然此行没完成任务,但李德明和其他人比起来,还是算是比较务实,能拎得清形势。柴荣拿下寿州,气焰会更加嚣张,如果周军一鼓作气全盘吃掉淮南后,极有可能过江直取金陵,到时南唐君臣都要完蛋。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劝李璟放弃幻想,割让淮南十四州,以换取周军不渡江。

李德明告诉柴荣:“寡君未能知大国兵力乃尔,愿宽臣数日之诛,归国取表,尽献江北郡县。”(6)柴荣现在也没有考虑渡江的问题,他现在只考虑得到淮南十四州,就同意了。但南唐四位特使并没有全部被放归,李德明和王崇质回金陵,钟谟和孙忌暂时留下来,特别孙忌,柴荣有事需要他帮忙。

回到金陵之后,李德明交给了柴荣写给李璟的一封信,如下:

朕今躬统戎师,龚行讨伐,告于郊庙社稷,询于将相公卿,天诱其衷,国无异论。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则何以光祖宗之烈,厌士庶之心,匪独违天,兼且咈众。但以淮南部内,已定六州,卢、寿、濠、黄,大军悉集,指期克日,拉朽焚枯,其余数城,非足介意。必若尽淮甸之土地,为大国之提封,犹是远图,岂同迷复。如此则江南吏卒悉遣放还,江北军民并当留住,免违物类之性,俾安乡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礼,非无故事,实有前规。萧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孙权事魏,自同藩国之仪。古也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常号,何爽岁寒。傥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事资真悫,辞匪枝游,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言尽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请自兹绝。(7)

柴荣暂时还没有攻克淮南后随即渡江的打算,毕竟“强弩之末,势不能穿于鲁缟”的道理,柴荣还是懂的。再说渡江需要大型战舰,周朝的水军实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柴荣希望李璟能识时务,早点交出淮南十四州,双方罢兵休和。如果李璟顽抗到底,周军就有可能在攻克淮南后,不顾一切的直扑金陵。

李璟能忍痛割让六州,已经到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了。现在柴荣得寸进尺,竟然让他全部交出淮南,李璟非常的愤怒。两军在淮南呈胶着状态,胜负亦未可知,李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满足柴荣的要求。

李德明看到李璟突然变的强硬起来,他担心周军渡江,极力劝说李璟认清形势,不要做螳臂当车的蠢事,尽早交割淮南十四州。李德明为了吓唬李璟,极言周军威武雄壮,“攘袂大言周师必克”(8)。李璟对李德明吃里扒外之举极为不满。本来李璟派李德明去游说柴荣的,结果这厮回来后,倒成了柴荣的说客,岂非荒谬。

朝中宋齐丘、陈觉等人和李德明是官场上的死对头,平时没机会扳倒李德明,现在机会来了。宋齐丘当面指责李德明:“轻佻,言多过实。”(9)陈觉做起构陷人的勾当来,显然要比宋齐丘更老到。宋齐丘并没有去前线,他对李德明的指责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陈觉有办法,他暗中与李德明同回金陵的副使王崇质,他指使王崇质出面做伪证,“使王崇质异其言”。王崇质根本不敢得罪宋齐丘、陈觉这伙人,在陈觉的胁迫下,王崇质昧着良心,在李璟面前“揭露”李德明的“卖国行为”,说“李德明卖国求利”(10),出卖国家利益,是个卖国贼。

李璟本就对李德明窝着一肚子的无名火,李德明却火上烧油,李璟大怒,下诏斩李德明于市。

杀了李德明,意味着李璟不再走议和路线,开始对柴荣进行强硬的反击,淮南局势,还是一片混沌。

柴荣不是傻子,他自己也不相信李璟会在走投无路之前向自己屈服,他不指望李德明能给他带到什么好处,一切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可现在的问题是,周朝大军顿兵寿州城下,一直没有攻下来,刘仁赡还要负隅顽抗,让柴荣一愁莫展。

这时留在周军营中的孙忌派上了用场,柴荣派人将孙忌押到攻城的楼车上,让孙忌劝降刘仁赡,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孙忌根本不可能做此等自毁名节的事,他在楼车上对着刘仁赡大声说道:“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11)

孙忌劝刘仁赡宁死也不能投降,否则一世英名,就要坠地了。刘仁赡身着戎装,在城头对着孙忌含泪下拜。刘仁赡从来没有投降的打算,孙忌这番话更加坚定了刘仁赡以死报主的决心。

柴荣听说孙忌在楼车上劝刘仁赡死守,非常的恼火,他立刻命人把孙忌押进大帐,大骂孙忌混蛋。孙忌知道柴荣会责问他,他早有准备,孙忌的回答义正词严:“臣为唐宰相,岂可教节度使外叛邪!”(12)孙忌答的很有艺术,将了柴荣一军。孙忌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有敌国劝周朝将吏投降,柴荣会接受吗?

柴荣果然没话可说,他还能说什么。

———————————————————————————————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

(2)《册府元龟.僭伪部.称藩》卷二百三十二

(3)《江南野史.嗣主传》卷二

(4)《宋史.张琼传》卷二百五十九

(5)(6)《南唐书.李德明传》卷七

(7)《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三》卷一百一十六

(8)《南唐书.李德明传》卷九

(9)(10)(11)(12)《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

想简单说几个问题。一是后周的天下是怎么来的?首先是刘承祐杀害郭威和柴荣的家小,郭威起兵自保,天经地义!自秦以下,历代得国最正者,西汉、东汉、蜀汉、刘宋、陈、后周、明。郭威对后汉江山的贡献极大,可以说后汉得天下,郭威有一半的功劳。是郭威提出建议,避开强敌,以迂为直,进取汴梁,才成就了刘知远。李守贞三镇叛乱,是郭威平定的。要说欺骗得天下的,肯定有,但绝对不包括后周。后周得国极正,刘承祐负郭威在先,杀尽郭柴家人,郭威当然有资格推翻刘承祐,天经地义!没有郭威,后汉天下可能都不会存在四年。

再就是是柴荣的继嗣问题。柴荣是郭威发达之后认的干爹吗?当然不是。柴荣和郭威并非无亲无故,柴荣是郭威最深爱的夫人柴氏侄子,算是郭威的内侄。在郭威最穷酸落魄的时候,是柴荣做小贩,养家糊口。郭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柴荣对他非常孝顺,他也喜欢柴荣,并立其为皇嗣。郭威选择柴荣,那是后周政权内部正常的权力交接,即使郭威选择了杨廷璋,也是郭威的权利。完全是两码事。

刘铢、苏逢吉等人构陷郭威,致使郭柴家小被杀。郭威进京后,不杀刘铢家小,只杀刘铢一人。虽然郭威本来是想杀刘铢家小的,但王处讷劝止,并没有动手。如果以郭威有心杀刘铢家小为由否定郭威,这是不客观的。就算郭威杀了刘铢家小,也不过一报还一报。赵匡胤有心要杀柴荣幼儿,但被潘美劝止,也没有杀,能就此认为赵匡胤不好?当然也不能,赵匡胤是对历史是做出过应有的贡献的。

赵匡胤不杀柴家幼子,天经地义当如此,柴荣待他何厚?如果他杀了柴荣幼子,在舆论上会对他非常不利。何况他接手的天下是柴荣打下来的,不管他是不是被迫的,但终归是做了。要说仁厚,郭威对百姓何其宽厚,废苛政重税,柴荣继养父之志,继续让利于民。对百姓好,才是最大的仁厚。赵匡胤对百姓仁厚吗?当然也是非常不错的,也是一个好皇帝。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