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同时,刘彦贞派人在阵前撒下了无数的皮袋子,里面装的都是铁蒺藜。最为荒唐可笑的是,刘彦贞恶作剧一般的找来许多木块,刻成老虎狮子的形状,放在阵前,可能是想吓唬周军。

周军将士也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谁怕你这个?无不大笑,搞笑将军见得多了,但从没见过刘彦贞这个活宝。骄兵必败,周军三位主将李重进、韩令坤、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赵弘殷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好机会,下令向南唐军发起攻击。赵弘殷,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

周军的粮食供应没问题,大家都有足够的体力,再加上训练有素,立功情绪高涨,所以斗气旺盛。李重进冷笑着一声令下,周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呼啸着杀进了南唐军的阵中。

南唐军的战马都被愚蠢的刘彦贞锁在一起,无法动弹。南唐的步兵也都饿的连武器都拿不动了,这样的军队只有等死而已。是役,周军大胜,“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降三千人,获戈甲三十万。”(5)

同行的南唐池州刺史张全约勉强收拢残兵,退回寿州。驻守定远的另外一路南唐军,也就是皇甫晖、姚凤这一部,见刘彦贞惨败丧命,自知定远不保,率军回撤至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

正阳之战的惨败,对南唐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南唐在闽、楚用兵失败,士气民心已经降到冰点,本来李璟还指望通过打败柴荣来恢复一下久疲不振的国势,结果败的比前两次更惨,严重挫伤了南唐人的信心。“时江淮宁久,民不知兵,大军既败,莫不惶怖。”(6)陆游对此评论说:“唐丧地千里,国几亡,其败自彦贞始。”(7)

而柴荣得知正阳大捷后,非常的兴奋,他立刻下诏,褒奖有功将士。

在本节最后,还要讲一个问题,就是南唐军投降后的遭遇。据《宋史.赵晁传》记载,正阳之战后,李重进把被俘的三千名南唐降卒交给了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赵晁。不清楚李重进此举的用意是什么,应该是交给赵晁管理整训。但生性残暴的赵晁却在一夜之间,将三千名降卒全部杀掉。“李重进败吴人于正阳,以降卒三千人付晁,晁一夕尽杀之。”(8)

赵晁这次杀降卒,应该是擅杀,而且李重进和柴荣事先都不知情。从柴荣对赵晁的态度上来看,“(赵晁杀降卒后)世宗不之罪”(9),如果柴荣授意赵晁杀降卒,就不存在赵晁有罪可问的问题了。

杀降不祥,滥杀降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不能容忍的、违背战争道德的犯罪行为。就算柴荣没有下令杀降卒,他也要负有间接的责任,更何况赵晁有滥杀数千人,柴荣也不问罪,连象征性的惩罚都没有。

赵晁为人凶暴,即使在柴荣亲征淮南期间,他都没有老实过,经常纵军暴掠。周军在淮南期间,军纪不是特别好,恶性扰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和柴荣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武将有关系。这确实是柴荣的一大失误,有时柴荣所说的,与其所做的,并非完全一致。

柴荣不是圣人,永远都不是。

————————————————————————————————————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

(2)(3)《江南野史.嗣主传》卷二

(4)关于这个裨将的名字,《资治通鉴》、《旧五代史》、两部《南唐书》作“咸师朗”,《江南野史》作“臧师朗”,《宋史》作“盛师朗”,今取“咸师朗”之名。

(5)《宋史.李重进传》卷四百八十四

(6)《江南野史.嗣主传》卷二

(7)《南唐书.刘彦贞传》卷九

(8)(9)《宋史赵晁传》卷二百五十四

第四章拉开统一的序幕

四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

刘彦贞的这三万唐军是寿州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周军灭掉这支唐军之后,寿州城就直接暴露在周军的攻击范围之内。而寿州,正是柴荣此次南征的头号目标,柴荣对寿州志在必得。镇守寿州的南唐将领,就是刘仁赡。

刘仁赡,字守惠,欧阳修说他是徐州人,陆游说他是淮阴人,未详孰是?刘氏是江东政权的显赫豪门,刘仁赡的父亲刘金曾任濠州团练使,他的哥哥刘仁规,是吴王杨行密的女婿。当然刘仁赡能为一代名将,靠的不是家世,而是靠自己的能力。

陆游说刘仁赡“略通儒术,好兵书,有名于国中”(1)。李昪很欣赏刘仁赡的才能,封他为武昌节度使,驻守鄂州(今湖北武汉)。刘仁赡最早显示过人才干的,是在李璟伐楚的时候。边镐率陆军攻长沙,刘仁赡率水军沿长江进攻岳阳。攻克岳阳后,刘仁赡安抚楚人情绪,甚得楚人之心。

可以说,在李璟时代,刘仁赡是南唐首屈一指的名将。“性淳谨,器度伟重,喜怒不形于色。总令兵士严而不残,有良将之才。出典郡符,鄟治无滞,有政绩能名,军民乐其仁信。”(2)

名将的标准有很多,但《江南野史》对刘仁赡的这段评语,可以看成成为名将的首要标准。历代成就大事业的名将,最多也就能做到刘仁赡这个份上了。文武双全,不倦书史,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可谓贤将、仁将、智将、勇将。如果当初李璟派刘仁赡为主帅入楚,而不是边镐,湖南局势不至于让边菩萨搞的不可收拾,最终狼狈撤出。

南唐名将不多,好容易冒出来一个刘仁赡,李璟当然要重用。由于寿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柴荣即将进攻南唐的这一年(公元955年)夏天,李璟改任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为人忠义,受君重用,自然竭力报主厚遇。

刘仁赡不同于饭桶将军刘彦贞,他很有战略眼光,李璟听了御医出身的吴廷绍的鬼话,撤掉了“把浅军”,刚到任不久的刘仁赡对此极力反对。但李璟鬼迷心窃,刘仁赡难违君令,只好眼睁睁看着李璟自毁水上长城,刘仁赡欲哭无泪。

虽然对李璟用刘彦贞非常不满,但他还是尽力帮助刘彦贞。刘彦贞火烧屁股般的窜到正阳,准备追击李穀。刘仁赡就看出了饿着肚子行军的问题,他劝刘彦贞处事稳重,不要急于求成。刘彦贞自以为是韩信、彭越再世(魏觉等人的吹捧),把刘仁赡的劝告当成耳旁风,结果兵败身死,成为历史的笑柄。

刘彦贞大摇大摆的离开寿州,去追击“胆小鬼”李穀,刘仁赡就知道刘彦贞骄兵必败。他更知道刘彦贞完蛋后,周军主力肯定会进逼寿州。刘仁赡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了死守寿州的军事准备,“仁赡独按兵城守”(3),没有陪着刘彦贞送死。刘仁赡已经有所预感,他的对手很可能就是亲征南下的大周皇帝柴荣。

在李重进等人与刘彦贞的时候,柴荣还在路上。正月二十日,风尘仆仆的柴荣终于赶到了正阳。稍事休整之后,二十二日,柴荣率军抵达寿州,把大营扎在了城北的淝水北岸。柴荣指挥各部,准备强攻寿州。

寿州在淮河南岸,周军要渡河,就必须有交通工具。之前李穀打造的浮桥正好能派上用场,柴荣下令将正阳的浮桥全都拉到寿州城下,方便渡河之用。正月二十六日,大批周军踩着浮桥渡过淮河,在寿州城外耀武扬威。柴荣想通过这个办法来威慑刘仁赡和守城唐军,瓦解他们的斗志。

柴荣应该知道,像刘仁赡这样的忠义名将,不可能因为他耀兵城下,就会屈膝投降。柴荣要想拿下寿州,除了用武力解决问题,别无他法。正月二十三日,被柴荣征调来的江淮诸州几十万民工,与周朝的正规军一起,对寿州发起了总攻。民工没经过训练,当然不会打仗,但他们可以做一些纯体力的劳动,比如搬运作战工具,等等。

这次柴荣对攻克寿州势在必得,柴荣下令把石炮拉在战舰,游弋在淝河上,对准寿州城墙猛烈开炮。无数块石头像流星雨一样,夹杂着刺耳的风声,射向寿州,战争场面非常的残酷悲壮。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