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昨者刘崇纵肆毒螫,勾引蕃戎,困我生民,深入泽潞。朕所以泣辞神御,亲总甲兵,抑荼蓼之哀怀,殄豺狼之凶党,诚赖元穹垂,将士输忠,大翦寇雠,寻清原野。览贼寇经繇之地,深切悯伤,当城池围闭之时,良资捍御,适因驻跸,宜示特恩。应潞州诸县,取今月(即四月)二十七日已前见禁罪人,除死罪外,并宜与释放。当州数县,昨经贼军伤残处,人户所徵今年夏税斛斗钱帛,三分与放一分。内有村坊,元不遭贼寇残伤者,不在蠲放之限。潞州昨经围闭,将校职员,同力守御,兼以大驾驻跸,迎奉无阙,应在城将校官吏职员,宜令本州具名衔以闻,各加恩泽。昨杀戮贼军之处,及四面山谷闲,尸首绝多,宜令逐处官吏,差人收敛埋瘗,勿令暴露。逐处坟墓,曾被贼军发掘者,指挥掩闭。河东及契丹败散兵士,其中有潜窜山谷闲者,并令招唤,不得辄有伤害。如是义军百姓,便可放归本家。若是军人及诸色人,并监送至驾前,各与稳便安排。辽沁二州,新属潞州,久陷贼境,深可悯伤,委本道节度使倍加安抚,所有刘崇烦苛事件,并与蠲放。(3)

将敌对的国家政权和普通百姓加以区别,是一个成熟而聪明的统治者所为,还是那句话,国家有罪,百姓何辜。柴荣出身底层,和普通百姓有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即使不是为了瓦解北汉统治,他也会这么做的。柴荣心中有百姓,这和其他一些帝王是所不同的。

柴荣和河东百姓做了一个交易:河东只需向周军交纳本年度的赋税,绝不乱收费。另外,只要河东人肯向周军提供粮草,他可以按献粮的数量授予官职。比如献千斛粮、千围草者,就能在州县里当官。(4)但仅靠河东人的捐粮,远远不足以支持周军庞大的军需消耗,柴荣又下诏,让与河东接邻的州县迅速发粮至前线。

解决了粮食问题,周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对付刘崇。经过高平一战,周军的信心大幅提升,而此时的北汉已经是穷途末路,兵员减少,士气低落。虽然刘崇再次向契丹求救兵,耶律璟也答应了,但远水一时难救近火。

周军连战连捷,喜报频传:

四月十八日,符彦卿报称,北汉宪州(今山西楼烦)刺史韩光愿、岚州(今山西岚县)刺史郭言皆降。此二州在太原西北,所以周师暂时还没有过去接收。

四月十九日,西路的王彦超、韩通等部攻克石州(今山西离石),俘北汉刺史安彦进。

四月二十日,北汉沁州(今山西沁源)刺史李廷诲投降。

四月三十日,北汉忻州(今山西忻县)监军李勍杀刺史赵皋,举城降。忻州也在太原北。

好消息不断传来,柴荣也是心情大好,他觉得总攻太原的时机到了。四月二十七日,柴荣就动身离开潞州,向太原进发,经过六天的跋涉,五月初三,柴荣大驾来到太原城下。

———————————————————————————————————

(1)《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2)《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

(3)《册府元龟.帝王部.赦宥》卷九十六

(4)《旧五代史.周世宗纪一》卷一百一十四

从汴梁到沁阳的距离约为二百六十里。柴荣从汴梁到沁阳,走了五天,平均一天四十多里。柴荣是皇帝,他出行不比大将,速度不是很快。即使这样,柴荣的御驾一天也能走上四十多里路。从沁阳到泽州,约为一百五十里,柴荣急行军,只用了两天,平均一天行进了七十多里。

柴荣亲征淮南时,用了五天时间,从开封行进到了陈州,二地之间约二百里的路程,平均一天四十里。原因如上,他是车驾,非同一般的急行军。柴荣从涡口回到汴梁,十七天走了近七百里路,一天还是约四十里。赵匡胤从汴梁出发,来到陈桥,刚才看了一下,二地的距离应该是二十公里左右。也就是说,赵匡胤一天和柴荣行进的路程差不多。但柴荣从沁阳到泽州,一天行进七十里,这还是没有特别的军情。契丹南下这样重大的紧急军情,赵匡胤却和柴荣御驾一样的速度,当时他还不是皇帝,只是大将。做为大将,应该以军情为重,他的速度并不快。而且赵匡胤是进入驿中休息,还喝了酒。为什么要喝酒,前面已经讲过了。

李存勖灭梁后,从汴梁出发去洛阳,四百里的路程,走了七天,一天约六十里。说明以当时的条件,一天走四十里并不是极限,完全可以加速。石敬瑭灭后唐,和李存勖相反,从洛阳出发去汴梁,也是四百里的路程,同样走了七天,平均一天还是近六十里。

还有就是军中的黄袍是从哪来的?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郭威兵变是有预谋的,这已经是公认史实,唯独赵匡胤例外?如果赵匡胤是“被迫”当皇帝的话,那么他回京即位之后,率百官朝贺杜太后,满庭喜色,丝毫不见悲凄之色。再有,杜太后临崩前问赵匡胤:汝知何以得天下?赵匡胤回答是祖宗积威,太后余庆,丝毫不提被将士“胁迫”做皇帝的事情。如果他是被迫的话,为什么进宫之后,见到柴荣两个幼小的儿子,问诸将怎么处置两个小孩子。这还用问诸将?他想保全两个小孩子,完全没必要问诸将。这么做,只是想让诸将来背这个黑锅,然后只好“被迫”杀掉两个柴荣幼儿,不然军队就不答应。赵匡胤说完:“此复何待”之后,左右立刻拎起柴荣的两个幼儿,准备杀掉。潘美于心不忍,劝他莫有负世宗,赵匡胤指责潘美:汝以为不可耶!意思是说你敢阻止我杀柴荣的幼子?这是被迫做皇帝后应该有的举动吗?

赵匡胤兵变即位,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逆取顺守,古之常道。与其这个问题纠缠下去,不如讨论赵匡胤即位后的内政外事得失。赵匡胤是不是个好皇帝,不在乎他怎么得到的帝位,而是他怎么去治理天下的。杨坚诛灭宇文宗室,却有资格成为千古一帝。李世民杀了哥哥、弟弟,以及那么多侄子,也是千古一帝。还有朱棣。

关于王溥不受重用,原因是他不是赵匡胤的嫡系,这也只是预测。还有就是朱熹曾经说过赵匡胤鄙薄过王溥,王溥如果有拥戴之功,再不是嫡系,也不至于鄙薄人家。宋人自然要替赵匡胤打圆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毕竟只是野史。元人修宋史,取自宋朝国史,王溥果有此功,像这样如此巨大的功劳,宋朝国史不可能没有记载,难道几百年下来,因为战乱等原因,偏偏就漏了这一条?若如兄所言,那赵匡胤用人之策似有可商榷之处,人贵其才而用,何必计较亲庶。

赵匡胤在“出征”之前,京师就流言飞布,说点检当作天子,人言汹汹。如果确有其事,这消息就从哪来的?有两种可能,一是部下有意拥戴赵匡胤,但不小心泄密,传在市中。赵匡胤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大惧”,既然大惧,为什么还要出征?完全可以避嫌不去的。二是赵匡胤有意放的风,对自己兵变回京即位做铺垫。如果第二点是真的,那么说明赵匡胤已经完全有能力控制京师。另外,赵匡胤有个姐姐,可能是魏国长公主,见赵匡胤“大惧”,反应非常激烈,在厨房拿着面杖追打赵匡胤,恨铁不成钢的说“大丈夫做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这事发生在兵变之前,这一点是最关键的。

秦始皇确实运气不错,先辈为他打了一个不错的基础。但赵匡胤接手的基础绝不比秦始皇差,甚至要更好一些。齐、赵、楚、魏的实力虽不如秦,但与秦也不是天上地下的差距,远非后蜀、南汉、楚、荆南、南唐可比。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用了九年,赵匡胤实现内地统一用了十六年(不包括北汉)。宋朝建立后,往远的说,承袭秦朝的郡县制,承袭隋朝的科举和官制,承袭后周打的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完成内地统一并守成的难度并不大。同时,秦始皇派蒙恬出兵数十万北击诸胡,收复河南之地,沿河戍守。秦朝建立之前的赵国,地不过晋、冀之地,有李牧坐镇,匈奴不敢犯边。柴荣也是割据政权,契丹同样不敢大举南犯。自从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契丹在胡沱河被张藏英打败之后,“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直到三年后,契丹才和北汉兵南下,但根本就没打,在潞州城下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刘承钧知道契丹人不足恃。杨坚真正在历史上打出名声,也绝不是灭陈之役,而是北击强大的突厥,一举解决边患。

西晋灭亡,司马炎要负上一定责任,这是历史公认的。但这里并没有涉及讨论西晋的功过,而是仁厚。秦始皇废扶苏、立胡亥,导致秦二世而亡,但秦始皇的千古一帝是历史公认的。杨坚废杨勇、立杨广,导致隋二世而亡,但杨坚千古一帝似的历史贡献也是公认的。同样的道理,对赵匡胤也不能因为他兵变夺位,就否定他,赵匡胤的历史贡献,该肯定学习还要肯定学习。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