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完全出乎那些新进高层将领的意外,如果赵匡胤在兵变前就让大家知道他有收回兵权的想法,谁会支持赵匡胤?赵匡胤收回兵权,许给众将厚利,富贵一生。但他是皇帝,而且为人雄武,众将自然不敢有违。这个话题会在最后的兵变章节中详细讲解。

逆取顺守,这本有没什么,萧道成、杨坚都是兵变即位,也都成为有道明君,赵匡胤也是如此。宋人为了避讳,自然不敢写兵变是赵匡胤有预谋的。宋事已过千年,承认赵匡胤发动兵变夺位,也没什么。朱温被后世骂为篡弑之贼,但如果梁朝统一天下,梁朝的史官没有一个敢写朱温杀皇帝的。用利益排除法来看,宋朝史官对本朝的谥美之辞,不可尽信。但如果宋朝史官对非本朝的其他政权(包括后周)的谥美之辞,这是基本可信的。

虽然宇文周薄待杨坚,甚至要杀杨坚,但杨坚得志之后,杀尽宇文宗室,则过了。但杨坚却是一个好皇帝,对内实现统一,对外打败突厥,一举解决外患。开皇之治不是浪得虚名。对杨坚舍其小失取其大功,对赵匡胤也一样如此。重要的不是赵匡胤如何得位,而是看他如何治天下,爱百姓。

呵呵,写柴荣一直是个难解的心结,现在终于解脱了这个心结。这次写柴荣,篇幅不算特别长,毕竟柴荣的在位时间太短,不适宜写的太多。一直为柴荣可惜,虽然过去的历史无法改变,但总想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皇帝。

如果一定要说有一个千古一帝,首选应该是秦始皇。如果一定要说有两个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在下会把另一张票投给杨坚。柴荣功业成就不高,自然不算。杨坚被严重低估了,无论是内政,还是统一,还是垂延千年的制度,对外扩张民族生存空间,或者说是外交艺术,杨坚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

对杨坚的印象特别好,不能对杨坚的称帝过程大加挞伐,这是不公平的。对赵匡胤兵变夺位都是褒多贬少,对杨坚也应该褒多贬少。杨坚对历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杨坚成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之所以认为柴荣是夭折的千古一帝,首先说明了柴荣并不是千古一帝,而是有机会。柴荣如果有幸统一天下,他在制度上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而是在隋唐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最重要的一点,柴荣统一天下,绝不会走赵匡胤弱枝强干的路子,因为柴荣得天下和赵匡胤得天下的方式完全不同,所以柴荣不需要那么做。柴荣最有可能实现在秦汉、隋唐之后的第三次黄金时代。五代时期的历史格局已经和隋唐大有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制度的细密化,隋唐制度在安史之乱前,呈粗线条的类型,安史之乱后,社会制度格局越来越细密化,宋朝的这种细密化达到顶峰。

宋朝诸项皆好,但唯独武力不竞,拖了宋朝整体形象的后腿。柴荣是开拓型的历史人物,从风格上尤其明显。赵匡胤虽然是开国皇帝,但他的风格明显呈守成型发展,当然赵匡胤的这种守成不是孤立状态下完成的,而是开拓型的守成,类似于永乐。柴荣和赵匡胤都是历史的佼佼者,他们只是完成了各自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初露锋芒

四围攻太原

1

高平之战结束了,柴荣也享受完了胜利者的喜悦,但柴荣并没有撤军的意思,他还有下一步动作,就是进攻太原。本来柴荣并没有打算攻太原,只想打败刘崇的北汉军主力,先保住半壁河山。柴荣之所以改变想法,是因为他从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

当初符彦卿奉柴荣的命令,率军进入北汉境内后,突然有大批北汉百姓围住周军,向符彦卿哭诉刘崇的暴政,“泣诉刘氏赋役之重”(1)。北汉百姓表示,只要周军愿意进攻晋阳,他们愿意竭尽所能的提供军需。此外,北汉盂县、辽州等地皆向周军投诚。

这次意外的收获,让柴荣非常惊喜,他之前对北汉的内政情况并不清楚。通过符彦卿的汇报,他对北汉内政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原来刘崇在河东如此的不得人心!柴荣这才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向北汉发起全面的进攻,争取一战消灭刘崇,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刘崇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把老百姓逼急了是什么后果,可刘崇的苦衷,又有谁知道呢?刘崇之所以刮老百姓的地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北汉地盘太小,只有十二个州,多为山地,粮食产量一般。

二、北汉人口太少,据史料记载,北汉有四万多户,人口只有三十万。人口少,政府征收的税赋自然也就少,北汉的政府财政异常吃紧。

三、刘崇需要养活北汉的官僚系统,因为政府没钱,北汉的宰相每月只有一百贯钱的工资,节度使也不过三十贯,外加要养活军队。(1)

四、刘崇为了得到契丹的军事支援,每年向契丹进贡大量财物。

因为第一、二、三条的原因,所以导致北汉财政空前紧张。北汉的官僚系统也需要大量钱财来养家,政府给不起工资,他们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经济问题了。所谓办法,说白了,就是搜刮百姓。

北汉的老百姓日子过的本来就苦,哪经得起这伙贪官的搜刮,一时间,民怨沸腾,北汉政府的威信降到最低点。这些情况,刘崇都是知道的,可他也“理解”官僚们的难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他们抢劫百姓,只要别造反就行。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正好周军入境,百姓们认为这是他们摆脱刘崇的最佳时机,所以请求周朝王师救河东黎庶于水火。

不过柴荣的计划并没得到高层将领的支持,他们认为“刍粮不足,请且班师以俟再举。”(2)周军刚刚经历过高平大战,体力消耗严重,需要休养一段时间,而且随军粮草也不够吃的。柴荣对此很不满,他有点被高平之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柴荣拿出皇帝的权威,强行要求诸路军向太原进发,会师太原城下。

兵家大忌之一就是疲劳行军,二十多年后,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之后,紧接着又进攻契丹,结果大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周军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体力,而是纪律。

几十万周军很快就聚集在太原城外,因为暂时还没有作战任务,所以这些丘八的手就痒痒了,四处剽掠百姓财物。北汉百姓眼巴巴盼来的大周王师,居然是一伙强盗!人们异常的失望,也不再提供什么军需,“保山谷自固”。

柴荣听说后,觉得事态严重,立刻下诏,严禁各军侵犯河东百姓的利益。同时柴荣派人做河东百姓的思想工作,并向他们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征服敌国军队只是军事上的胜利,征服敌国民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第一条是保证,第二条是根本。

打赢一场战役,靠的是纯军事力量,但要打赢一场战争,那就必须考虑政治的因素。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主要指的就是对敌方的政治瓦解攻势

。柴荣显然懂得这个道理,为了争取河东人心的向背,他特意下一道诏书: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