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虽然司马光也记载了马仁瑀英勇杀敌,但却把马仁瑀的英雄事迹放在了赵匡胤大破北汉军之后,成了锦上添花。因为赵匡胤和马仁瑀当时都隶属于禁军系统,所以当时可能是二人同时向前冲杀,只不过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史官便把赵匡胤列在了前面。

樊、何临阵逃亡后,周军中愤怒的将校远不只有赵匡胤和马仁瑀,还有狗肉贩子出身的唐景思(?--957年)。唐景思当时还是个无名小卒,他在柴荣马前来回跳跃,求柴荣给他上阵杀敌立功的机会,“愿赐臣坚甲一联,以观臣之效用。”(7)还有“先登陷阵”的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954年)、高怀德(926--982年)的外甥董遵诲(926--981年)等人,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当然也不是柴荣一个人的功劳。

周军的这次触底反弹,效果非常好,濒临崩溃的士气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形势本来是有利于刘崇的,可现在双方又成了均势。柴荣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本来柴荣打算亲自上阵,但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923--960?)却认为这样太危险,刀枪无眼,一旦柴荣有个闪失,大家都得跟着完蛋。马全乂告诉柴荣:“此等小贼,不劳陛下亲出,请陛下押后观战,看臣等破贼。”马全乂带着几百骑兵奋不顾身的冲进了北汉军中。

此时南风越刮越猛,狂风夹杂着尘土碎石,劈头盖脸的朝北汉军刮来。刘崇这时才品尝到了逆风作战是什么滋味,但现在即使想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张元徽在和周军作战时不幸马倒扑地,没等张元徽爬起来,人头就已经落地了。

张元徽是北汉头牌名将,北汉军的主心骨,他的死,沉重打击了北汉军的士气。行军打仗全凭一口气,这口气没了,离完蛋也不远了。果然,周军士气大振,对北汉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是役,北汉军惨败。在西路押阵的耶律敌禄,见刘崇不听良言导致惨败,幸灾乐祸的率契丹兵溜了。现在周军都杀了红眼,契丹人没必要替刘崇捅这个马蜂窝。这时刘崇已经完全控制不住局面了,他气急败坏的打着红旗,收拢败兵,可北汉军被周军四处追杀,根本顾不上刘崇,逃命要紧。

刘崇好容易收拢了一万多残兵,“阻涧而阵”,利用险要地势企图死守,再寻找机会翻盘。柴荣是不会给刘崇翻盘机会的,傍晚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的援军赶到了巴公原,与稍事休整的周军主力向北汉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刘崇完全不会用兵,兵家最忌讳的是置于险地,被动作战。一万多北汉军挤在狭小的山涧谷地里动弹不得,几乎就是周军现成的活靶子。斗志高昂的周军杀进了山涧,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役,“北汉兵又败”。刘崇惊惶失措的逃出了山涧,却丢下了无数的尸体、大量军资器械、遍地的牛马驴猪,“僵尸弃甲填满山谷。所获辎重、兵器、驼马、伪乘舆器服等不可胜纪。”(8)

—————————————————————————————————

(1)《五代史补》卷五

(2)(3)《新五代史.东汉世家》卷七十

(4)(5)《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

(6)《宋史.马仁瑀传》卷二百七十三

(7)《新五代史.唐景思传》卷四十九

(8)《旧五代史.僣伪传》卷一百三十五

第二章初露锋芒

三高平之战

3

在这场战役之前,刘崇还信心满满的要活捉柴荣,可现在自己随时有可能成为柴荣的阶下囚。刘崇不敢想像,他如果落在柴荣手里,将是何等的难堪。为了活命,刘崇也顾不得皇帝尊严了。他换上粗衣,戴上斗笠,扮成百姓,骑着契丹皇帝送给他的那匹黄骝马,带着一百多亲卫骑兵,连夜逃回太原。但由于天太黑,不小心迷了路,分不清东西南北。

刘崇抓了一个村民给他带路,结果这位村民居然带错了路,带着刘崇朝西边的晋州方向逃窜。跑了一百多里路,刘崇才发现方向不对,一怒之下杀了村民,改道向北。这一带是周汉的边境地区,刘崇不敢保证周军不会追过来,可怜老迈苍苍的刘崇,像惊弓之鸟一样,稍有风吹草动,就吓的失魂落魄。

好在刘崇命不该绝,黄骝马风驰电闪,将已经虚脱的刘崇驼回了太原城。大难不死的刘崇非常感激黄骝马,封它为“自在将军”,享受三品俸禄。刘崇做梦也不会想到,为北汉立下头等功劳的,居然是一匹马,真不知道历史在讽刺谁。

这场五代史上最具决定性的高平之战,以柴荣的胜利而结束。柴荣之所以能在不利的情况下笑到最后,《旧五代史》的评价很有代表性:“是日,危急之势顷刻莫保,赖帝英武果敢,亲临寇敌,不然则社稷几若缀旒矣。”(1)

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就是右军投降北汉,柴荣临危不惧,亲上战场,鼓舞了士气。否则,士气崩盘,只有死路一条。另外,高平之战的历史意义还在于,柴荣正式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大幕,欧阳修就持这个观点,“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2)

惊心动魄的的显德元年三月十九日,轻飘飘的被历史老人翻过去了。三月二十三日,带着胜利的喜悦,柴荣率军来到高平,就地休整。军人也不是铁打的,战斗力再强悍的军队,也需要休息。

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柴荣在考虑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处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的问题。二人食君之禄,却在阵上卖主,险些让柴荣遭受到灭灾之顶。樊、何二人的所做所为,已经严重违反了军纪,处死他们以明军纪,并不过分。

柴荣向来与人为善,本来他给过二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可二人没有抓住。高平之战,二人溃逃后,带着几千骑兵仓皇南走,一路上“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3)。这哪里是官军?分明就是土匪下山。

柴荣也知道了他们做的丑事,派亲信去劝止他们不要胡闹,赶快回队。樊爱能、何徽不但不听劝,反而杀害了使者。更过分的是,二人四处宣传虚假军情,说周军已经被北汉军打败,全军被俘,严重扰乱了地方的政治稳定。二人的所为,还有一点让柴荣无法容忍,就是刘词北上救援的时候,二人居然劝刘词不要北上送死,好在刘词没听他们的胡扯。

种种荒唐行径,让柴荣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由这样的人带兵,军队会有什么战斗力?如果不严惩他们,军纪就形同虚设,以后还拿什么管理军队?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赏罚分明。留下二人性命,却以牺牲军纪为代价,柴荣觉得不值。可他们毕竟是百战老将,如果杀了他们,柴荣又有些于心不忍。

杀,还是不杀,柴荣始终没有拿定主意。正好此时张永德在他身边,柴荣就问“小舅子”,此事应该怎么处理。没想到张永德倒是很干脆,主张处死二人。张永德的理由是:“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4)

张永德所说的,其实也是柴荣考虑过的,但最吸引柴荣的是张永德那句“陛下要统一天下,没有军法,是办不到的。”柴荣久有浑一四海之志,为了这两个罪人,就放弃这个伟大的理想,柴荣显然不会做这个赔本买卖。柴荣终于想通了,侧卧在榻上的柴荣激动的把枕头扔在地上,大呼:卿言甚善!

柴荣发兵拿下以樊爱能、何徽为首的军使职务以上七十多人,先开了一个批判会,公布他们的罪行,让他们死的心服口服。随后,“悉斩之”,以正军纪。之前,柴荣已经杀掉了在高平之战中溃逃的右军士兵。

不过《册府元龟》则说樊、何手下的逃兵,其中有三千人被河阳节度使刘词押住雒州服役,因为“上(柴荣)以既诛其主将,不欲加罪于众也。”(5)柴荣杀了一部分逃兵,但留下了那些认罪态度较好的士兵。人非圣贤,要允许人犯错误,但前提是知错能改。如果犯错者不反省错误,宽恕就是毫无意义的。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