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柴荣的行军路线是:出汴梁向东沿黄河东进,至怀州(今河南沁阳)再折头北上。二月十六日,柴荣抵达怀州。怀州距离泽州不算很远,柴荣打算加快行军速度,后周王朝承受不起潞州失陷的后果。

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反对急行军。控鹤都指挥使赵晁私下告诉通事舍人郑好谦说:“贼势方盛,未易敌也,宜持重以挫其锐”(2)郑好谦转头就把这话告诉了柴荣。柴荣非常恼火,如果“贼势方盛”要传到军中,会引发军心不稳,弄不好就有可能崩盘。

不过柴荣觉得郑好谦不太可能说出这种话,就以杀头死相威胁,逼郑好谦把说这话的赵晁供了出来。柴荣决定要给赵晁点颜色看看,连同郑好谦“械于州狱”。当然不是要杀他们,只是做为军队将士看的。在大战的节骨眼中,稳定军心比什么都重要。

柴荣有自己的主见,他决定了的事情,没有谁可以轻易改变。二月十八日,周军主力迅速抵达泽州。柴荣没有留在泽州城中,而是将大营扎在了泽州东北十五里外的高平。

有意思的是,周朝皇帝亲自率军亲征的消息,刘崇居然一点也不知情,看来北汉军队的情报工作做的并不好。刘崇虽然之前将李筠打跑了,但他却没有围攻潞州,而是“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3)”刘崇的目的可能是直接攻取洛阳。洛阳是天下中枢,如果刘崇能拿下洛阳,汴梁危矣!

就在柴荣到达泽州的同一天晚上,北汉军队也来到了高平下营,当刘崇看到对面周军营中飘扬的那面斗大的绣有“柴”字的大旗时,这才知道柴荣居然来了!

但刘崇一直不把柴荣放在眼里,来了更好,就在高平解决掉柴荣。柴荣听说刘崇就在他对面下营,也略感意外,他没想到刘崇会舍潞州南下。柴荣已经意识到了,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开始。

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十九日,柴荣率周军主力出营。周军的先头部队和北汉军在一片高地上试探性的进了交锋,“击之,北汉兵却”。北汉军没占什么便宜,往后撤了一段距离。

柴荣不想放过生擒刘崇的好机会,“趣诸军亟进”,紧追北汉军不放。刘崇其实也没打算逃走,他把军队扎在了巴公原,调头南向,迎接周军的攻击。刘崇将北汉军分成两部分,自己带中军,大将张元徽坐镇左路,另外耶律敌禄率领的契丹军坐镇右路。

北汉军的军律不错,“众颇严整”,说明刘崇治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周军阵中多是一些打仗多年的老兵油子,“出工不出力”,能不打尽量不打,他们看北汉军阵型严整,就有些打怵。再加上河阳节度使刘词的援军还没有赶到巴公原,周军“众心危惧(4)”。

其实也不怪这些兵油子犯怵,周军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虽然不知道柴荣带了多少军队北上,但《资治通鉴》记载:“北汉主见周军少”,刘崇带了三万人,说明周军的人数不到三万,但应该不会少于二万。“兵在精,不在众”,没有斗志的军队,虽有百万又何足惧,比如前秦苻坚百万之众在淝水之败。

周军在距离北汉军的不远处也摆出了“山”字阵:

左军:义成节度使白重赞、侍卫马步都都虞侯李重进等部。

右军: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等部。

中军:宣徽南院使向训、郑州防御使史彦超等部。

柴荣骑着马,身披盔甲,手执大剑,处在“山”字阵型的最前面,他的安全由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军保护。

——————————————————————————————————————

(1)《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2)《宋史.赵晁传》卷二百五十四

(3)(4)《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

第二章初露锋芒

三高平之战

2

由于距离很近,刘崇看清了周朝的人数并不多,远没有他想像中千军万马的阵势。刘崇见耶律敌禄在西线押阵,就告诉北汉诸将:“吾观周师易与耳,契丹之众宜勿用,但以本军攻战,自当万全。如此则不惟破敌,亦足使契丹见而心服,一举而有两利,兵之机也。”(1)诸将皆以为然。早知道周军这么少,当初又何必花大价钱请来契丹人分功,刘崇有些后悔。

但坐镇右路的耶律敌禄看出了周军的门道,柴荣并不是个不懂兵法布阵的饭桶。耶律敌禄骑马来到刘崇面前,告诉刘崇:“不要小看柴荣,我们不能大意,还是以稳为上。”

刘崇这时已经飘飘欲仙了,根本听不进劝,他怀疑耶律敌禄不想让自己立功。刘崇拂着花白的胡须对耶律敌禄说:“时不可失,无妄言也。”(2)意思是说你一边呆着去,看朕给你露几手绝活。耶律敌禄很不高兴:好心劝你,你倒登鼻子上脸了,让柴荣教训这个狂妄的老家伙也好。

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巴公原一直在刮着东北风,风势很大,本来对刘崇很有利。但还没等刘崇下达攻击命令时,风向突然转成了南风。在冷兵器时代逆风作战是兵家大忌,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军事常识,但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是个二百五,他居然派司天监李义劝刘崇“动手的机会到了,请陛下下令吧。”

北汉枢密直学士王得中还算是个明白人,选择逆风作战完全是自杀,他拉着刘崇的马头苦谏,说李义误国,可斩!现在风势对我不利,不如再南风过去再战。刘崇见到了柴荣,自然就勾起了心中的国仇家恨,怒火熊熊燃烧。刘崇已经失去了理智。他大骂王得中:“老措大!毋妄沮吾军!”(3)随后,刘崇下令:张元徽率东路军进击与其对应的周军樊爱能、何徽等部。

北汉军呼啸着杀进了周军的右军阵中,张元徽已经做好了和周军拼命的准备。可就在这个时候,樊爱能和何徽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异常的举动:他们丢下了右路周军,率亲卫骑兵拨马南逃。

主将临阵脱逃,这仗没法打了。周军右阵中的老兵油子个个都是“久经考验”,他们盘算着,跟着柴荣是吃肉,跟着刘崇也是吃肉,再说看现在这局面,北汉军必胜。史称“(周)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4),转眼间,周军的右路就完全跨掉了,柴荣看完了这一幕阵前倒戈的丑剧,气的脸都绿了。

右军阵前降敌,对整个周军的士气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柴荣,如果柴荣这时流露出哪怕是细微的懦弱,都有可能导致士气的彻底崩溃,甚至有可能诱发大规模的阵前降敌。一旦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柴荣将死无丧身之地。

柴荣也知道在现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他应该怎么做,除了身先士卒,稳定军心,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拼一下或许还有搏得一线生机,柴荣也许缺少军事实践经验,但他绝不缺少男人最应该有的血性。

柴荣不顾北汉军射来的箭矢和石块,高举大剑,指挥禁军向前杀敌,横竖是个死,做为男人,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柴荣的血性果然感动了周军的将士们,军心逐渐稳定下来。周朝的一些高级将领也都是血性男人,皇帝都不要命了,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好怕的。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第一个冲上阵的周军大将,就是后来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赵匡胤。这段记载如下:

“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5)

做为宋朝臣子的司马光在这场高平之战的记载中,极力美化赵匡胤的英雄形象。其实赵匡胤确实配得上英雄之名,但真正第一个杀上阵前的却并不一定是赵匡胤,极有可能是内殿直马仁瑀(933--982年)。在此危急时刻,马仁瑀是这么说的:“主辱臣死,安用我辈!”然后“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6)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