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后来和凝做了宰相,宰相写艳词,传出去对名声很不好,毕竟五代时期的词尚不能登大雅之堂。和凝真是聪明,他想到了“嫁祸于人”的办法,在《香奁集》署上别人的名字,一推六二五,没自己的事了。不过要找一个文坛名家,才不致使让自己的作品諲没于世。

和凝想到了唐末五代极负名望的大诗人韩偓,就把《香奁集》免费送给了早已经过世的韩偓。所以后世流传的署名为韩偓的《香奁集》,真正的作者是和凝。和凝在显德二年七月去世,所以,和凝也是郭威进行改革的见证人之一,虽然早在石重贵时代,和凝就已经不在内阁任职了。

郭威这些改革举措尚显粗略,而且规模也不大,但历史意义非同一般。之后柴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实就是建立在郭威改革的基础上的。至少,郭威给柴荣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让柴荣有现成的改革经验可用,不必再走弯路。

改革对原有的社会发展模式物中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因素进行革除,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换句时髦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固步自封是没有出路的,这是个常识问题。不过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改革,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各阶层对社会资源拥有权的再分配。

譬如一块蛋糕,甲多吃一口,乙就要少吃一口。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让是否能让更多的人吃上蛋糕,哪怕是一小口也好。列强瓜分中国时奉行的原则是“利益均沾”,就是见者有份,谁也别想独吞。其实改革的目的也是“利益均沾”,各阶层都要有蛋糕吃。大家都有蛋糕吃,皆大欢喜,不然,总会有人不满的。

郭威这点做的很好,他是个封建皇帝,他首先要维护自己和统治集团的利益,这没有错。而郭威并没有因此而忽视百姓的利益,郭威也许没读过《荀子.王制篇》,但“水能载舟,水能覆舟”这个浅显的道理,郭威还是懂的。想让老百姓当顺民,其实非常容易,让老百姓有饭吃就行了。

经过这几年仓促而有效的改革,后周国力大增,内部安定,已经有点盛世的模样。郭威将中原治理的井井有条,只要他自己不学萧衍那样胡来,大周朝的天下,是稳如泰山的。

但是,郭威现在面临的最紧迫的一个问题是:等他死后,江山传给谁?

—————————————————————————————————

(1)《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卷五十一

(2)《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3)《旧五代史.周太祖纪三》卷一百一十二

(4)《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

第一章潜龙腾渊

五柴荣的皇子生涯

1

柴荣的机会来了。

在家天下时代,统治者“有子传子,无子传弟”,要确保江山的万世一姓。郭威本来是有儿子的,但在那场血腥的乾祐惨祸中,郭威的三个儿子被丧心病狂的刘铢杀了个精光!不要说儿子,就是几个像样的晚辈亲戚,郭威都没几个。历史上有记载的郭威晚辈亲戚只有个人:养子(内侄)柴荣、外甥李重进(919?--960年)、女婿张永德(928--1000年)、前妻张氏的外甥曹彬(931--999年)。另外还有一个妹夫杨廷璋(911--970年)。

郭威称帝这年四十八岁,即使现在纳几个嫔妃生儿子,等儿子们长大,那时郭威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现在对郭威来说最紧要的任务不是生儿子,而是尽早确定帝国的接班人。

至于人选,自然只能在柴荣、李重进、张永德、曹彬、四人中选择。虽然这四个年轻后生都是人中龙凤,但郭威确定继承人,不仅是看他们的能力,也要看和他们的亲疏程度。

首先可以将曹彬和杨廷璋排除出去,因为曹彬、杨廷璋和郭威的亲戚关系最远,也没什么感情,不可能选择曹彬、杨廷璋,而且杨廷璋只比郭威小几岁。至于张永德,虽然是自己的女婿,但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翁婿关系虽然不错,但张永德毕竟是外人,也可以排除张永德。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不是柴荣,就是李重进。

在四个人选中,李重进是唯一和郭威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这个优势是柴荣比不了的。但柴荣有一个优势,却是李重进远远不及的,那就是和郭威的感情。郭威之所以比较倾向于柴荣,一是柴荣姑母柴夫人的原因,郭威和柴夫人感情极深,这是患难夫妻才有的感情。二是因为郭威当年穷酸落魄,是柴荣用他稚嫩的双肩,挑着货物走南闯北,赚钱养活自己。这两种感情因素交织在一起,柴荣在争夺储君位置的竞争中领先了李重进不止一个身位。

好在郭威现在还不算太老,他还有足够的时间选择储君,他暂时并没有公开储君人选,一是维护政权稳定,二是他还想再多观察柴荣一段时间,看看柴荣是不是真有继承大统的能力。

郭威称帝后,也在不断的给柴荣压担子,广顺初年,柴荣在四人中的地位最高——镇宁节度使、校检太保、太原郡侯。按诸镇的实际地位来看,澶州不如天雄军重要,但镇宁军的驻地澶州是郭威的发迹之地,郭威将柴荣安排在澶州,是大有深意的。

柴荣也确实给郭威争气,他在澶州期间,“为政清肃”(1),将原来遍地盗贼的澶州打造成夜不闭户的平安社区,史称“盗不犯境”(2)。柴荣对澶州的城市建设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之前的澶州城市破败,街道狭小。柴荣“广其街肆,增其廨宇,吏民赖之。(3)”发展城建是不是面子工程,关键要看当地百姓是否从中受益。

当然,柴荣以上这些政绩属于内政范畴,在乱世中混饭吃,最重要的是军事能力。柴荣的军事能力并不弱,当初郭威率军南下汴梁,就留下柴荣镇守邺都。柴荣要是没有两把刷子,郭威也不敢用他。

就在柴荣在宦海中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个人横竖看柴荣不顺眼,隔三差五的给柴荣打马后炮,没少捣乱。这个敢给当今皇子上眼药的大爷,就是后周的开国重臣、宰相王峻(?--953年)。

王峻和郭威是患难兄弟,对后周建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因为他比郭威大两岁,所以郭威尊称他为兄长。王峻的治政能力还是不错的,但他最大的问题是气量太小,容不得人,过于贪权。郭威想提拔守藩镇时的旧部心腹郑仁诲、向训、李重进等人,王峻都妒忌的不得了。郭威担心王峻吃醋,派人来解释,没想到王峻破口大骂,丝毫不给郭威面子。

郑仁诲等人官衔太低,暂时还威胁不到王峻,最让王峻无法容忍的是,郭威的养子柴荣在后周官场的地位不断提升,让王峻感受到了威胁,所以他要给柴荣找点麻烦。

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的正月,兖州刺史慕容彦超起兵造反,官军一直打到夏天,都没有拿下慕容彦超。郭威打算亲征,但冯道说天气炎热,车驾不宜轻出。郭威觉得也有道理,准备调柴荣东进讨逆。王峻不希望柴荣在军界打出威望,就极力反对,郭威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马,摆平了慕容彦超。

柴荣也知道王峻在排挤他,但柴荣为人处事比较稳重,喜怒不形于色,既然王峻在暗中给柴荣小鞋穿,柴荣也不会把他和王峻的矛盾公开化,至少他要考虑到养父郭威的处境。关于柴荣和王峻的官场斗争,史料记载很少,但除上面这件事外,还记载了柴荣和王峻的一次间接交锋。

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初,柴荣已经在澶州任职三年了,虽然澶州和汴梁距离很近,但非诏不许入朝,柴荣也不敢随便离镇,平白让政敌抓住自己的把柄。柴荣在镇期间,“屡求入朝”(4),目的有两个,一是看望养父,二是借机联络一下朝中各派势力,为自己日后上位打好基础。

其实郭威也是非常想念养子的,但由于父子之间横着一个讨人嫌的王峻,郭威也要顾及一下王峻的感受,所以在王峻屡次阻挠下,柴荣一直没机会进京。正好不久前黄河水患严重,郭威打发王峻去视察河务。柴荣在汴梁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听说王峻离京,他立刻上表求入朝,郭威心领神会,立刻诏柴荣进京。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o柴狼o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夭折的千古一帝——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周世宗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