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更误:昨天的更新中有点小问题,应该在“胜而求和,还拉上了辽国,这次应该没问题了吧?”此段前加上一段话,现将此段话附上:

此时辽道宗耶律洪基已经死了,其孙耶律延禧即位,是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虽有“打猎皇帝”之称,此时倒也还管点事,西夏使臣过去把事情一说,他便派枢密直学士高端礼前往宋朝,劝宋朝罢兵。

赵佶实在是年轻气盛,居然连辽国的面子也不给,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宋朝皇帝可很少有人敢这么干。

既然没法谈,那就接着打吧。之后夏宋两国在边界上大打出手,双方互有胜负。

乾顺料定,宋朝必不敢一再不给辽国面子,所以打了几仗后,他又派人赶赴辽国,希望辽国能再次出面替他讲和。

天祚皇帝上次没能帮西夏求得和平,觉得挺过意不去,所以这次他派了个重量级的人物——枢密副使萧艮前往宋朝解决此事。

这一次,不论是宋徽宗还是蔡京,都不敢再像上次那样予以拒绝了。宋徽宗答应萧艮,归还这几年占领的西夏领土,与乾顺议和。

在乾顺的辛勤努力之下,西夏与北宋再一次恢复了和平。

乾顺依靠辽国才与宋议和,自然对辽国感恩戴德,此后他对天祚皇帝毕恭毕敬,每年都要派人去辽国进贡好几次。当然了,对宋朝的进贡也有,只是不如对辽国那么频繁而已。

有必要说明的是,宋徽宗之所以同意与西夏议和,乃是迫于辽国方面的压力,并非真心诚意,实际上在蔡京等人的鼓动下,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西夏用兵的想法,所以说,这份夏宋和约肯定不会长久。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宋徽宗和蔡京等人大肆扩军备战,随时准备再次对西夏动武。

和平的表象下,战争正在一步步迫近。

宋政和四年(西夏贞观十三年,1114)十月,战争开始。

前面提过,当小梁太后与宋朝大动干戈的时候,宋朝一边打仗,一边对西夏大小官员进行诱降,西夏有个叫李讹移(左有口旁)的首领就是在此时投奔宋朝的,宋朝授他为环州定远城大首领。不知是宋朝待遇不好,还是思念故国,此时的李讹移(左有口旁)打算回西夏了,他给西夏统军梁哆夌(左有口旁)写了封信,说他在宋朝待了十几年,发现每到春天的时候宋军去年储备的粮食就已告竭,而当年的庄稼此时又未成熟,所以宋军每年到了那个时候都会青黄不接,吃不饱饭,面黄肌瘦,毫无战斗力,如果梁哆夌(左有口旁)能抓住时机直捣定远城,肯定会轻易攻下,定远城一拿下,周围的十几座城池也就不足为虑了。他还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攒了很多粮食,西夏大军若来,粮食尽管吃,想吃多少有多少。

梁哆夌(左有口旁)心动了,别说攻下十几个城池了,只要能攻下定远城,帮助李讹移(左有口旁)回归,那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候皇帝估计要好好奖赏一下自己。他亲率部下万人去围攻定远城,顺便迎接李讹移(左有口旁)归夏。

李讹移(左有口旁)太天真了,宋朝怎么会对他们这些投降过来的人没有任何防备呢?早在他把那封信发出去后,宋朝方面就得到了情报,宋陕西转运副使任谅先派人日夜不停地把李讹移(左有口旁)十几年积攒的粮食偷偷转移到了别处。夏军前来围攻定远城,结果由于粮食早被宋军搬空,后勤无法跟上,只好被迫撤退,只接回了李讹移(左有口旁)所部一万余人。

消息传到汴京,宋徽宗大喜,正愁找不到借口打你呢,你居然自己找上门来,好,就借此机会一举解决掉你!他当即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率兵攻伐西夏。

我们先来说说童贯这个人。世所共知,童贯是个宦官,有人考证,童贯作为一个宦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记录: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个出任使臣的宦官。

童贯,字道夫,开封人,他原本出自于自己的宦官前辈李宪门下,由于善于拍马屁,他被宋徽宗任命为供奉官,专门负责在南方搜集花石纲。由于他工作得力(善于搜刮),业绩突出,还帮助蔡京在政治失意时再次入朝为相,蔡京便推荐他去带兵。童贯估计是深得李宪的用兵精髓,刚开始带兵就立有大功,此次宋徽宗决意对西夏用兵,便推荐他为主帅。

这里插播一条广告,就在童贯磨刀霍霍,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宋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西夏雍宁元年(1115)一月,女真统领完颜阿古打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完颜阿古打即为金太祖。

这是一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至少影响了一百多年。

阿骨打暂时还不会成什么气候,我们就先让他闹腾吧,现在还是好好看看夏宋之间这场大战的发展情况。

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wmwm198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第6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