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梁乞逋虽然已经伏诛,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却仍在继续。小梁太后上次吃了宋军那么大的亏,差点连命都丢了,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她自然是要打击报复了。梁乞逋的死意味着夏宋战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由小梁太后主导的阶段。

另一方面,此时的北宋政府也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宋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皇太后病死。

说起这高太皇太后,那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她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当初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她就不同意,百般阻挠,无奈神宗当时心意已决,谁劝他他跟谁急,高太后的反对才宣布无效。神宗死后,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不,此时应该叫高太皇太后了,垂帘听政,启用保守派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驱逐变法派,史称“元祐更化”。

高太皇太后主政的这一时期,北宋的对外政策是比较软弱的,保守派认为,西夏无休止的骚扰无非就是为了边界的那几个堡寨,既然如此,把这些堡寨赐给他们,他们也就消停了。司马光甚至认为,这些地方既无良田,又不险要,一点用处也没有,还要派人守御,实在是得不偿失,还不如一股脑全送给西夏,西夏人占了便宜,就不会再来骚扰了,双方相安无事,自然天下太平。

对此我只能说,司马光很傻很天真。

果然,宋朝的这种做法让当时的梁乞逋认为宋朝软弱可欺,不仅没有停止用兵,反而变本加厉,要不是当时边境有章楶等一干强硬派守着,宋朝的损失就大了去了。

高太皇太后一死,哲宗亲政。哲宗一直对高太皇太后与司马光的做法不满,所以他刚亲政就改元为“绍圣”,意为“绍述先帝”,重新启用变法派,恢复神宗时的内政与外交政策,决心对西夏采取强硬措施。

一个要报仇雪恨,一个要效法先帝,战争实际上已不可避免。

出人意料的是,开战之后,西夏就一败再败,后来居然还一度丢掉了洪州和盐州,战绩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夏军如此不堪一击,看起来毫无往日的雄风,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宋朝采用了新的战术,而夏军对此战术毫无办法。

此次宋哲宗虽然打算效仿其父神宗,对西夏采取强硬措施,但他并不想派大军深入夏境,寻机与西夏主力决战。元丰伐夏的惨败已经证明,这一招是行不通的。他采纳了章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准备依靠这种办法迫使西夏屈服。

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宋军进入西夏境内大修堡寨,西夏人来攻,就死守,西夏人一走,就推进,深入进去继续修城,依此类推,迫使西夏不断后撤。这样即使灭不了西夏,也可以扩大宋朝的疆域,占据战略上的主动。

之后,宋军转职干起了工程队,从熙河路、泾原路、鄜延路、环庆路、河东路诸路并进,开始大修堡寨,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宋朝修城对于西夏人来说可谓是司空见惯了,但像如此大张旗鼓,几路一齐行动还是第一次见到,一时难以适应,所以在开战之后屡战屡败、丢城失地,损失惨重。

按说刚开打的时候输了不奇怪,毕竟宋朝的新战术谁也没见过,输了就输了。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西夏军队硬是找不到一丁点克制此战术的办法。

没法啊,夏军对攻城实在不太在行,当初一个小小的永乐城都让三十万大军费了几十天,损失惨重才最终拿下,现在面对宋军如此大的修城热潮,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梁太后正手足无措之际,宋军又开始了新的行动。宋绍圣四年(西夏天佑民安七年,1097)春,章楶向朝廷上书,请求在葫芦河筑城,进一步对西夏造成威胁。

不得不承认,章楶的眼光实在够毒。第一,葫芦河一带是冲击平原,是西夏重要的产粮区,西夏人称之为“唱歌作乐田地”,可见此地对他们的重要性。第二,葫芦河是西夏南下攻宋的重要道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葫芦河的上游即为西夏的灵州城。

在此筑城既能狠狠打击西夏的农业经济,又能堵住其攻宋的道路,还可进逼灵州,一石三鸟,端的是条好计策!

宋哲宗对章楶的这个建议非常赞赏,命他以泾原、熙河、秦凤、环庆四路军马出葫芦河,在石门峡、好水河各筑一城。

听说宋军要在葫芦河筑城,这可急坏了小梁太后。葫芦河乃战略要地,若是让宋军在此修了城,那无异于在自己头上悬了一把刀,自己还有安稳觉可睡吗?她当即点集兵马,誓要破坏宋军的筑城计划。

小梁太后的担心不无道理,想当初宋军修建永乐城只是想夺取西夏的横山地区,尚且为自己的姑妈梁太后所不容,非要出动三十万大军将其踏平,现在宋军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修城,她又怎能听之任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只是,小梁太后似乎忽略了一点,章楶如果没有金刚钻,他敢揽这个瓷器活吗?他难道就想不到,西夏会拼死来搞破坏?

事实上,章楶早在出发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命鄜延、河东两路出兵骚扰夏境,张大宋军的声势,使其无法专心对付筑城的宋军,同时,他在各个险要地段分兵扼守,务必要保证筑城工作顺利进行。

用一句比较俗的话来说,此时的空气中似乎都充斥着战争的气息。

小梁太后为此次行动一共集中了十多万人,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把大军埋伏在了天都山的没烟峡。

埋伏?宋军明知西夏会出动大军前来争城,难道还会主动投怀送抱?

这个还真有。估计章楶也想占据没烟峡这个险隘去处,所以他派折可适率军前来抢地盘,结果没想到夏军早就在此设下埋伏,折可适疏于防备,进了伏击圈,被夏军打得大败,损失上千人,狼狈逃回。

之后,宋将姚雄(姚兕之子)率兵七千来援折可适,夏军兵力占优,小梁太后却选择了据险不战,双方一时陷入了僵持。

过了几天,小梁太后估计宋军已经懈怠了,便突然发动了攻击。夏军每人拿草一捆、铁锹一把(分别用来填平护城壕和挖掘城墙),朝着宋军猛扑而来。折可适与姚雄见夏军来势凶猛,急忙收兵回城,倚城固守。

这一战夏军打得相当顽强,他们虽然在地利上处于劣势,却毫不在意,一心一意只想把城毁掉,宋军防守的压力相当大。

话说姚雄正在城头督战,突然城下夏军一阵乱箭射来,姚雄肩膀上直接被射了个窟窿,当即血流如注。

姚雄不愧其猛将的称号,虽说挂了彩,却绝不退却,仍然坚持在城头督战,宋军众将士一看主帅如此玩命,心里顿时充满了勇气,士气大涨,硬是死守住了城墙。

眼见破城无望,小梁太后只好无奈地下了撤退的命令。

夏军一撤,宋军乘胜追击,又大胜而回。

击退了前来毁城的夏军,这修城的进度自然大大加快,很快,两座城池相继完工,朝廷分别将其赐名为“平夏”和“灵平”。

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wmwm198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第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