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夏军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章楶可谓是相当的了解,他早就看出夏军的真正目标是环州,因此他提前在环州城外唯一的水源地投了毒。夏军皆以为无人能看出己方的真正目标,所以缺少防备,在喝了这种有毒的水后纷纷倒地毙命,士气极其低落,小梁太后率军一连攻城七天,还是无法攻下,只好撤军。
章楶一看夏军有撤退的迹象,立马来了兴致。他命折可适率精兵万人前往洪德城(今甘肃环县西南),截住夏军归路,到时候就算不能生擒小梁太后,也能把她吓个半死,这样她以后就不敢再这么嚣张了。
折可适和章楶曾搭档过很多次,合作一直很愉快,这次他自然也是心照不宣,领了命令就意气风发地率部赶到洪德城,开始部署伏兵。
夏军拼命奋战七天,损失了不少士兵,最终却未能攻破环州,实在是高兴不起来,撤军的路上一个个垂头丧气,表情相当郁闷。
很快,他们将会遇到更郁闷的事。
夏军途经洪德城的时候,埋伏在此的宋军开始行动了。宋军相对兵少,所以折可适命令部下必须从一开始就拼命猛攻夏军,给西夏人造成一种宋军众多的假象,让他们产生混乱,然后擒贼先擒王,直取小梁太后,到时候就算夏军人多,也只有落荒而逃了。
折可适不愧是一代名将,夏军原本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再经他这么一折腾,更是六神无主,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看到宋军一直在朝自己冲,小梁太后也着了慌:看宋军这玩命的架势,估计是想生擒自己,真要是被宋军抓住,那可啥都没得玩了。
生死时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上杀手锏吧。梁太后命数万铁鹞子拼死突击,务必要阻止宋军向自己靠近。
铁鹞子不愧是西夏最精锐的部队,即使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更新换代之后,其战斗力依然和李元昊时期一样强悍。几万铁鹞子一齐出马,宋军进攻的势头立刻受到了遏制,再不似刚开始那般凶猛了。
这下轮到折可适着急了,宋军原本就是凭着一股不怕死的勇猛势头打得夏军晕头转向的,这种攻势一旦受到压制,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反被全歼。关键时刻,折可适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操起家伙就上前去和夏军拼命,宋军上下也深知此时情况的严重性,在强烈求生欲望的促进下,他们重新唤起了激昂的斗志,稳住了阵脚,并开始展开反攻,再次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现在别说铁鹞子,就是钢鹞子估计也救不了小梁太后了,夏军一败涂地,伤亡巨大。小梁太后一看失败已不可挽回,为今之计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了,她换上了一身破旧衣服,身上容易暴露身份的贵重首饰也全部忍痛扔掉,在部下的拼死保护下才算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很是狼狈。
小梁太后第一次带兵征伐就这样以惨败收场了。
指望小梁太后在打了败仗之后开会做检讨,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对于她这种死要面子的人来说,善后工作只可能是——迁怒他人。
在战场上丢掉的威信,一定要在别人身上找回来,这就是小梁太后的人生哲学。
这位即将倒霉的人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梁乞逋。
梁乞逋自从出道以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飞扬跋扈、狂的没边,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据说这几年西夏每次得到宋朝的岁赐,他都会大言不惭地对众人说:“嵬名家的人有如此大的功劳吗?宋朝以前有如此畏惧我国吗?”
我依稀记得,嵬名是西夏皇族的姓氏。
敢说出这种话,梁乞逋就别打算善终了。
除此之外,梁乞逋似乎还有一个爱好——说瞎话。每次带兵进犯宋朝之前,他都要做一番战前演讲:“我之所以连年动兵,是想让南朝感到恐惧,只有这样才能停止战争,为国人谋求和平。”大家虽然都知道他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却也不敢说个不是。
没人提意见,梁乞逋越发牛皮起来了,他开始“潜谋篡夺,刑赏自专”,连小梁太后他都不放在眼里了。
之后就发生了小梁太后不让梁乞逋带兵,亲自出马报复宋朝的事,我相信,小梁太后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一下梁乞逋,这个国家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别狂的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了。
相信如果是一般人,哪怕是脑子稍微有点迟钝的人,都会从这件事情中嗅出隐藏的信息,然后收敛一点。可梁乞逋实在是太有个性了(或者说实在是太蠢了),他居然当众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且“叛状益露”。
梁乞逋如此地不识抬举让小梁太后异常愤怒,她打消了给梁乞逋留条后路的念头,决心干掉他。
在切身利益面前,亲兄妹也是有可能反目成仇的。
这下梁乞逋真的没救了,朝中那些大臣早就对他不满,现在连小梁太后都打算消灭他,他还能有好结果吗?
执行这次消灭梁乞逋任务的是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人,这些人也算是梁乞逋的死对头了,用他们去杀梁乞逋,充分说明了小梁太后对梁乞逋的愤怒和憎恨。
之后,梁乞逋被杀,其家人也尽数被灭。
掌握西夏朝政大权十年之久的一代枭雄梁乞逋终于死了,在我看来,他早该死了。
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史书上并未明说是小梁太后派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人去杀梁乞逋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没有小梁太后的授意,这些人要想这么轻易就干掉梁乞逋,恐怕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