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湖中介义悲猿鹤,海上输忠啳凤麟。至竟雨华埋骨地,方家弱弟可同伦。

四海狼烟美少年(6)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时,这位老爷子已经明白无误地把对“我大清”有赫赫功勋的洪承畴、祖大寿、冯铨等一批人打入另册,其意在于“崇奖忠贞”,“风励臣节”:

……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略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朝)俱曾跻显铁,入本朝(清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当时)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明朝)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他们)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是比于人类矣。……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宥)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在痛诋“贰臣”们的同时,乾隆帝对于清朝开国之初那些与其祖先驰马援弓、浴血死战的明臣明将,如史可法、刘宗周、孙承宗、卢象升等人,大加赞诩,表扬这些人“遭际时艰,临危受命”,均可称为“一代完人”,即使对于稍后“负隅顽抗”的南明诸臣,包括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乾隆帝也称他们是“忠于所事”,乃舍生取义的英雄。这些人,皆入《胜朝殉节诸臣录》,可谓是万世流芳。

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属,他们对汉文化的吸收,更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话本子小说,所以对关云长这样义薄云天的人物极为崇敬。关羽成为“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正是清朝顺治帝所封。同时,他们对于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等人也耳熟能详,礼敬有加。当然,清朝全力使用洪承畴一类降臣是当时大势所趋,这些鹰犬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内心深处,清朝皇帝和上层对这些人充满鄙夷和不屑,特别是对告以南明永历帝一朝虚实的孙可望,清朝当时虽给了他个“义王”的称号,但没过多久就在打猎途中把他当作猎物一箭射死,简直就是不把他当人看待。相反,对于数位在满洲兴起的阶段被俘不屈的明朝大臣,如巡按御史张铨、太仆寺少卿张春等人的大义凛然,清朝帝君们油然起敬,皇太极叹息道:“我从史传中得知文天祥事迹,以为是天降神人,今见张春,乃知文天祥确有其人啊!”。当然,皇太极也疑惑过,问汉人谋士范文程:“我见中原名将多矣,只要战败势劣,大多倒戈投降,而那些文臣儒士,却多不为所屈,杀身报国,此何原因?”范文程答:“文臣读圣贤书,忠孝名节,皆其平生所学,所以才危而忘身,一心赴国难,此乃国家养士之报。”皇太极深以为然,并开始督促诸王贝勒宗室子弟及旗主贵族子弟学习儒家典籍。代代相承,至于乾隆。所以,这位清帝所展现出的“先进”历史观,恰恰是汉文化陶冶所致。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堂堂中华,数千年礼义廉耻之邦,长久以来支撑我们伟大民族屹立不倒的真髓,正是无数仁人义士胸中那一股浩然之气!

两个太阳照南明(1)

——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

受努尔哈赤的孙子博洛王子的直接指挥,李成栋成为清朝平灭南明隆武帝的先锋大将。鹰犬前驱,铁蹄沓沓,衣满服,骑骏马,率领满汉大军,驰骋在南中国的大地上。

李成栋的这一个目标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原本是明朝宗室唐王,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

脱却牢笼继帝位

——隆武帝的坎坷身世

隆武帝朱聿键的身世,说来十分坎坷。他的爷爷老唐王,憎嫌朱聿键之父(当时的唐王世子)嘴唇上长个大瘤子,对这个畸形儿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于是,他暗中把朱聿键父子囚禁起来想活活饿死他们(当时朱聿键才12岁)。

幸亏暗中有个小官张书堂帮忙送些糙米饭,在囚房中,朱聿键父子苟活了十六年。身处牢笼,志气不小,朱聿键埋头苦读,钻研儒学典籍,没有浪费大好光阴。

朱聿键的父亲唐世子,眼看就要熬出头,却被急切想袭唐王王位的弟弟毒死。这位弟弟也够缺德,他知道哥哥很想把嘴上的大瘤子治好,就送来药,说喝下去可以消瘤。唐世子治病心切,一饮而尽,马上一命呜呼。

于是,老唐王准备封爱妾的儿子为世子,取消了朱聿键的世子地位。

结果,地方官员吊唁唐世子时,警告老唐王说,世子死因不明,贸然改变世袭人选,说不定朝廷日后会怪罪。老唐王害怕,怕日后国法追究,赶忙立朱聿键为“世孙”。

老唐王三年后病死,朱聿键的狠心叔叔没有达到袭封的目的。作为唐王嫡孙,朱聿键终于在朝廷恩旨下袭封本来就是他这一系的唐王王爵。

被压抑那么久,刚刚熬出头的新唐王朱聿键锋芒毕露,在宗室换授等问题上与崇祯朝臣多有冲突,得罪了不少大臣。而后,崇祯九年,由于为父报仇心切,他竟然杀掉了毒死他父亲的叔叔。

恰巧清朝王爷阿济格率兵攻打北直隶等地,唐王立功心切,竟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招兵买马,率兵从南阳北上,一腔忠勇地前去“勤王”,没有遇到清军,却中途和农民军交手,乱打几阵,互有胜负。

由于明成祖朱棣是以藩王身份反叛得天下,故而明朝制度对藩王防备极严。依照明朝规制,藩王尽可在王府内恣意享乐、醉生梦死,惟独不能兴兵拥将离开藩属。即使朱聿键动机纯粹,仍使当时在位的崇祯帝大怒,派锦衣卫把这位唐王关进凤阳皇室监狱。

再牛逼的王爷,只要变成了“罪宗”,也只能认倒霉。由于掌狱太监索贿不成,就往死里整这位唐王朱聿键。幸亏他从前有多年坐牢的“经验”,熬了七年,终于能保住性命。

崇祯十六年,明朝的凤阳巡抚路振飞到当地巡视,前往监狱拜见这位有名的王爷。唐王当时已经被磨掉许多锐气,待路振飞彬彬有礼,使后者对他非常有好感,并派人对这位王爷加以特别护理。

崇祯帝在北京自杀后,弘光帝继位,下发特赦令,释放高墙罪宗,朱聿键才被放出来。

这位金枝玉叶真是倒霉,活到43岁的年纪,在囚牢里倒有24年之久。

弘光朝并未恢复他的王爵,责其往广西平乐府居住。但朱聿键刚刚走到杭州,短命的弘光朝已经玩完。朱明又一个王爷潞王朱常汸在众人推戴下于杭州称“监国”(代理皇帝)。三天后,清军杀到,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潞王与属下没做任何抵抗,向清军献城投降。

此前一天,朱聿键已离开杭州。潞王被俘消息传来,黄道周等明朝大臣上疏劝朱聿键监国。

在郑芝龙家族拥护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他在福州正式称帝,改元隆武。

隆武政权,就成为南明的第二个政权。

南明痛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南明痛史第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