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特别值得一表的,是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

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黄端伯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

豫亲王多铎听说后倍感奇怪,派人上门“邀请”,黄端伯坚卧不起。

清兵当然不客气,把黄大人连架带扛弄至多铎面前,并吆喝使跪,黄端伯不屈。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不愿多说一句。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端伯:“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多铎点头良久,他问:“素闻黄先生耿介孤直,能否在大清做官?”

黄端伯断然拒绝。

多铎当众翘大拇指:“南京硬汉,仅见此人!”一席话,说得降臣赵之龙等人面色发赤。

被押一月有余,黄端伯始终不降。

于是,多铎下令处斩黄端伯。

清军劲骑押送至水草庵,黄端伯停止脚步:“愿毕命于此!”

清兵手颤,一卒以刀捅之,被黄先生凛然精神所震慑,手颤刀坠。

黄端伯大声言道:“何不直刺我心!”

大笑凛然,英勇就义。

相较史可法、黄端伯、马士英等明朝大臣,阮大铖这个明朝名人的表现,完全是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败类。

吴伟业所撰《绥寇纪略》(原名《鹿樵纪闻》)一书,详细记载了阮大铖的丑态。

南京失陷时,阮大铖逃出。到了金华,由于他名声太坏,当地士绅群起逐之,无奈何他就转投方国安部明军。此时的马、阮二人,再无昔日沆瀣一气的“提携”,特别是马士英省悟弘光朝之坏事,多由阮大胡子所致,对他满怀怨气。待清军攻杭州时,阮大铖与谢三宾等人就立刻向清军投降。

投降清军后,阮大铖第一件事就是为清军做向导,对当初拒不接纳他的金华展开报复,大肆屠城,杀得鸡犬不留。

江南值兵荒马乱之余,清军本身大都供应匮乏,惟独阮大铖长袖善舞,常常邀清军高级军将和文官到他府宅,往往变戏法一样罗列鲜肥美肴,出人意表。

见来人惊异赞叹,阮大铖得意洋洋:“一切不过是日用应酬罢了,我这人用兵打仗也是百计多端,到时候一定让诸公刮目相看!”

欲向江南争半壁(33)

清军官将吃得开心,又听说这位江南大才人著有《春灯谜》、《燕子笺》等大戏,就有人问他:“阮先生能自己做曲吗?”阮大铖

闻言,即刻起身,手执竹板,顿足而唱。

清军汉将多是北方人,不晓吴地方言,愣怔不懂。

阮大铖反应快,马上改唱弋阳腔,以北方戏娱乐清官清将。

丝竹声中,酒肉阵里,清官清将们纷纷拍掌叫好,连赞“阮先生真是大才子!”

阮大铖人来疯,精神饱满,不仅白天流连军营府署,夜间也窜入诸将官的营帐中与人闲聊,往往听者倦睡,他才闻鼾而出。不料,转天一大早,清军高级军将们还正熟睡,他又窜入,聒聒饶舌,最终让那些人苦恼不已。

饱受骚扰之余,清军将官们不好意思明说,婉言相劝道:“阮先生您精神充沛,确超常人。不过,鞍马劳累,您能否休息一下,不要太过费神。”

阮大胡子掀髯大笑:“我平生从不知倦,六十年来如一日。”

他把别人的规劝当耳旁风,待清军诸将起床,每见诸多桌酒肉杂陈——阮大铖已经送货上门。

待清军开发往福建时,阮大铖面脸忽肿,忽然变成大猪头。

清军高官们终于长吁一口气,唤其仆人来,说:“阮先生恐怕得什么病了,你对他说一声,让他暂住衢州,等我们平定闽地,必派人来迎。”

阮大铖闻言大骇,顿足捶胸,立刻大叫:

“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挽强弓。我何病?我视八闽如在掌握中。我仇人多,一定有东林党奸人背后散布我坏话,不让我随军!”

满大人们听闻此语,相视苦笑:“此老真是多心,既如此,一起走好了。”

于是,众人随军,往仙霞岭开进。清军官将虽多青壮年,个个骑马上山。

阮大铖为显示自己身体矫健,下马步行,猴跳狗窜,边爬边喊:“看我精力,超过你们这些年轻人十倍!”

山路弯绕,没多久,阮大铖已不见了踪影。

过了许久,后随诸将骑马行至五通岭,见到了阮大铖。

他背路端坐一大石之上,身板挺立。

众人连呼“阮先生”,阮大铖不应。

其中一名清将开玩笑,用马鞭挑其长辫,又用脚轻轻踢他。

阮大铖慢慢倒地。原来已经气绝。

老混蛋为了显摆自己体健无病,在深山之中与马赛跑,心脏病发,死了。

如此败类,死得真是颇有传奇色彩。

降清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并没有被清朝重用,郁郁不得志中,于是暗地里“伤怀”故国: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后秋兴之十三》)

后来,他作《一年》之诗,对南明弘光小朝廷加以论定:

一年天子小朝廷,遗恨虚传覆典型。

岂有庭花歌后阁,也无杯酒劝长星。

吹唇沸地狐群力,嫠面呼风蜮鬼灵。

奸佞不随京洛尽,尚流余毒蛰丹青。

黄宗羲闻之而叹,认为此诗乃“诗史”佳作。

附:《扬州十日记》

(明)王秀楚

(说明:清军在扬州纵军屠杀十天,总共杀戮约八十万人。《扬州十日记》,乃其中幸存者王秀楚的笔记,真实记载了清军屠城的惨状。由于作者本人曾为史可法的幕僚,写作时一定身冒大险,肯定是亲历无疑。此书刻本,在清朝一直严禁,直至清末才被人从日本带回,得以广泛传播。但有学者妄加揣评,认定此书是伪作,主要依据是:第一,扬州不是南明和清朝的正面战场,不可能有二十万清军进攻扬州;第二,扬州本来人口没有那么多,清军杀不了八十万人。其实,只要查看相关史籍,就可知当时扬州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主要是因清军过江杀戮,沿江一带汉族人民逃窜扬州所致。此外,清军攻江南,势在必克,又陆续有前明军队降附,二十万军队的数字,应该并非虚夸。)

己酉夏四月十四日,督镇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踉跄奔扬州,坚闭城以御敌,至念四日未破。城前禁门之内,各有兵守。予宅西城,杨姓将守焉。吏卒棋置,予宅寓二卒,左右舍亦然,践踏无所不至,供给日费钱千余。不继,不得已共谋为主者觞,予更谬为恭敬,酬好渐洽。主者喜,诫卒稍远去。主者喜音律,善琵琶,思得名妓以娱军暇。是夕,邀予饮,满拟纵欢,忽督镇以寸纸至,主者览之色变,遽登城,予众亦散去。

越次早,督镇牌谕至“内有一人当之,不累百姓”之语,闻者莫不感泣。又传巡军小捷,人人加额焉。

午后,有姻氏自瓜洲来避兴平伯逃兵,(兴平伯高杰也,督镇檄之,出城远避。)予妇缘别久,相见唏嘘;而敌兵入城之语,已有一二为予言者。

南明痛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赫连勃勃大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南明痛史第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