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自从汉代传入中国,佛教便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来源之一。翻开中国古代史,不难发现,有不胜枚举的历史事件话题、哲思话题与文学艺术话题属于佛教文化或与佛教有关的文化范畴。这证明,作为中国传统的“三教”的佛教自有其深入人心的魅力,或者说定有其吸引人的理由。

佛教究竟讲什么?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笔者不敢妄言,只能说我们不能仅仅把佛教当作简单的宗教来看。

“佛”是梵文的音译,本身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往深里说,就是对无尽的时空里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近代的宗师级人物弘一法师更将佛教定义为超越了科学、宗教和哲学的所谓“真能”,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佛教所强调的“空与色”、“因与果”等抽象意义上的思考多能引导和引发人对人生的思考,而追求人生的解脱和心灵的彻悟又是人亘古以来不变的向往,佛的魅力便在此了。

话题扯的有些大了。其实我们只需现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看佛教,佛是什么呢?佛也是人,是心中怀慈爱的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都是一家人嘛,佛教人如何面对生活的。“人生苦短”,这是前人的感悟,考虑考虑这苦短的人生该如何度过,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值得的,很应该,很必要。这个时候,面前的那尊会发光的佛show了一下意见:要有大智慧,不能拘泥于名利之间,要用智慧的明灯照亮自己的心灵。呵!你保准要对佛刮目相看了,不说顶礼膜拜,总得点点头吧。

于是佛教便有了光大的理由。

两千多年来,在印度,在中国,佛教史上出现过众多的“牛人”,是他们用高人一筹的悟性和智慧创造了佛教文化的辉煌,给了世人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去除掉那些神话光环,便能看到这些人的真实和伟大,从而还原出一个智慧而恳切的佛教。笔者见识虽浅,但也是满怀诚意,择若干佛教牛人(当然多是中国人或与中国佛教有关的人)事迹,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在坎坷中追求,佛陀也有老病死

说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一定会让人联想到那个无所不能、有大法力的佛祖,就像《西游记》里如来佛祖的那个形象。我们不得不佩服这种神话效果给我们带来的思想冲击,但是粉饰过了,未免就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有些反感了。

其实佛也是人,是一个如我们一样平凡的人,他也是有过自己的生老病死的。但是从佛的生老病死中,我们却能够看到比那种神话粉饰更珍贵的东西。

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是迦毗罗城释迦部落的一个王子。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公元前六世纪)印度地区基本上是分为多个城邦小国,迦毗罗也就是这些小城邦中的一个,而且位于“边区”(在今尼泊尔西南境与印度交界处)。那么我们这位悉达多王子也就仅仅是一个小城的王子,是印度地区成百上千个王子中的一个,其地位实际上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显赫。

悉达多出生后七天母亲摩耶夫人便死了,我们放下那些“梦象受孕”、“七步莲花”的神话不看,单是想像一个一生下来母亲就离去的孩子,他可算是相当悲摧的。父亲净饭王让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小悉达多,幸运的是这位姨母对他也算是百般呵护。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给你关上一道门,却又打开一扇窗,叹叹。

悉达多从小性格内向,爱沉思,多愁善感。内向不是什么坏事,这样的人往往有高于他人的感知事物的能力。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小悉达多在学习上很用功,成绩也相当不错。

16岁时悉达多娶了邻国公主耶输陀罗为妻,六年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生活也算美满。但是,他并没有沉浸于这样的生活中,而是在29岁那年离家出走了。

这就说到了佛陀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们前边说悉达多聪慧而敏感,他思考问题似乎真是比其他人更深一筹。按说妻在怀、子倚膝的生活也算是安乐,往后也可作这城邦的首领,一切都挺好的,可是他最终选择了另一条路,选择了坎坷。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这位王子的心呢?

话说悉达多常常走出王宫,在市井乡村溜达。“走出来”是个不错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才能了解更多,做人做学问都是如此。悉达多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过老人,是“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看到过病人,是“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呻吟,痛苦万状”,看到过死人,是“直挺僵卧,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这些场景,可深深的震撼了悉达多。

老、病、死对人来说是很正常的,一般人也就是“认命”了,这样痛苦地度过一生。

悉达多却多想了一层,他想着怎样才能超越这种痛苦,才能让人获得解脱。

这种思想不得了啊!它坚定了一个人的选择,成全了一份追求。

这个时候,悉达多带着这份思索出游时,看到了一个出家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出家就能达到解脱?悉达多于是想到出家。

也就是说悉达多是为了解决心里那个结,才做出了出家的选择,与那些神话没有关系的。而且,过了六年的苦行僧生活以后,他发现苦行根本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

当他不吃不喝面壁时,一个好心的牧女送来乳酪给他,悉达多吃着,改变了注意。他不再走苦行的极端,而是用心灵去感悟,去思考。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打开了那个心结!

仔细想想,老病死是无法改变,但人是可以用心灵、用智慧来使自己的一生变得充实,从而将老病死淡化,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于是悉达多便有了“佛”,即大智大觉者这个称谓。

佛也会老死。传教四十多年以后,悉达多八十岁了。一次吃了别人施舍的“膻树儿”(野羊肉)之后,患了病,他走到拘什那迦城的河边,坐在娑罗树下死去了。

佛陀的一生,其实就是追求大智慧的坎坷的一生。

二、“不可思议”的居士-维摩诘

佛陀圆寂以后,他的大弟子迦叶搞了一次大集会,这类似于当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子贡发起了一次“造圣”运动,从而使创始人神圣化,使自己派系的教义达到宏扬。可迦叶这个人却与子贡不同,思想过于保守,在他的主持下佛教思想逐渐有些僵化了,出家苦修的做法被尊为为学佛的唯一途径。这样不仅不利于佛教在民间的推广,而且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落了“小乘”。

佛教早期,打破这种僵化局面的是一些在家的居士,是他们使佛教平民话,有了大众意义。这些人里,最为出名的一位就是维摩诘居士了。

维摩诘,又音译作维摩罗诘或维摩,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是妙喜国毗舍离城中的富商长者。他不但有妻子儿女,而且奴婢成群,过着名副其实的“在家”生活。

话说佛教那些牛人》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秋水微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话说佛教那些牛人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10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