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被清算队伍里竟然就有王莽的亲叔叔王立。淳于长事件中,王立见钱眼开,多受其赂,为其开脱,因而被遣立就国。王政君有意对弟弟网开一面,但王莽慷慨陈词,晓之以理,“今汉家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邪,乱从此起!宜可且遣就国,安后复征召之。”王立最后还是乖乖卷铺盖走人。

清算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班固对之定义为“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就是说顺王莽者昌,逆王莽者亡。于是,以王莽为中轴,形成了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歆子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为骨干的王氏权力层。

请注意,这些人“皆以材能幸于莽”,而并非曲意逢迎、仰人鼻息的奴才与二小。其中,甄丰是名臣孔光的女婿,从弟王舜史称“为人谨饬”,与刘音一样是王家难得的好人,刘歆就是刘向的儿子,当世大儒,西汉著名的经学家。

能不徇私情将自己的叔父法办,能感召一个文人领袖倾心于己,这恐怕不是一个奸诈之徒仅靠其奸诈就可得逞。

历史的庭院深处,总有着无限的幽邃光影。

庭院深深,深几许呢?

元始元年,即公元1年,年仅8岁的娃娃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不老松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王莽以大司马职务统领百官,从而走上大汉朝权力的顶端。

这一年的开始很有意思。

在世界西方,那撒勒的一个普通木匠家的马厩降临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不是别人,正是耶稣,因而,这个貌似普通的分娩便在西方文明史上非同小可,值得大书特书。

在世界东方,自称越裳氏的塞外蛮夷向大汉朝进献了一只白雉。一只野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关键它是白色的,属于瑞兆,这就再现了周成王时的白雉之瑞,因而,这只貌似普通的献礼也非同寻常,值得讴歌赞颂。

群臣为此议论汹汹,纷纷上书太皇太后,要求为有定国安汉家大功,且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的王莽,应该像霍光一样,赐“安汉公”爵位。太后颁诏同意,命名王莽安汉公,增加其户畴爵邑。王莽推辞说,我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等一起定的国策,所以我坚决不接受封赏,要奖赏就请奖孔光,惟独不能奖我,于是称病拒绝上朝。

在太后的坚持下,而且是将孔光等悉数封赏完之后,王莽才不得已接受了“安汉公”的爵号,但坚决拒绝二万八千户的封赏,理由是“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等百姓家家丰衣足食了,我再受赏不迟。

从其几次三番的真诚谢绝赏赐的态度上看,班固在《汉书》里说白雉之献缘于王莽的暗使,就很带有个人成见,逻辑上说不大通。

他不仅自己谢绝封赏,而且上书建议广泛奖赏诸侯王的后代及汉高祖以来的功臣子弟,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

于是,一大帮今日已沦为市井里平民百姓的昔日刘氏王孙,陡然显赫起来,共计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若同产子者,皆得以为嗣。宗室中尚有后代存在而因为犯罪而绝户的复其属。同时颁布新政,凡二千石以上的年老退休者,终身享受以前的俸禄。

——来自刘氏宗室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

他非常注重民生,在推行的系列新政中,他对鳏寡孤独在内的普通百姓施以恩泽之政,无所不施,比如国家曾在元寿二年仓卒时期向百姓横赋敛者,现在一律退还百姓。而且,罢明光宫及三辅驰道,诏女徒已定罪者一并放还归家。

——来自民间百姓的感恩之声,如春雷阵阵。

不独如此,王莽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汉书?平帝纪第二十》)这当然可以看作是王莽在慷国家之慨,上取媚王室,下取悦百姓,博邀虚名。

但我不这样看。

请注意一件事实。

王莽为太傅,加号“安汉公”之后所作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封孔子嫡派后裔孔均为褒成侯。此前,虽然汉高祖、汉元帝、汉哀帝都曾封侯孔子后人,但对孔子的追谥却始于西汉元始元年,由王莽首创。

这样做,来自于儒家文化对他的深刻熏陶。《汉书?王莽传上》载,“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孔子的终极理想,就是在礼崩乐坏的时代,通过克己复礼、修身达仁,最终建立一个“均、和、安”的文质彬彬、和谐有序、家给户足的大同社会。

王莽政治上举手投足的影子里,正折射着孔子的巨大身量。

由此可以看出,少年时代即无比倾心于儒家文化的王莽,在手握重权的今天已经不光是钟爱,而是要利用自己的身份、权力、地位来身体力行地倡导与弘扬儒家文化。

以一个儒家的身份,通过道德的律约实现内圣外王,齐家平国治天下的目的,也许才是他此时真正的宏愿。

他的一系列举止,都可以由此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比如,劝王政君安享晚年,除封爵这等大事,其他朝中之事皆由安汉公为首的四辅平决。

于是,大小官吏任免之事统统落到王莽肩上,“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辄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王莽得以,“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班固在写这段话前,加上了一句,“莽欲专断”。

他是为了独揽大权吗?

我看不是。王政君的头脑昏庸及其老迈的年龄都不足以肩荷国任,年富力强,自知天降大任于己的王莽,显然是想将全部精力悉数付诸于自己认定的事业上。孔子就这样自况过,“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王莽是“考故官,问新职”,而不是滥用亲信,排斥异己,正体现了他选用人时的仔细与认真。

公元二年,郡国大旱,伴以蝗灾,民众流离失所。王莽告诉太后,应该心忧黎元,衣缯练,颇损膳,用节衣缩食来示范天下。同时,王莽上书捐款百万,献田三十顷,交付大司农来资助贫民。在他的榜样带领下,公卿大臣纷纷慕效,献田宅者共计二百三十人,以赈济灾民。后来,王莽又在长安城中建立避难所,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从此,国家每有水旱灾害,王莽就不再吃肉,坚决素食。身边的人将此告诉王太后之后,太后心甚感动,特地派使者诏告王莽:“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时食肉,爱身为国!”爱你不是爱自己,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请君开荤吧。

在他的擘画之下,气息奄奄的西汉王朝又显露出一番百废待兴、欣欣向荣之态。

准确说,此时的王莽很像大汉朝的一头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老牛。由张敞孙子张竦起草,大司徒司直陈崇上书表奏王莽功德的盛赞,应该说真实反映了朝中群臣的普遍认可。在这篇非常长的奏章里,他们用五经原文及三代先贤光辉事迹来比照王莽所作所为,结句均为一句,“公之谓也。”

简要摘出,应该是下列几句话:

一生真伪复谁知?》小说在线阅读_第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屠师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生真伪复谁知?第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